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放出大招!李克強訪德談下大單,應對「貿易戰」釋放積極信號

當地時間7月9日中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總理府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磋商後,在兩國領導人見證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與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聯邦交通和數字基礎設施部代表共同簽署了《關於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

一直以來,政府磋商機制是推動中德各領域務實合作的“超級發動機”,此次會談亦是如此。根據《聯合意向聲明》,中德兩國將建立高級別對話機制,加強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等在自動網聯駕駛/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多層次交流與合作,包括推動國際統一標準的制定及應用、促進相關技術要求統一、促進兩國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及基礎設施數據共享、健全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等。

實則早在5月24日,李克強總理在與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時,雙方在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等領域就表達了合作意向。

德國,現代汽車的發祥地,是生產汽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其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1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國,不僅擁有龐大的乘用車市場,而且當下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正在引領世界。

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的專家看來,中德能夠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合作,優勢互補性很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就表示,順利推動該領域合作,還將有力助推全球自動駕駛行業發展。

中國放出大招!李克強訪德談下大單,應對“貿易戰”釋放積極信號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

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合作

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而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遇。

中國無疑是全球市場最為廣闊的一個。據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所整理的數據,2017年中國市場共售出2420萬輛小轎車,已佔全球銷售總量的28.4%。德國著名汽車經濟專家杜登赫費爾預測,2025年中國的轎車總銷量將達到3450萬輛。

在此背景下,是國家對於智能汽車領域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提出,中國到2035年發展成為智能汽車大國的戰略規劃。此外,在政策頂層設計中,《中國製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都將智能駕駛作為中國汽車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

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訪華時便表現出對與中國合作的強烈意願。她表示,德方非常願意與中方共同開發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等技術,希望中方為此提供更多便利。在魏際剛看來,德國意願強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孕育著無限的投資機遇。同時,在中國,無人駕駛應用場景最廣泛、最豐富、最多樣性,是德國最大的一個目標市場。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明進一步說明,德國的汽車工業發展水平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擁有戴姆勒奔馳、大眾等多個世界知名的汽車企業,但是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過於依靠國際市場,中國無疑更符合其利益需求。同時,在當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貿易體系和經濟持續復甦發展構成挑戰的背景下,中德加強互利合作將為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支持自由貿易方面釋放積極信號。

工業4.0 “牽手”中國製造2025

在國是直通車的採訪中,專家均表示,中德雙方選擇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合作是非常符合雙方利益的考慮。

在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趙柯看來,德國的汽車工業技術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在自動駕駛領域,衡量其技術的先進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在自動駕駛領域申請的專利數量。德國目前是自動駕駛領域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甚至超過了美國。同時,世界上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前十家中至少有5-6家屬於德國。“但我們也要看到,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探索已起步,並取得一定的成果,很多城市已開始進行測試。”

自動駕駛技術不僅與汽車生產商有關,更重要的是無線通訊技術、衛生遙感測試等信息技術。趙柯表示,中國在相關的技術方面已有一定的積累,比如在通訊定位方面,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魏際剛表示,自動駕駛還在探索階段,相互之間的經驗分享可以更好的推動行業發展。

德國是製造業大國,大力推動工業4.0和5.0,積極著手轉型向智能製造升級,在智能製造、智能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德國從1871年統一之後,工業迅猛發展,歷經百餘年時間,仍然堅守發展製造業。與它同期的英國,當年也是世界工廠,但如今來看,英國的製造業已大不如前。因此,德國是一直有堅守發展製造業的傳統,這與中國發展製造業的理念十分契合。”趙柯表示。

商業化助力行業發展

有聲音曾表示,中國是世界上自動駕駛最大的孵化器,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比如高鐵技術,德國其實是高鐵技術的發源地,但是高鐵技術真正得以發展反而是在中國。在趙柯看來,這正是因為中國很好地把高鐵技術進行商業化,而要將技術進行商業化的前提就是擁有龐大的市場,這恰恰就是中國的優勢。

趙柯進一步表示,從技術的層面來看,特別是在市場條件之下研發出來的技術,並不是要束之高閣進行展示,而是要進行商業化,從而助推它不斷的向前發展,達到更高的水平。“如果說技術是天才的靈感,那它還需要商業化作為油料,雙方才能碰撞產生美妙的火花。”

但不容忽視的是,自動駕駛領域中,安全才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在不久前,美國就發生了一起自動駕駛車輛撞死路人的事件。白明表示,自動駕駛目前還在積極探索的初期,個別事例的發生並不是停滯的藉口,恰恰是努力的方向,如何能夠安全有效的推動無人駕駛向前發展,是中德攜手發展自動駕駛領域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展望中德兩國合作發展自動駕駛,魏際剛認為,雙方應該進一步開放市場,開放投資,減少壁壘,為企業提供更大的市場;在技術、數據的等方面進行分享。同時,在制度層面,還要加強政治互信,為雙方企業提供便利的制度支持。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