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撰文:凌志強/文史研究員

歷史隨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逢清明時節,作為頭條號:歷史觀景臺的作者,我總會想起杜牧的這首《清明》,一直以來,對於詩中的那句"欲斷魂",總是鬱郁不得解,總在想:“為什麼一到清明,路上的行人就會像丟了魂一樣呢?難道這個時候的古人都中魔了?”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後來,在翻閱了大量史料和地方誌之後,我方才恍然大悟,原來唐朝時期的清明節,就已經流行放假祭掃的習俗了。之所以會出現“欲斷魂”的狀況,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第一:人們在這個時候,紛紛到野外給逝去的親人祭掃,祭掃的時候,面對親人的墳塋,睹物思人,難免黯然神傷。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第二:就是假期的原因,因為古代放假多是官吏放假,也就相當於今天的公務員放假,這些官吏往往是在異地任職,有時,籍貫地和任職地可能相距甚遠,也有可能並不是很遠,但是古代交通條件有限,官路較少,最快的出行方式,莫過於騎馬或者乘坐馬車了,

之所以“欲斷魂”,可能就是因為假期不夠用,匆匆趕路,人困馬乏,怎麼能不欲斷魂,如此一想,確實有這種可能。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清明節,究竟放假幾天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頭條號:歷史觀景臺做了一個深入淺出的研究,參考了許多歷史典籍,得出了一個較為準確的結論,

我們分5個時期給大家詳解一下。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一:唐朝之前

話說,唐朝之前的清明節,還沒有完全形成節日,充其量只能算節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24節氣中一個節氣。這個時候的清明節,更多的是提醒人們安排春耕,並不具有全國性的節日條件,所以唐朝之前的清明節,全國不放假!

農諺說 “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說的就是清明的節氣“提醒”功能。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二:唐朝時期

眾所周知,唐朝是我國古代最鼎盛的時期之一,這個時候的古代,經濟條件較好,社會生產大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達到一個歷史頂峰的狀態。我們

頭條號:歷史觀景臺曾經說過:人一旦吃飽之後,就開始尋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唐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唐朝時期,清明節正式成為一個節日,早期的唐朝,清明節和寒食節在一起,放假4天,但是,官員回鄉祭掃的時候,發現還是不夠用,於是就上表朝廷,問能不能再延長几天?

皇帝經過一番調查後,發現確實如此,於是就把假期延長到5天,再後來,又延長到了7天,就相當於今天的國慶長假一般,全國官吏放假7天。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三:宋元時期

宋朝時期的清明節,依然是和寒食節一起,延續放假7天,這一點,北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一中有記載:“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而南宋時期也是如此,南宋的《歲時雜記》中說: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前後各三日,凡假七日。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到了元朝,元朝統治者在全國分等級管理,對於清明節這一傳統節日,實則並不重視,全國是不放假的,有些書上說:放假,我們頭條號:歷史觀景臺認為,那是誤傳,因為那只是民間的一廂情願,蒙古統治者並沒有頒佈法典說放假,所謂的放假,

只是,民間對於前朝的一種懷念和寄託。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四:明清時期

明朝早期,其開國君主朱元璋是一個勤奮的人,據我們頭條號:歷史觀景臺考證,明朝早期,每年的假期只有三天,分別是春節、冬至和朱元璋的生日,所以在明朝,想要清明節放假,你只能在心裡想一想。到了明朝中後期,雖然全國假期延長到10天,但是依然沒有清明節的假期。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到了清朝,清朝皇帝說:既然明朝清明節都不放假,那麼我們也不放假啦!於是,清朝也沒有清明節的假期。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五:民國時期到現代

根據我們頭條號:歷史觀景臺的考證,1935年,中華民國將每年的4月5日定為國家法定節日,全國放假一天。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離我們最近的清明節假期安排,我順便也提一下。話說2007年12月7日,假日辦曾下文說: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當時,國人聽到這個消息,

全國歡騰。後來到了2009年的清明節,又改為三天,於是,又是全國歡騰。好了,今天就說到這了,洗洗睡覺,得空了,咱們再敘敘過去的事兒,我是凌志強,一個歷史愛好者和研究者,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觀景臺頭條號:歷史觀景臺原創版權,謝絕抄襲,侵權必究

古代清明節,放假幾天?

親愛的讀者朋友,你認為清明節放假幾天才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