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運氣太好,還是厚積薄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究探究

撰文:凌志強/文史研究員

書接上回,上一回,

我們頭條號:歷史觀景臺和大家探討了合肥名字的來歷,有人說是肥東加肥西,所以叫合肥;有人說是南淝河與東淝河在此匯合,所以才叫合肥。最後我們引經據典,參考古籍,得出了一個大家較為認可的結論。

合肥是運氣太好,還是厚積薄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究探究

今天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探討一個新的話題,那就是:合肥是運氣太好,還是厚積薄發?

前不久,筆者在文章評論中看到各種有關合肥的評價:

合肥是運氣太好,還是厚積薄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究探究

有的說合肥這幾年的大發展,是源於坐擁省會的緣故,運氣太好了;

有的說合肥的發展是出於個人的能力,因為某某的出現,讓合肥騰飛起來了;

也有的說合肥的發展源於自身的功力,如蛟龍在淵,厚積薄發。

筆者認為以上觀點,各有各的道理,有的突出機會主義,有的突出個人色彩,我們暫不評論孰是孰非,存在即是合理的。

合肥是運氣太好,還是厚積薄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究探究

筆者只是擅長曆史,所以也無從去評價誰對誰錯,我們就從歷史的角度去做一箇中肯的探究:合肥到底是運氣太好,還是厚積薄發?

話說,早在3000多年前,合肥這塊土地上就出現了一個封國,名曰廬子國,廬子國是周武王按公、侯、伯、子、男等級分封的封國,建都於廬邑,廬邑大體相當於合肥老城區北部。

合肥是運氣太好,還是厚積薄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究探究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廬子國因為國力較弱,早已成為吳、楚兩國的附庸,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這樣的小國幾乎都是這種命運。

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啟了大一統王朝,這個時候,廢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縣制,合肥在這個時候正式建縣,隸屬於九江郡,這個時候的合肥,還沒有形成氣候。

到了西漢時期的漢文帝十六年,阜陵侯劉安被封為淮南王,這個時候的九江郡屬於淮南國的勢力範圍,合肥縣改屬淮南國。

合肥是運氣太好,還是厚積薄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究探究

之後的數千年,合肥實力逐漸增強,地位越來越重要曾先後為揚州、合州、南豫州、廬州、德勝軍、淮南西路等治所。

有人可能要問:什麼叫治所?

治所就是指古代地方政府駐地,就如同現在合肥是安徽的省會一樣,只不過在不同時期,稱謂不一樣而已,所以合肥並不是第一次成為當地的中心城市。

歷史上的合肥,地處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襟江擁湖,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素有“江南唇齒,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稱,兵家正是看中了其有利的地位,所以先後把合肥定為揚州、合州、南豫州、廬州、德勝軍、淮南西路等治所,甚至在三國時期,合肥還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在此還屯兵數十萬,歷史上確有記載。

合肥是運氣太好,還是厚積薄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究探究

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合肥成為安徽省的省會城市,看似偶然,實則有著某種必然。

所以,綜上所述,合肥是一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城市,它歷史悠久,區位優勢明顯,如今的蓬勃發展,是在情理之中。(凌志強/文史研究員)

合肥是運氣太好,還是厚積薄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究探究

朋友,

你怎麼看待合肥今天的成績?

合肥是運氣太好,還是厚積薄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究探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