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評」趨同的時代,平庸的世界盃

人老了,熬夜熬不動了,看球看到睡著,也是以前沒有過的事。

一是說明精力大不如前,二是說明這球踢得也夠無聊。我覺得現在可以叫三無世界盃,“無風格、無球星、無故事”。每支球隊打法趨同,有創造力眼前一亮的球星極少,一屆下來值得回味和咂摸的故事也基本沒有。我記憶中的世界盃起於記憶已有些模糊的86年世界盃,馬拉多納上帝之手,千里走單騎神蹟。真正的世界盃開始於90年激情四射的意大利之夏,鐵血德國的歡慶,老馬飲恨的淚水。到了94年美國世界盃,沒有辮帥巴喬落寞的背影更讓人心碎的了。98年法蘭西盛宴齊禿英雄成名,巴西決賽低迷也至今讓人不解。02年之後,世界盃就開始寡淡起來,也許是韓日主辦壞了風水,擴軍也進一步降低了精彩程度,直到今年的世界盃,可看度直降到冰點。

「球評」趨同的時代,平庸的世界盃

以前由於信息不暢,全球化足球市場並未形成,造成足球人才和文化交流並不多。所以非洲隊是非洲隊的風格,歐洲隊有歐洲隊的打法,南美隊有南美隊的傳統,甚至烏拉圭和阿根廷,德國和荷蘭,都可以風格迥異,一眼便知。有些默默無聞的球員,在世界盃舞臺上一鳴驚人,光芒四射。而今大牌球員基本效力於五大聯賽,那幾個名字再熟悉不過了,沒什麼期待感。而且俱樂部實力要遠超國家隊實力,歐冠的比賽質量強於世界盃。

如果你不看字幕和球員名字,會發現各隊打法基本一致,根本看不出是哪支球隊在比賽,只是球員質量高低最終決定了成績好壞。像以前那種風格相剋的食物鏈也似乎沒有了,穩定的只有中國男足一直居於食物鏈底層。從亞州球隊成績就能看出,不是國足不努力,而是敵人太強大,日本拼死拼活領先比利時又如何,人家一頓狂轟濫炸,立刻可以逆轉。三大球這類強對抗,比拼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項目,實在不適合東亞人種。唯一有競爭力的波斯鐵騎,也是歐洲白種人的體格。所以最好減少亞洲的名額,才可以提高世界盃的觀賞性。

放眼看去,球星還有誰,迷失的梅西,回天乏術的C羅。出來的只有戲精內馬爾,還是以躺地拳成名,遭人鄙視。天才少年姆巴佩,也不過是擁有超人的身體素質,並沒見驚豔的足球智商和風格。

「球評」趨同的時代,平庸的世界盃

所以百花競放,群星燦爛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再也沒有球王馬拉多納、米拉大叔、金色轟炸機、金毛獅王、獨狼、辮帥、齊禿、睡皮、外星人、荷蘭三劍客……

全球化帶來的是趨同,文化喪失獨立性帶來的是迷失與平庸,觀我國足,學意大利,學西班牙,學德國,反而最後越學越爛,世界盃如是,生活方式亦如是,反觀我中華,少數民族盡被漢族同化,全球人盡被歐美價值觀同化,是大勢所趨,還是莫大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