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丨今天,說一說關於讀書的話題

昨天,人民日報發佈的一篇文章《男孩沒完成作業被帶回鄉挑糞...爸爸: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路》刷屏了朋友圈。文章說的是一位父親為了“懲罰”連續三天未完成作業的孩子而兌現回鄉挑糞的承諾。我從前到後認真看了整個文章的經過,頗有感觸。

對於這位父親的行為,我們姑且不論其對錯,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有益也是未知的。我想通過這件事情,說說關於讀書的話題。

原創丨今天,說一說關於讀書的話題

我們知道,歷史上有很多很多關於讀書的典故,例如鑿壁借光、映月讀書、囊螢映雪、懸樑刺股等等都廣為流傳,其讀書奮進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當然,這樣的讀書方式離現代太遙遠,現代讀書條件更加優越。只不過,古人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克服一切困難,仍然把讀書放在第一位,已達學富五車、求取功名的人生目標。

在中國曆朝歷代,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子弟,寒窗苦讀數十載,參加科舉是其改變命運、進入仕途的唯一出路。而在當下的大環境中,職業的選擇性多種多樣,即使沒有讀書,靠著勤勞的雙手和勤奮同樣能夠謀生,甚至發家致富。職業沒有高低貴賤,勞動是世界上最光榮的職業,不管是最底層的勞動人民,還是生活頂層的高端人才,其從事的工作和職業都體現了其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而讀書與否,是職業選擇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生活在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的大環境裡,讀書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但不讀書一定跟不上社會的潮流,甚至會被淘汰。

原創丨今天,說一說關於讀書的話題

記得有一段時間裡,網上到處流傳著“讀書無用論”和“寒門再難出貴子”等等,在個人看來,這是對知識的輕薄,對讀書人的侮辱。

就在上週,北大才女的一篇作文《賣米》刷爆了網絡平臺,讀著那篇作文,讓人心酸,甚至讓人熱淚盈眶。回過頭來再看,在當下,進入北大深造,是多少人的夢想和追求,而《賣米》一文的作者,其家庭貧困,但在追求知識、在讀書的路上卻如此堅韌不拔,其生活的遭遇和經歷的磨難,成為她奮進的動力源泉。

寫到這,讓我對那位父親“懲罰”兒子挑糞的行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電視、遊戲佔據了其業餘生活,缺乏人生的歷練和體驗,體會不到生活的艱難,對讀書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感知,又怎能發奮讀書?

原創丨今天,說一說關於讀書的話題

對於孩子而言,或許沒有意識到,讀書才是那條最容易走的路,學習是認識世界、改變自己的最好途徑。當然,這不能責怪孩子,畢竟孩子年幼,心智未開,對什麼是生活、什麼是苦沒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作為父母,一方面渴望孩子成長成才,另一方面,也要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陪著孩子一起去體驗、觀察、感受這個世界,同孩子交朋友,讓他在看過、想過、愛過、感受過、經歷過的事情中認識到,學習是一件最輕鬆的事情,讀書是一條最容易的路。

讀書苦嗎?個人感覺還是比較苦的,但我也體會過比讀書更苦的事情,大山裡放過牛,田地間插過秧苗,工地上幹過苦力,集市上賣過菜擺過攤,餐館裡端過盤子,這些事情,才叫苦。讀書苦,苦半輩子,不讀書,苦一生。

原創丨今天,說一說關於讀書的話題

因為有了那些苦的經歷,再看看讀書,是一件多麼輕鬆的事情。高考、大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卻是最容易、最能改變命運的途徑。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讀書的意義,不在乎掙了多少錢,獲得多大的權,得到多少榮華富貴,而是在面的生活的時候,我們不必苟且於眼前,當過著毫無新意、一眼望去沒有任何期待的生活,而我們有底氣和實力,選擇我們想要的生活,至少,我們有更多的選擇權利。

今天你所讀的每一本書,所吃的每一份苦,會刻錄在你的容顏中,體現在你的氣質裡,表現在你的談吐上,都將是引導你改變人生格局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