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政權終結」並非是川普律師一時口誤

“伊朗政權終結”並非是特朗普律師一時口誤

據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親密盟友、曾任紐約市市長、目前為特朗普律師的魯迪·朱利安尼近日暗示,特朗普重新制裁伊朗正是為了實現伊朗政權的更迭。

朱利安尼是在設在巴黎的“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發表這番講話的(該委員會是由反對伊朗現政權的伊朗流亡人士團體組成的機構)。針對伊朗最近因特朗普退出2015年伊核協議後貨幣暴跌而引發的抗議活動,朱利安尼表示:“我們現在能夠切實地看到伊朗政權的終結。”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宣佈退出伊核協議,隨後又提出所謂的“複合12條”,當時筆者猜測認為美國對伊朗採取的政策中可能包含了“換頭”這一項,如今朱利安尼的言論讓這個猜測看起來並非是無中生有。

“伊朗政權終結”並非是特朗普律師一時口誤

特朗普上臺前後的一連串言行早已將這屆美國政府對伊朗的不友好公之於眾,而伊朗這些年來在中東亂局中不斷擴大的地區影響力也讓打算“重返中東”的美國以及美國的盟友以色列、沙特等將其視為心腹大患。因此類推,曾經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美國對伊朗抱有類似的“期望”並不會讓人感到突兀。不過在具體的方法上,美國可能將通過“以壓促變”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施壓的“槓桿”就是伊核協議。

有分析指出,經過這麼多年的制裁,伊朗國內經濟發展嚴重滯後,國內青年失業率很高,再加上連年援助敘利亞政府耗資不菲,伊朗現在發展經濟改善國民生活水平的願望十分迫切。而伊核協議的達成對於伊朗可謂是雪中送炭,據統計,伊核協議的簽署對伊朗在經濟上的幫助匪淺。在伊核協議簽訂後,據伊朗央行數據,伊朗GDP增長率在2016至2017財年達到12.5%。在2017至2018財年,伊朗工業、礦業和貿易領域共吸引35億美元境外直接投資,比上一年度增長75%。而從2016年1月核協議開始實施算起,伊朗共吸引超過60億美元的境外直接投資。而如果飽受制裁之苦的伊朗國內民眾在剛剛看到希望的時候被一下子重新打回谷底,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怨氣,這些怨氣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就會埋下一座可以被美國利用的“火山”。

“伊朗政權終結”並非是特朗普律師一時口誤

對此美國一方面給“火山”加壓,如美國已要求盟國從11月開始削減進口伊朗石油,並聲稱“絕對會”制裁那些繼續與伊朗做生意的歐洲企業。另一方面還把“火山口”對準了伊朗現政權,在退出伊核協議以後,美國提出了苛刻的“12條”要求伊朗全部接受,在明知伊朗不會接受的情況下,美國企圖用這一招“太極拳”將伊朗民眾的怒氣往伊朗執政者身上引,將責任推卸在伊朗政府的“不配合”上。對美國來說,最理想的結果莫過於像“阿拉伯之春”中的國家一樣,民眾走上街頭抗議、全國發生暴亂,將伊朗從內部攪亂甚至把領導人趕下臺,這樣美國兵不血刃就除去了這個中東對手。同時,美國也可能在伊國內扶植反對派武裝與伊政府對抗,將內亂升級為戰亂,使伊朗出現分裂,也為美國屆時直接出兵干涉提供藉口。而即使最終美國點的火沒有產生燎原之勢,國內局勢的動盪也會迫使伊朗將大部分注意力收回國內,這自然會減少其對中東其他地區的影響力。

綜上,筆者認為此次朱利安尼有關“伊朗政權終結”的表示並非一時口誤。(蘭順正 安邦智庫國際關係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