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排名第三,「智多星」只會使些小計謀?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軍師吳用,人稱“智多星”,在梁山排名第三。先來看看“智多星”吳用運用智謀的幾個“傑作”吧。

一、智劫生辰綱。從密謀定計到得勝歸來,作為決策人,可以說,吳用幾乎考慮到每個細節,從戰術上講,堪稱盡善盡美。歸根結底,晁蓋等人做的還是強盜勾當,智囊吳用雖然聰明,也沒能提供一個相對長遠的規劃,計謀運用成功,滿足於分贓,然後喝酒快活。

梁山排名第三,“智多星”只會使些小計謀?

二、三打祝家莊。吳用有一個所謂“雙掌連環計”,說穿了,稀鬆平常,就是讓投誠過來的提轄環立,鑽到祝家莊當內應。在中國的戰爭史上,運用這類計謀的例子,真如恆河沙數。奇怪的是.祝家莊武教頭欒廷玉久經戰陣,在大敵當前的關鍵時刻,面對那麼大一幫全副武裝的漢子叩關,怎麼可能因為領頭者是久已失去聯繫的同門師兄弟,就輕易相信,委以重任?這個破綻不僅太大,而且可疑退一步說,儘管所謂“雙掌連環計'最後奏效,像這種對地方民團的戰鬥,對一支造反武裝來說,根本不是什麼有決定意義的戰役。

三、智賺盧俊義。盧俊義之所以著了吳用的道兒,不是吳用的計謀有多麼玄妙,而是盧俊義一生太順利,過於驕傲。過於驕傲的人,常常把智商降到很低的一個水平。吳用設計將盧俊義賺上山,讓梁山有了一個勇冠三軍的好漢,使這個江湖組織產生“二把手”。表面看來,吳用的這一計,似乎對梁山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其實,盧俊義在梁山的領導地位,只是一種名義,在梁山決策過程中,作用甚微,除了生擒射殺晁蓋的史文恭之外,他沒有多少特殊的貢獻。

梁山排名第三,“智多星”只會使些小計謀?

以上算是吳用的“大手筆”。平心而論,也許在局部上煩顯機巧都談不上有什麼重大的意義。吳用畢竟是梁山上最聰明的人之大大到一場戰爭,小到處理梁山 紛繁的人際關係,都要特別借重這個秀才的頭腦,如賺朱仝上山,讓李逵劈死小衙內,據李逵的交代,都是吳軍師的親自部署。

吳用鬥智有一個重要特點,即受中國傳統權謀文化的薰染太深。中國傳統權謀文化可以“三十六計”為代表,充滿血腥和狠戾的氣息,幾乎每計都是“只問目的,不問手段”,不管計謀的成功後面,有人付出怎樣的代價。那個可憐的小衙內,只知道朱仝的長鬍子好玩,就死在吳用的妙計之下,又有什麼可以奇怪的呢?

梁山排名第三,“智多星”只會使些小計謀?

吳用到底只是三家村中一學究,其人固然聰明,畢競缺乏遠大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沒有大智慧,只能以一點“小術”揚名於江湖。

看看梁山,幾乎一直沒有什“麼戰略部署,大軍始終坐困梁山泊一隅.滿足於打家劫舍,偶或攻城掠寨,也是搶了就走。梁山上彙集二龍山、桃花山等各路人馬,本質上依然和這些山大王一樣,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

梁山排名第三,“智多星”只會使些小計謀?

在梁山何去何從的“路線”問題上,吳用也是風吹兩面倒,拿不出符合客觀情勢、有戰略眼光的決策,他開始似乎對招安懷有戒心,宋江一堅持,他就跑到宋江那一邊。可見,他只擅長於局部鬥智,缺乏對大局進行深刻分析的能力。梁山接受招安後,在險惡的形勢下,我們既未看到“智多星”在困境中縱橫捭闔,也不見他對宋江連續損耗實力、自取滅亡的做法提出異議。

梁山排名第三,“智多星”只會使些小計謀?

概括說來,梁山大軍中的吳用,比不上李自成的宋獻策和牛金星,就是和同時代向方臘獻計的呂將相比,也要遜色多了。

《水滸傳》的作者既給吳用安上“智多星”的綽號,又讓其本名諧音“無用”,不知是否有些深意。您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