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鄰》需要與另外兩個故事一起看:韓非子解析如何與人溝通

《智子疑鄰》是《韓非子 說難》中的一則寓言故事,被收入初中教科書中。

  • 韓非子把法家推向了極端

韓非子,是諸子百家最後一“子”,他出生於戰國之末,得以從百家汲取營養,由道家理論為指導,將法、術、勢合一,自成一派。韓非雖是法家,但他與商鞅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比商鞅激進得多。商鞅的法家,核心是“弱民”,講究用人性的弱點控制民眾;而韓非,拋棄了所有感情,把人和人的關係簡化為赤裸裸的利益糾葛。

《智子疑鄰》需要與另外兩個故事一起看:韓非子解析如何與人溝通

在韓非子眼中,君王與臣民、子女與父母,統統是利益關係。他主張棄仁義,用嚴刑峻法壓制臣民。韓非子學說最大的破綻就是他刻意忽視人的感情,須知人非機器,有愛恨情仇、喜怒哀樂。在感情的支配下,人不一定尋求利益最大化;在極端的壓迫面前,人也會鋌而走險,不顧性命。所以,我不認為韓非子把法家推向巔峰,只覺得他把法家推向極端。

  • 法家與道家

法家像是道家的山寨版。道家是“道生法",而法家是”君生法“;道家講君王也要循道而行,法家講君王至高無上;道家要順應人的天性治國,法家要控制人的弱點治國。共同點是他們都不主張讓百姓學習文化,主張教化眾生的是儒家。

《智子疑鄰》需要與另外兩個故事一起看:韓非子解析如何與人溝通

《韓非子 說難》就是韓非子痛感與國君溝通之難,而寫出的”與國君溝通的方法及忌諱指南“。這應該是韓非子吸收的縱橫家思想。雖然,韓非子講的是如何與國君溝通,但是把國君代換為朋友、同學、同事、上級也無不可。

在《說難》中,有三個故事,《智子疑鄰》是其中之一。這三個故事分別講了三種不正確的溝通方法。

  • 第一個故事:鄭武公欲伐胡

鄭武公想要攻打胡國,為了麻痺胡人,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胡國君主。在朝堂上,鄭武公問群臣:”哪個國家可以攻打?“大夫關其思答:“胡國可以攻打。’鄭武公怒道:”胡國是兄弟之國(是不是亂了輩分),怎麼可以攻打?“讓人把關其思砍了。胡國聽說這件事,不再防備鄭國。鄭國襲擊,滅了胡國。

《智子疑鄰》需要與另外兩個故事一起看:韓非子解析如何與人溝通

韓非子評論:”攻打胡國是需要嚴格保密的事情,關其思卻把它說了出來,招致了危險。國君有時候明著做一件事,暗中卻想借此做成另一件事。如果有人把國君的目的猜了出來,並且故意迎合國君,那就危險了。因為如果有人通過你迎合國君的行為猜到國君的目的,國君一定以為是你洩露的。“

這個故事對我們的警示:要討好的對象想要暗中做某事,如果不能不著痕跡的幫人完成,還是裝傻的好。不要大大咧咧,大包大攬,亂拍馬屁。

  • 第二個故事,就是《智子疑鄰》

宋國有個富人,下雨院牆被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必然有盜賊。”他的鄰居也這麼說。晚上果然丟了許多財物。富人認為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是賊。

《智子疑鄰》需要與另外兩個故事一起看:韓非子解析如何與人溝通

韓非子評論:”如果和君主不熟悉,就盡展所能。如果成功,功勞很快就會被忘記;如果失敗,就會被懷疑,進而遭遇危險。等到和君王親近不疑時,才能盡言。“

這個故事的警示:交淺不要言深。剛進入陌生的環境,多聽、多看、少說,不要大放厥詞,指點江山。

  • 第三個故事,彌子瑕有寵於衛君

彌子瑕是衛靈公的男寵,彌子瑕年輕的時候,非常得寵。一天晚上,彌子瑕的母親病了,有人進宮告知彌子瑕。彌子瑕來不及告訴國君,假傳君命,駕著衛靈公的車回家了。衛國律法:私自開國君的車砍腳。衛靈公知道後說:”真孝啊,為了母親忘了刑罰。“沒有處罰彌子瑕。

又有一次,彌子瑕與衛靈公一起遊果園。彌子瑕摘下一桃,咬了一口,非常甜。彌子瑕就把咬了一口的桃子送給衛靈公。衛靈公說:”這是多麼的愛我啊,不顧自己把桃子讓給我。“

《智子疑鄰》需要與另外兩個故事一起看:韓非子解析如何與人溝通

然而,彌子瑕年老色衰之後,有一次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說:”他曾經矯詔駕我的車,還把吃了一半的桃子送我。“

韓非子評論:”彌子瑕的行為沒有改變,但國君的心變了。被國君寵幸時,越聰明越好;被國君憎惡時,越聰明越被厭惡。要先看國君的態度再決定做法。“

對我們的警示:在厭惡自己的人面前,越是表現自己越被厭惡。要先弄明白對方的喜好,再討論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