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諸侯割據,禮崩樂壞,一位盲人音樂大師橫空出世,在這亂世中堅守著傳統的禮樂文化,創作出了傳世名曲《陽春白雪》。他是如何用音樂的方式向君王諫言?在音樂大家輩出的春秋戰國年代,又為何只有他被尊稱為一代樂聖?走進開封古吹臺,感受一代樂聖師曠獨特的音樂情懷。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中國古人很小資

“輕香直上禹王臺,師曠浴香出簾來。萬里重陽秋菊意,風流今朝競相開。”禹王臺公園裡的簡介可謂一語中的,古吹臺的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詩經》中有首《靈臺》詩,講周文王築靈臺以觀天象,百姓聽說後踴躍參與。從此時起,到春秋戰國,許多王侯將相都熱衷於“高臺榭,美宮室”。楚靈王徵集10萬工匠,在安徽潛江建章華臺;吳王夫差傾舉國之力,在江南蘇州造姑蘇臺……在這一時期,開封也出現了一座高臺,但它並非出自天子諸侯之手,而是由樂師師曠修築。有人說,土臺對於黃河文明的價值,猶如環形大斗獸場對於古羅馬文明的價值。從人性的角度看,古羅馬鬥獸場簡直不是人呆的地方。奴隸與野獸在那裡流血,只是為了滿足貴族及其太太們一種變態的慾望。我們的先人們在高臺上幹些什麼呢?“築臺聚歌吹”呀,玩的是高雅,玩的是格調。就衝這一點,中國的古人都很小資。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愛情藝術雙豐收

師曠恐怕也是當年那些小資中的一個。師曠是晉國人,跑到衛國邊界小城市——儀邑(今開封)的一個土臺上來學藝,也算是出國留學了。現代開封人在《開封的傳說》中這樣記述師曠:“師曠聽講時,屁股像長了刺似的坐不安穩……”再往下讀,知道師曠後來娶了老師高揚的愛女高娥為妻。雖說那是幾年後的佳話,但當時沒準師曠一眼就瞧上了師妹的小模樣。關於師曠在吹臺與高娥戀愛的細節,史料無載。傳說中倒是說高娥私下給師曠沒少“開小灶”,還手把手地教他。如此三年,師曠彈琴的水平還是一般般,被師傅臭罵了一通。無地自容的師曠就到高娥那裡取了繡花針,反身回到自己的屋內,不由分說地刺瞎了雙眼。還真應了那句話:“有志者,事竟成。”盲了之後的師曠最終成了大器。這些傳說有幾分真、幾分假,誰也說不清。關於他的眼睛,史書與傳說大相徑庭。史書上說,師曠天生眼盲,常自稱“瞑臣”、“盲臣”。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極具傳奇的師曠

真實的師曠又是怎樣一個人呢?他又有怎樣的傳奇經歷?師曠的事蹟,史書上沒有專記。但是透過散記於春秋以來的《左傳》《韓非子》《史記》等古籍和方誌文字,一個極具傳奇的師曠初露端倪。作為音樂家,師曠是卓越的。他的聽力極其敏銳,能演奏多種樂器。據傳《陽春》《白雪》等雍容高雅的琴曲均出自師曠之手,已成為音樂史上一段不老的傳說。更難得的是師曠還是一位音樂鑑賞家,他最早把音樂分成“清商、商微、清角”三種。他有很強辨音能力,《呂氏春秋》“長見”篇有“師曠欲善調鍾”的記載。師曠起於悼公,亡於平公,目睹了晉國的風雲變幻。有一次,晉平公讓師曠彈奏一首悲哀的曲子,師曠撥動琴絃,如泣如訴的琴聲傳向遠方,天上的仙鶴聞聲紛紛飛落院中,伴隨音樂翩翩起舞。晉平公想讓師曠彈奏一首更悲哀的曲子,結果樂音初起,晴朗的天空頓時烏雲密佈,狂風夾著暴雨掀翻了房瓦,扯破了帷幔,宮廷內頓時一片狼藉,晉平公嚇得狼狽逃竄。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笛聲聽出吉凶福

楚國興兵犯晉,晉平公親率大軍迎敵。雙方血戰多日,相持不下。一天深夜,師曠聽見楚營隱約傳來笛聲,便打開窗戶仔細傾聽。聽罷,他讓妻子攙扶著來見晉平公,說:“楚軍軍心渙散,請大王明日揮師決戰,一定全勝。”晉平公半信半疑:“先生怎麼知道呢?”師曠說:“辨樂聲可以知吉凶。楚營笛音頗有怨恨之意、思鄉之情。”晉平公聽了他的話,果然大敗楚軍。從此,晉國威名遠震,晉平公也像變了一個人。他一心一意想當霸主,對內橫徵暴斂,對外不斷用兵,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師曠多次直言進諫,晉平公全當耳旁風,再也不把這個瞎子放在眼裡了。當上了霸主的晉平公大宴諸侯,召師曠彈奏“陽春”和“白雪”助興。師曠直言不諱地說:“只有德高望重、清心寡慾的人才是兩曲的知音,大王利慾薰心,貪得無厭,‘陽春’和‘白雪’恐難入耳。”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兼濟天下的情懷

“樂聖”師曠,自然另有一份超於音樂而兼濟天下的情懷。“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撲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這句千百年來給後人以極大啟迪的的名言,便出自師曠之口。在政治方面,師曠以民本思想出發,強調“惠民”“裕民”“愛民”。後來孔子“苛政猛於虎”,孟子“民貴君輕”,荀子“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等思想,均淵源於師曠,對漢朝“文景之治”、唐代“貞觀之治”等盛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晉悼公睿智英明,知人善任,允許具有敏感政治頭腦和銳利洞悉能力的樂師師曠參與晉國政治生活。作為民間政治家,師曠深知下層勞動人民的生存窘迫,悼公的信任為他發揚民本思想提供了施展的機會。悼公就如何能把國家治理好求教於師曠,師曠只講了一句話:“惟仁義為本選”。齊景公出訪晉國,一連三次向師曠詢問國略,師曠都回答:“君必惠民而已。”做為重要的輔政大臣,悼公復霸,師曠功不可沒。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樂聖一去不復返

參與政務,師曠那直率得近乎魯莽的秉性,也就註定了等侍他的不會是美好結局。有一次,晉平公大宴群臣,酒酣興高之際脫口說道:“普天下最快樂的人莫過於君主了,他說出來的話,誰都不敢違抗。”師曠聞聽此言,竟操起琴來向晉平公撞去。晉平公嚇得連忙躲閃,琴撞在牆上,叭地一聲撞成了碎片。晉平公大驚失色,急忙詢問原因。師曠說:“ 我剛才聽見有小人在主君面前胡說八道,所以拿琴撞他。”晉平公說:“說話的人就是我啊。”師曠立即板起臉來,非常嚴肅地說:“這可不是當國君應該說的話啊。”大臣們看不過去,藉機紛紛要求殺掉師曠。晉平公想了想說:“把他放了吧,我今後引以為戒。”憑心而論,比起後世君王,晉平公還算得上善於納諫,胸懷寬廣。可是後來,他對師曠的話也漸漸聽不進去了。最後一次,師曠見晉平公對自己勸諫無動於衷,憤怒之下揮琴向自己頭上猛擊,一腔熱血噴灑在晉宮大殿之內。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總策劃,媒體撰稿人,樂途旅遊網超級靈感旅行家。工農商學兵貌似佔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詩和遠方。惟願我們在行走中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請與作者聯繫。(微信:18612630430)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妙音千年:尋找春秋戰國那個最會彈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