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樹,陰沉木

作者 | 陳玉桃

陰沉木,又稱古沉木、烏龍木、烏木、沉木、東方神木等,系古時沉於水土之中的木材。遠古時期,原始森林中的大片名貴木材,受地震、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侵襲,成為被深埋於江河、湖泊、海底的枯木殘根。

它是三千年至萬年前,古四川地域天體發生自然變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將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窪處。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炭化過程而形成,故又稱“炭化木”。

枯樹,陰沉木

有則報道說,一個老農進深山採藥,在過一處峽谷時,忽見深谷澗水中露出一截木頭,烏漆墨黑,憑著老農一大把年紀,他感到這截木頭的與眾不同,於是藥也不再採了,取出這木頭,肩扛著就往家走。

一路上有村夫農婦奇怪地看著老農,有人甚至當作一則笑柄,說老農是否老年痴呆了,要不然怎麼採藥採藥藥不採了,扛根枯木回來。

老農也不解釋。過了幾天,老農便到縣城,引了兩個書生模樣的人到家裡,住了一個晚上後,兩個書生回城了,又過兩天,村裡有人傳出,說那兩個書生是什麼古董鑑賞家,那根枯木不叫枯木,叫陰沉木,價值連城。

便有文物販子和古董收藏愛好者絡繹不絕進村子,打聽著老農的住處。然而都歡喜而來,沮喪而去。老農說,一千萬我也不賣。

再隔幾天,縣裡來了好幾個人,其中那兩個書生也來了。老農把那根陰沉木交給了縣裡的來人。

隨後,報紙、電視臺記者都報道了老農發現陰沉木的事情。

枯樹,陰沉木

陰沉木是個寶。可是,多數人不識它,表面上看,它與一截枯木也沒有太多的區別,尤其在陰雨天氣,霧霾天氣,人們更難分辨。

其實,又何止陰沉木與枯木的難分難辨呢?

在現實生活裡,將陰沉木當枯木,或將枯木當陰沉木,俯拾可見。

先說事。

房屋與祖墳,或許是尋常百姓家裡人人皆有的兩大“寶”。百姓家大多本就貧寒,沒有什麼可用作談資的東西,於是拿自己家這兩樣“寶”作談資,以滋潤口唇,並不稀奇。

我們家祖墳,既說是個山龍口。

太公那輩墓地,做的什麼字眼,先生有交代,永世不得重修。

偏偏是,交代不能重修的,或祖墳,或祖祠,均已破敗不堪。

我曾經問過,永世不得重修,憑的依據是什麼?

比如,一棟房子毀壞,牆塌了,門倒了,如果不需要住,可以拆除,如果還得住在裡面,為什麼不可以重修?

沒有經濟等能力是無法重修。而如果有這些能力與重修的願望,怎麼就不可以重修呢?

枯樹,陰沉木

那些拿著祖訓來恐嚇或阻擋的人,說穿了就是愚昧。

而恰恰是,今天的百姓,如此愚昧者不乏其人。

我聽到一些姓氏修建祖祠時的怪論,說什麼今人一定不如古人,古人建祠堂所定分金,今人絕對的不能變更。

大多數姓氏,生根分枝,興旺發展,可以不變。

然而,有些村莊姓氏,幾百年了,繁衍了20多代,至今不到一百人,與古龍岡蜈蚣山李氏等姓氏20多代發丁上萬相比,簡直是不堪入目。類似的情狀,由何止一村?一姓?

來水納不了,出口合不得,分金差一線,陰陽不相見。任何時代,都會有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不管哪行哪業。

僅從百姓修祖墳、祠堂這一方面講,今天的人,真的無法和我們的前輩比肩。

絕大多數的今人都抱有以下心態:今人不如古人。古人做的一定對,今天要改動,便是萬萬不可。

剛才我就說了,興旺發達的村莊姓氏,基本可以這樣認為。但是,一些村莊裡的一些姓氏,則完完全全是祖先當年就錯了,祖先錯了也並不奇怪,無可非議,沒有人保證自己做什麼都正確,然而,今人後輩,卻連懷疑都不敢,更不用談否定,這就讓人感到莫大的悲哀。

枯樹,陰沉木

將枯木看成陰沉木,視廢物為至寶,又豈止在事上?

當今用人,亦然。

我認識這樣的人,人品與修為的確不咋的,可是在官場混,那是如魚得水。

早些年,我曾經因為工作上的事情,給某人打電話,電話是接了,可是一聽聞我說工作上的事情,電話就掛了。後來,我貿然去那個單位,推開那個緊閉的辦公室,門內冒出一股熱氣。原來,裡面的人在打牌,抽菸。

關鍵在,聽我又說到剛才電話與他說起的工作上的事情,他卻冷冷的面若冰霜,勝過城裡大雪紛飛的寒天之寒。

這樣的人也不止一個。有一個熟人,後來又高升了一步,有一次碰面,連問候兩句,他居然很認真地裝著沒有聽見,卻與我同行而至的人彙報起工作來。

哈哈,他居然有那麼搞笑。

一個人不想想,從25到55,最多也就蹦躂30年,待你一退下來,老了老了,就是老頭兒一個,你還能咋的?你還想咋的?

不論你身在何位,記住上有天下有地,祖祠裡還有你祖宗之神位。你做事情,得遵紀守法,對得住天地良心。別做作惡的事情,惡作多了,天眼看得見,老了你自己也看得見。

陰沉木埋於地下,難於發現;而枯木沒有埋於地下,人人可見。

枯木由於輕飄飄,很善於被風吹到人們面前,也很容易被眼拙之人錯認為陰沉木,而被當作寶,被重用。

當然了,只有反腐倡廉這把火燒過來,枯木才明白自己終究是枯木,終究逃不過枯木本有的命運。

枯樹,陰沉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