紅宇新材要換新東家,接盤俠註冊資本突增80倍

這兩天大長沙的天氣又進入滿30減10的節奏,明明是夏天,早晚卻有涼颼颼的酸爽感覺。

五月的大A也一樣,3000點告急,百股跌停盛況再現,逼出多家上市公司質押跌破平倉線的公告。

總之,兩個字、一首歌——涼涼。

5月30日晚間,多次併購轉型未果,已停牌一天的紅宇新材,突發公告——“控股股東、實控人擬變更”。

3年內分步轉讓20%股權

皮皮蝦我們走。湘股紅宇新材的一紙公告,宣告老東家要退居二線了。

紅宇新材公告稱,決定引進符合紅宇新材發展戰略的合作伙伴,目前正與華融國信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國信”)籌劃股權轉讓及投票權委託事項,如合作成功,該事項將涉及公司控制權變更。

公司股東硃紅玉、朱明楚、硃紅專擬分步轉讓合計所持紅宇新材股份 8830萬股(對應紅宇新材股份比例 20%)給華融國信,其中本次轉讓 2421萬股,於2021年2月5日前分步轉讓剩餘6409萬股;另外本次擬將後續分步轉讓的6409萬股所涉及的表決權、提案權等相應股東權利委託給華融國信。

本次及全部股份轉讓的轉讓價格為每股4.8元,本次轉讓總價為11,621.44 萬元,全部股權轉讓總價為人民幣 42,384 萬元。 以5月29日,紅宇新材停牌前的收盤價4.59元計算,轉讓溢價率4.8%。

紅宇新材於2012年8月上市,2015年6月股價曾一度飆升至68元(復權價21元),三年時光,相較於巔峰時刻,公司股價已是2折售賣。

紅宇新材要換新東家,接盤俠註冊資本突增80倍

紅宇新材股票漲勢圖

對應的是,公司2012年至2017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59元、0.23元、0.12元、0.08元、0.02元、-0.11元。上市6載,首度陷入虧損。

收購達人反成被收購對象

耐磨鑄件市場不景氣,公司女掌門硃紅玉這幾年都在著手轉型,且動作頻頻。但均是雷聲大,雨點小,多個新項目都未能順利推進。

2016年7月,公司發佈定增預案,擬向硃紅玉及銳德創投募集5億元用於PIP項目,硃紅玉認購3億元。然鵝,該定增項目最終流產。

2017年,紅宇新材又將視線投向智能製造。公司公告稱,公司擬以總計4億元的價格收購位於深圳的3家智能製造企業。但因“缺錢”,紅宇新材不得不終止了去年發起的資產收購。

折騰的這幾年,公司的經營每況愈下,上市6年首度出現虧損,紅宇新材老闆硃紅玉曾向媒體表示,如果有合適的機會,還是會選擇併購好的標的,並且今年力爭扭虧。

計劃不如變化。今年4月24日紅宇新材宣告終止4億的批量收購,時隔一個月,就轉手籌劃公司股權轉讓及投票權委託事項。

這好比1個月前本意花4億聘禮,迎娶佳人,振興家業;孰料1個月後卻委曲求全,變賣家當。劇情之跌宕起伏,只能用一句臺詞略表感慨:“人生的大起大落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

紅宇新材要換新東家,接盤俠註冊資本突增80倍

畫風為何切換如此之快?一方面收購屢屢受挫,業績逆轉預期成空;另一方面,大A低迷,股價連挫,過高的股權質押或成燃眉之急。

5月8日,紅宇新材收到了交易所年報問詢函,據公司回覆函顯示,其寄予厚望的PIP業務即便去年猛增12倍,也僅實現營收617.29 萬元,相較於公司去年1.5億的總營收,無異於杯水車薪。

同日,公司還發布了控股股東補充質押的公告,硃紅玉質押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82.1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41%。 截至該公告日,硃紅玉女士累計質押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860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9.49%。 這相較於其總共持有的9070萬股,質押率已高達94.8%。

公司表示,“上述質押股票暫未觸及平倉線,但不排除後續存在觸發平倉風險的可能。”

這與公司此前的表述略有出入,2017年9月23日公司公告,質押給華融證券1400萬股,其累計質押佔總股本的19.08%。當時的表述是這樣滴,“質押的股份目前不存在平倉風險,質押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彼時,紅宇新材對應的股價還在7元上方。

接盤俠華融國信的背後是誰

大股東質押告急,接盤俠閃電出現。華融國信究竟為何方神聖?

工商資料查詢顯示,華融國信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3月8日,註冊資本4.33億元。法定代表人鍾友海,

湘股策(xiangguce)發現,這家神秘的接盤俠,在今年5月22日剛剛進行了一次註冊資本的變更,由此前的500萬元,增至43333萬元,激增了8倍,這個數據顯得未免有點突兀。

紅宇新材要換新東家,接盤俠註冊資本突增80倍

紅宇新材要換新東家,接盤俠註冊資本突增80倍

也就是說,在紅宇新材發佈控股股東、實控人擬變更的消息發佈一週之前,這家公司突然增資了42833萬元,這個金額與紅宇新材20%股權,42384萬元的轉讓價極為接近。

工商資料還顯示,華融國信的經營範圍為從事廣告業務;展覽展示策劃;禮儀策劃;文化活動策劃等。成立至今才1年多時間。

看起來主營風馬牛不相及的華融國信,何來如此財力收購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權?

華融國信的全資股東只有一個——中戰華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戰華信資產”)。公司成立於2015年11月27日,法定代表人為劉耀綱。公司主營業務為資產管理,投資管理。

另有資料顯示,中戰華信資產隸屬於中央國家機構審批成立的獨立國家事業單位——中國輿情戰略研究中心,是以實現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 、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為使命,圍繞不良資產、企業併購重組、證券、股權投資等金融領域做大做強,構建服務於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模式,致力發展成為一傢俱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

中戰華信資產註冊資本顯示為13億元,其全資股東為“輿情戰略研究中心”,但工商資料顯示,認繳額為13億元,實繳額欄沒有顯示任何金額,認繳出資日期為2044年12月31日。

一般而言,控制人易主背後暗藏重組機遇。 讓人納悶的是,紅宇新材的真正接盤俠究竟是誰?此次控股權大變動,對35000多個小散是禍是福?相關監管層能否審批通過這一來勢突然的股權轉讓事宜?

答案不久後估計就會揭曉。按紅宇新材的公告,“公司預計將在10個交易日內披露相關事項後復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