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民間故事:送子娘娘顯靈,東阿凌(靈)山出「賈人」

聊城民間故事:送子娘娘顯靈,東阿凌(靈)山出“賈人”

清末民初某年的一天,張姓人一家七口在一座大山前停下腳

步。傍晚的餘暉裡,前面不遠的莊子裡升起炊煙,繼而飄出了飯

的香味。“這是哪兒?”看著長得像人一樣的山體,張姓人帶領

家子踏上上山的路,在一棵一摟粗的皂角樹下停下腳步。

這時,天色忽然暗了下來,一陣潮溼的空氣吹來,山體像是

忽忽悠悠飛了起來。甚至來不及叫喚一聲,每個人都屏住呼吸,

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正在這時,張姓的難民眼前一亮,發

現緊挨皂角樹的山體上張開一個大洞,有熱氣從裡邊冒出來。不

知哪來的膽氣,張姓人安撫了一家老少,就點燃了一根火把,深

腳淺一腳地走進洞去。

聊城民間故事:送子娘娘顯靈,東阿凌(靈)山出“賈人”

火把的余光中,他看到送子娘娘像在山

洞後壁冒出來,笑盈盈的模樣可親可敬。張姓人頓覺心清氣爽,

既不累,也不餓了。漸漸地,這個外來的客人感覺洞中的一切並

不陌生,他轉動身子,看出洞寬七米有餘,長一米不止,高達五

米之多,除去潮溼外,洞裡竟然有些暖和。這個中年漢子想也沒

想,便招呼一家人,在洞裡歇起腳來。

第二天一大早,從飄著飯香的村子裡走出一個人。這個人五

十開外,中等的個子。只見他一路小跑著爬上山來。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外來客與上山晨練的王槐林遇到了

塊。聽罷外來客的一席話,王槐林知道張姓人是因為逃難才流落

到山上的,很同情這一家子。這時,外來客的幾個孩子都醒來

了,一個挨一個地把著洞口朝外張望。看到這幅情景,張姓父親

無心再啦下去,他不知道下一站應該在哪裡。在大清早遇到這麼

一樁子事,心地善良的王槐林再也沒有心思鍛鍊。告別外來客

只見他一言不發,折身朝山下走去。

聊城民間故事:送子娘娘顯靈,東阿凌(靈)山出“賈人”

等到張姓人拾柴草回來,看見剛才和他說話的大哥又走上山

來,這回,他的手裡拿了一樣東西。王槐林把一張二十畝的地契

遞到張姓人手裡,指著吐霧成雲的山洞告訴他,天又要下雨了,

還是跟他下山去吧。牛毛細雨中,張姓人感激涕零,帶領一家老

少七口離開山洞,來到山下凌山村王槐林家的一處老宅上。住到

王家後,張姓人總是夢到洞裡的送子娘娘,這才弄清楚,村北面

的這座山叫鳳凰山,因為很有靈氣的緣故,有時村裡人也稱這座

山為凌(靈)山。

聊城民間故事:送子娘娘顯靈,東阿凌(靈)山出“賈人”

為了表示感激之情,張姓人提出要做王槐林家裡的下人。王

槐林推辭不過,只得讓張姓人幹些伺奉院中老人病人外加操持紅

白事的活,雅稱張姓人為賈人(賈也讀gu,指買賣的意思)。但

不知什麼原因,在後來的日子裡,最初來到凌山村的張姓人還是

在村子裡絕了戶。

(孫平收集,原標題:“賈人”的來歷,《東阿民間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