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一座有氣質的城

鶴壁,真是一座具有浪漫氣質的城。

鶴壁的氣質源遠流長。商紂王的朝歌就在鶴壁下轄的淇縣。紂王是亡國之君,但是,當年的朝歌無疑有濃郁的文化藝術氣息。西周到春秋,鶴壁屬於衛國。衛國有一個喜歡養鶴的國君衛懿公。衛懿公不僅養了大量白鶴,還專門為白鶴修建宮室,甚至為白鶴封官賜爵。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鶴以其清遠閒放被《詩經》《周易》用來比喻賢人,愛鶴、養鶴是一種很高雅的愛好。蘇軾說,愛鶴亡國,是國君的事情,至於普通人,“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衛懿公好鶴亡國,當然是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但能夠戰死沙場,還算不失英雄氣度,倡導了愛鶴的風尚,更是一件文化建設的奇功,絲毫不遜色於李後主的詞和宋徽宗的畫。

說到《詩經》,有必要補充一句,《詩經·衛風》的全部和《詩經·邶風》《詩經·風》的一部分,就產生於這片土地,這裡可以說是《詩經》中詩歌創作最集中的地方,至今淇河還被稱為“中國詩歌之河”。鶴影詩韻,古老的淇河從遙遠的商周一直流到現在,至今還滋養著鶴壁這座城。淇水詩苑、鶴鳴湖,無不散發著這片土地濃郁的藝術氣質。

鶴壁的氣質也從生活深處散發出來。在淇水詩苑,你會“遇到”唐代詩人王梵志。王梵志是浚縣人,他的詩接近打油詩,不屬於唐詩的主流。但是,他的詩來源於生活本身,是對生活感悟的詩意提煉。淇水詩苑的一塊書卷形狀的石頭上刻著王梵志的詩:好事須相讓,惡事莫相推。但能辨此意,禍去福招來。知足即是福,不假多錢財。谷深塞易滿,心淺最難填。盛衰皆是一,生死亦同然。無常意可見,何勞求百年。詩,寫得明白如話卻又說理透徹,感覺就像面對一位慈祥的長者,正在聆聽他風趣幽默而又詩意盎然的教誨。唐朝末年的範攄(shū)評價王梵志的詩“歸真悟道,徇俗乖真”,確實是不刊之論。

山城區大胡村的李尚書故居,是到鶴壁的遊客一定要去看看的地方。李尚書故居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整個大院由五座並排的九門相照的院落組成。所謂九門相照,就是一座大院、五重院落,南北排列,中軸線上開九道門,門門相通,令人感嘆“庭院深深深幾許?”院落裡面,高高的哨樓,女兒樓側又窄又陡、只為方便“三寸金蓮”上下的樓梯,都能引起參觀者豐富的聯想,從中感受到古人在其中的生活和這種生活散發出來的詩意。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曾經是劉伯承元帥的指揮部,院裡懸掛著劉伯承當年的照片,又把人的思緒引向金戈鐵馬、戰火紛飛的年代。

鶴壁的城市設計同樣富有藝術氣質。陽春三月,櫻花盛開,我們一群人沿著櫻花大道行走,不時有幾樹櫻花引起同行美女的尖叫,尖叫過後,她們連忙簇擁過去留影。最驚豔的是在櫻花大道邂逅了幾樹丁香。對丁香聞名已久,看到丁香花,於我還是第一次。丁香花那樣潔白、那樣乾淨,花瓣那樣柔嫩。戴望舒用丁香比喻美女,真是絕妙。熱情的主人告訴我們,整個城市的道路,每條路都栽有不同的樹木。這樣,每個季節都會有不同的景觀。我坐在車上留神細看,果真如此。

鹿臺閣是一座宏偉的建築。鹿臺閣周圍的建築設計也別具匠心,每一棟高樓的設計都不相同。看慣了城市裡整齊的幾何形狀的樓群,覺得這兒的每一棟高樓都是一處景觀。這樣的建築、街道,再加上散落在城市裡的小公園、流淌在城市裡的悠悠淇河、城中自信祥和的居民,可不就是詩意的宜居?

是的,鶴壁是一座有氣質的城。她是名媛,從亙古款款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她是明星,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等城市名片閃爍著熠熠星光;她腹有詩書,值得你久久駐足,細細品味。

鶴壁真的是一座有迷人氣質的城。(張舟子)

總值班:靳麗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