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沒用的運河,花五億用12年開挖六千米,建築企業關門大吉


運河是用以溝通地區或水域間水運的人工水道,通常與自然水道或其他運河相連。運河的出現讓各地之間更加聯繫緊密,更是大大的縮小了兩地之間的距離。可以說運河的開鑿是具有很大作用和一定的必要性的。然而有這麼條運河卻十分無用。

這條運河就是希臘的科林斯運河。它橫穿希臘科林斯地峽的一條運河,它將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希臘大陸分割開來,使得伯羅奔尼撒半島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島。

實際上修建這條運河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其連接科林斯灣和薩羅尼克灣,接通愛奧尼亞海和愛琴海。縮短從亞得里亞海到比雷埃夫斯的航程320 公里。

但要說它無用是從另一個角度談論。科林斯運河實際長度只有6公里,運河內的水深達8米,運河水面寬24米,底部寬21米。比起其他運河,這真的只是一個非常小的運河。

開鑿運河的設想早在公元67年時就已經提出並開始挖掘,但因動亂於次年停工。期間也有屢次提出,但直到19世紀,也就是1881年,運河正式開始修建。

當時承建運河的是一家法國公司,該公司起初的預算成本為3千萬法郎。另外還發放了3千萬的髮廊。然而施工隊挖了八年還未完成,最後到導致該公司破產倒閉,關門大吉。

前後花去近5億還挖到一個公司也沒完成。不久後,該運河被一家希臘公司接下來,經歷幾年後,這才完工。

科林斯運河的修建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艱難困苦。這也是世界上極少數的在堅硬的岩石區開鑿出的運河之一。望著兩側陡峭的低下,仍不覺感嘆,這是一項建築奇蹟。

耗資巨大,耗時如此之長,修建如此之難,然而科林斯運河卻被嘲笑“沒用”,人們認為它已經失去了當時建造的意義,因為這條運河太狹窄,只有一些體格較小的船和郵輪才能通過,大型船舶則無法通行。

更重要的是該運河兩岸的沉積岩質地鬆軟,性質不穩定,使得山體滑坡嚴重,通行比較危險,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修。不過雖然“沒用”,但該運河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旅行地,每年約有11000艘船隻通行,主要是遊船。這裡成為探險愛好者喜愛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