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丨嚴修當「月老」

原創丨嚴修當“月老”

100年前,有“南開校父”之稱譽的天津著名教育家嚴修,為青年才俊梅貽琦和名門才女韓詠華牽線搭橋,成就一樁美滿姻緣,在津城傳為佳話。

出生於1889年的梅貽琦,其祖輩在明成祖朱棣時由江蘇武進北遷至天津,負責天津衛駐防,逐漸成為津門望族。到清代末年,梅家開始衰落,家境窘迫。儘管家裡貧困,梅貽琦的父親仍讓梅貽琦讀書。梅貽琦從小勤奮好學,學業優秀,是1904年南開中學第一期學生,與周恩來是同學,上學時二人交往甚密。1908年,梅貽琦入保定高等學堂學習,1909年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吳士脫工業學院攻讀電機工程專業。五年後,學成回國,在清華學校當物理教師。出國留學前,家裡曾經給梅貽琦訂了婚,可回國以後,見到家境更為困難,他就毅然退了婚,單身工作多年,靠自己的薪水,擔負著家庭的經濟重擔,並支撐著三個弟弟的上學費用。儘管這樣,他的二弟因為無錢交納學費,中斷了學業,梅貽琦很難過。家裡雖然窮困,但梅貽琦作為“海歸”,並供職清華,因此前來梅家提親者絡繹不絕。為了照顧家裡,梅貽琦對自己的婚事一推再推。

那麼,韓詠華是怎樣走進梅家,成為梅貽琦的人生伴侶的呢?韓家原籍安徽,韓詠華的前十代遷居天津,幾代人在天津做過船運、典當等生意,產業興旺,成為津城望門大戶,但到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天津以後,韓家的家業日漸衰落,到韓詠華的父親這一代,由於韓家人口多,連房子都不夠住,韓詠華的父親就去找世交嚴修借房子,一住就是十幾年,韓詠華兄弟姐妹七人,也都在嚴修開設的學塾裡讀書,都是嚴修給培養起來的。韓詠華13歲上幼稚師範,16歲畢業後在嚴家開辦的幼稚園裡當教員,前後幹了八年半時間。

梅貽琦的叔祖父與韓詠華的祖父是世交,梅貽琦從美國回國後,曾與韓詠華有過一些接觸。但二人婚姻的促成,嚴修起了關鍵性作用。嚴修很欣賞從“南開”畢業並學有成就的青年才俊梅貽琦,也很欣賞韓詠華的才華。看到這兩位年輕人的歲數都不算小了,而且都還單身,嚴修覺得這兩個年輕人談婚論嫁挺般配,況且他們又都比較知根知底,就很想撮合成這樁婚事。

於是,嚴修先是找韓詠華的父親談,隨後又跟韓詠華的哥哥談,再後由韓詠華的一位表哥出面,請大家吃一頓飯,梅貽琦在受邀之列。一起吃飯的用意和席間的氣氛,使梅貽琦談婚論嫁的心開始萌動。事後,梅貽琦給韓詠華寫了一封信,表達自己對韓詠華的愛慕之情,請韓詠華的同學把他寫的這封信轉交給韓詠華。過了些時間,梅貽琦又給韓詠華的同學寫信,信中責怪韓詠華對他寫的那封信沒做回應,不知韓詠華是否願意,是不可能,還是不屑於······韓詠華就把梅貽琦這封責問的信送給父親看。韓詠華的父親看了梅貽琦的信,感到梅貽琦的文筆很好,連聲稱讚,又想到嚴修此前為韓詠華和梅貽琦說親的事,感到這門親事可以做,便同意女兒與梅貽琦交往。從此,韓詠華與梅貽琦直接通信。經過一段時間交往,韓詠華與梅貽琦的相互瞭解逐漸加深,二人感情也越來越深了。

1918年,嚴修和他的長女婿卞肇新作介紹人,梅貽琦與韓詠華訂婚。1919年,二位新人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為人生的伴侶,這年梅貽琦30歲,韓詠華26歲。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自海河網。歡迎關注並按規則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