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第二條G11年內落定,不會放棄TCL通訊

李東生:第二條G11年內落定,不會放棄TCL通訊

重組推進中的TCL迎來彩電業績飄紅。TCL剛剛發佈的銷售數據顯示,2017年LCD電視銷量2377萬臺(包括商用顯示)+15.9%,升幅創5年新高。中國市場銷售916萬臺-2.6%,海外市場銷售1407萬臺+33%,其中北美市場+131.5%,銷量達400萬,市場份額近10%升至北美第三。

美國西部時間1月9日上午,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現身拉斯維加斯CES消費電子展,對TCL 2017年銷售情況,李東生稱“可以打85分”。2017年中國彩電市場遭遇10%負增長,TCL卻實現了逆市增長,海外市場的支撐是重要原因。

李東生:第二條G11年內落定,不會放棄TCL通訊

曾經錯失大屏機會的TCL終於趕上來了。擁有華星光電的TCL2017年真正開始發揮垂直一體化的優勢,主打55吋以上的T2量產後華星競爭力明顯提升,本次CES TCL發佈新品全部主打55吋以上,延續了量子點和曲面的技術選擇。2019年G11量產後,TCL的大屏產品會更加有競爭力。

區別於京東方的全球第一大屏廠定位,TCL佈局從芯片、模組到面板、終端的全產業鏈模式,涵蓋從彩電、手機到白電全品類。2017年京東方股價翻倍,市值衝上2000億,而對標京東方的TCL幾乎原地不動,市值不到400億。

如何看待市場對TCL的低估?李東生說:“在中國資本市場,混業經營的公司估值普遍低於專業經營的公司。其內在邏輯就是混業經營容易產生資源分散。我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在2016年啟動新一輪變革,但相關多元化的方向不變。

TCL會繼續把終端產品、半導體顯示和互聯網服務作為支點。2017年我們已經在做減法,2018年年底,集團直接管理的二級機構要從2016年底的50多家減到不到30家,這個工作正在進行。”

01

作為中國面板老二,TCL旗下的華星光電產能規模僅次於京東方,但經營效率卻高於京東方。2016年華星光電營收223億元,淨利潤23億,京東方營收689億元,淨利潤18.8億元。難怪李東生說華星效益指標全球第一。

華星目前量產了三條線,京東方有11條線,華星產能約為京東方的一半。隨著京東方合肥10.5代線2018年放量,二者的規模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在小屏AMOLED上,京東方已有成都B7工廠量產,綿陽線在建,而華星武漢T4將於2018年量產,華星深圳G11則要2019年量產。華星在技術上一貫走穩妥路線,後發制人,但也可能因此錯失時間窗口。隨著中國多條高世代線的投產,大屏的價格下降已經是看得到的趨勢。

華星在產能上如何追趕?李東生稱,集團正在考慮在深圳部署第二條G11即T7工廠,“項目已經在做最後的優化,我們希望今年內能做決定。畢竟是400多億投資的項目,一定要保證預算的收益。”他同時稱,在小屏上華星不會急於建T5,還是會先把T4建好量產。

李東生說,華星的產能擴建並不只是依靠建新線,提升效率也是重要手段。“2016年華星沒有新開工廠,但是深圳華星增加了20%多產能。第一條線T1現在是160K每月,比設計產能超了60%,T2工廠在2017年也達到145K,我們預計明年T2會有150到160K,T1工廠能達到165K,等於兩條8.5代線做了三條線的產能。

2019年T6投產後會帶來持續的增長,整個華星在大屏幕的銷量持續增長,小屏幕也一樣。2018年我們會讓T3做到滿產,明年T4開始投產。”

02

從最近五年TCL多媒體的銷量可以看出,海外市場一直保持著兩位數增長。2016年TCL海外銷售首度超過中國,助力TCL出貨超過2000萬,坐上全球彩電第三位,僅次於三星和LG。

李東生:第二條G11年內落定,不會放棄TCL通訊

2000萬銷量的TCL多媒體作為華星的安全墊,一直是集團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半年業績的改善更讓人看到了多媒體未來的希望。2017年上半年TCL多媒體實現營收152億+25%,淨利潤1.4億+64%,已逼近2016年全年的1.6億淨利潤水平,2017年多媒體業績有望創近五年來最高。

TCL多媒體CEO王成稱,新的市場環境下要求彩電廠商不只是做性價比,而是要提升產品力,這是業績增長的根本原因。彩電不再按價格,而是要根據用戶需求細分市場,在消費升級下提供更優質的產品。

李東生:第二條G11年內落定,不會放棄TCL通訊

同時,日益興起的電商渠道對KA的分流改變了彩電企業的成本結構,也意味著與用戶溝通方式的改變,這對彩電廠商來說是新的機會。“包括內容、廣告等後向收費,雖然目前規模還小,未來空間很大。“王成說,“彩電作為入口的機會依然存在,就看製造商能否把握。”

此前TCL多媒體公告以3供1的方式發行約5.3億新股,募集資金20億,並將改名TCL電子,將終端品牌注入1070。根據公告,20億中的7.5億將用於海外併購合資,入股阿根廷渠道商只是一個開始。此外還有3.5億將投入潼湖工廠一期,該工廠兩期加起來設計產能3500萬,這意味著TCL將超過LG坐上全球老二。

03

2017年上半年鉅虧8個億的TCL通訊還有機會翻盤嗎?

本屆CES上,TCL也有BlackBerry和阿爾卡特同時亮相,但中國區的潰敗是很大的打擊。李東生剛剛宣佈兼任TCL通訊CEO,此前離開的前任CEO郭愛平也迴歸通訊出任董事。

李東生:第二條G11年內落定,不會放棄TCL通訊

Blackberry的MOTION拋棄了經典的全鍵盤設計

對於市場認為應當徹底剝離的TCL通訊,李東生卻堅稱“不會放棄”。“因為在TCL集團的雙+戰略當中,移動通訊是不可缺少的戰略支柱。我自己兼任通訊CEO既是表示決心,也是給團隊一個信心。

2017年業績非常糟糕,不代表我們沒有機會。客觀講去年通訊市場確實很嚴峻,也有很多競爭者出局,2018年這種事情還會繼續發生。但是TCL一定會繼續在這個市場當中生存,並且重新建立我們的優勢。”

李東生說,他在通訊的工作目前主要是把整個組織和流程調整的更合理、更有效,另外把公司的業務戰略、經營戰略能夠做梳理優化。他承認“董事長當CEO本身就是過渡性的”,未來還是會交給管理團隊來運營。

靠海外合約機賺錢的TCL通訊已經錯過了第一波智能機興起的潮流,就像TCL多媒體錯過了第一波大屏窗口。但通訊面對的競爭對手HOP的實力遠遠強於彩電廠商,所以多媒體可以迎頭趕上,通訊卻前途渺茫。連HOP都在砍單,市場還有多少機會留給TCL?

李東生的堅持曾經幫助他熬過了TCL最難的時候,今天這種堅持還會在TCL通訊見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