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 「諾獎」老公,好搞怪!

這個 “諾獎”老公,好搞怪!

像許多偉大的男人背後都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一樣,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之一,德國科學家托馬斯·蘇德霍夫背後也站著一個女人,她就是陳路。一個具有中國傳統美德的女性。

那麼,一個來自古老的德意志,一個來自古老的中華;同樣以嚴謹,甚至刻板著稱的兩個民族的人,一朝相逢,會演繹出是怎樣一幕動人心魄的情感劇呢?

這個 “諾獎”老公,好搞怪!

初識,兩個“書呆子”的相遇

陳路與托馬斯初次相識,是2007年的春天,在美國費城的那次關於“神經細胞分子研究”的高端學術會上。對陳路這個後起之秀,托馬斯十分激賞,每當陳路演講到精彩處,他的掌聲總是率先響起。斯時,陳路是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生物學助理教授,而托馬斯則是來自德國的生物化學家,以研究突觸傳遞聞名於世界。

在幾日的接觸裡,托馬斯以一個科學家敏銳的目光,捕捉到了那張使他一見傾心的東方面孔上,偶爾流露出的那一絲淡淡的愁緒。在會議結束的晚宴中,陳路正獨坐一隅,托馬斯走過來以一個德國人的乾脆,直抒胸臆,“密斯陳,我覺得你心情不太好,也許你需要回家好好放鬆一下!我有一個忠告,對科學家而言,與家人相處很重要。我們德國婦女,家庭觀念是比較強烈的。”

陳路哭笑不得,這人說話如此繞嘴,算不算一種德國式的幽默呢?但她實在不知道他所謂何來,未免顯得有些窘促:“我,呵呵,目前,一個人生活。”托馬斯報她一個苦笑:“我也是。” 接著是難堪的沉默。良久,托馬斯聳聳肩,藍眼珠裡,流露出無限的真誠:“咱們去喝杯咖啡吧。”他伸出了手,一臉的期待。陳路冷冷地拒絕了。這人真是熱情過了頭呢!

托馬斯拿出鑽研科學的韌勁與分析方法,“陳,我知道你們東方人是比較含蓄的,是就是不是,不是就是是。”陳路反唇相譏,“托馬斯先生,子非魚,亦非我。你別自以為是了!”托馬斯不恥下問,“子非魚——這個——什麼意思?”陳路三言兩語解釋了古老典故的隱喻,托馬斯沉思了片刻後說,“我想水會知道魚的快樂或者痛苦。”這話,令陳路的態度來了一百八十度的轉彎:這人還挺逗,就“盛意難卻了。”

這個 “諾獎”老公,好搞怪!

接下來,兩人相談甚契。托馬斯毫不避諱地回顧了自己那一場失敗的婚姻,並推導出一個結論,如果兩個人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的話,則婚姻必然被淘汰。陳路深以為然,她與神經學家包紹文,剛剛結束的婚姻就是如此:都是事業狂人,顧得了工作,弄丟了家庭。托馬斯精準地解析著婚姻失敗的原由時,陳路則偶爾插言加以補註,不知不覺,彼此已生出同時天涯淪落人之感。

末了,托馬斯推推大鼻子上的眼鏡認真地說,“如果有下一次婚姻,我想我會拿出百分之二十五的時間來經營。”陳路暗忖這德國人到底是德國人,怎麼,這個也可以量化呀。沒想,托馬斯已經迫不及待地追問她是否會如此。

陳路無路可退,硬著頭皮說,“我想是的。”托馬斯說,“假若我們在一起,那可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時間經營婚姻了。”陳路想,這人到底會不會說話,他怎麼就跟她談婚論嫁了呀?遂凜然說,“我想,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一點。托馬斯先生。”起身要走,托馬斯自知失言,喃喃道,“陳,我只是個比方。”

見托馬斯可憐兮兮的樣子,陳路覺出他那孩童式的天真,忍不住打趣地說,“托馬斯先生,婚姻是兩個人共同的事情,即便各自拿出百分之二十五的時間,也還是百分之二十五的時間呀,何談百分之五十呢?”托馬斯轉憂為喜,“密斯陳,你說得對極了。我向你道歉。”陳路莞爾,“你向我道什麼歉啊?不過,我真要謝謝您這杯咖啡。”

這個 “諾獎”老公,好搞怪!

相處:跟老頑童的“持久戰”

研討會結束,陳路的美麗、睿智給托馬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托馬斯作為一個大科學家的率真、風趣也給陳路不錯的感覺。回到加州大學不久,陳路就接到了托馬斯主持的斯坦福大學細胞分子研究中心的邀請函,請她去那兒工作。

陳路回絕了。她跟托馬斯不過是一面之緣,怎堪如此重情?可不久,她又收到了第二封邀請函,還有托馬斯的親筆信。信中,托馬斯對陳路的學術切肯中綮地分析一番之後,表示:陳,你隨時來,這兒的大門都會為你敞開!

陳路動心了。自己不遠萬里到美國求學,不就是為了在科學上有所求索嗎?斯坦福細胞分子研究中心,那可是全美頂呱呱的科研機構!何況,還正對自己的門路。一番糾結,她決定“單刀赴會”。

2007年8月,陳路如約而至,托馬斯以禮相待,陳路放下忐忑。“其實,我心裡還是有些氣惱,托馬斯茶壺裡煮的什麼餃子呢?”後來,陳路甜蜜而怨艾地回憶,“他怎麼把我喊過去,就不聞不問,公事公辦了呢?”

其實,托馬斯何嘗不想進一步拓展彼此的關係呢?只是陳路忙於工作,一副拒人千里的樣子,他可不敢貿然嘗試。再說,他邀請陳路來的主要目的,是看中了她的學術水準。於是乎,陳路與托馬斯在工作上的時間幾乎重疊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時光,可是除了工作上的交接,此外並無接觸。就像兩個圓的切,在切之外是各自的生活。

“在工作中,我們老闆管得很鬆,你可以遲到早退,可以去散步,可以去喝咖啡,他都無所謂。他只問你的結果。儘管在上班時,我們有大把的松閒,可除了討論工作,卻從不互相打聽對方的私生活。”陳路現在依然是這樣說自己丈夫的。可那時,她與托馬斯工作到凌晨兩三點,忘記吃飯,忘記休息日,是家常便飯。

這個 “諾獎”老公,好搞怪!

倘若沒有那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兩個工作狂,許是會一直這樣“止乎禮”下去。那天,陳路正在實驗室聚精會神地觀察培養皿中的神經細胞,不知何時托馬斯已站到了身邊。當她抬起頭來做筆記時,才發現托馬斯怔怔地看著她。陳路面孔一紅,十分侷促,她以為這個人會追問她的研究結果,然後劈頭蓋腦地來一句:你做的研究我不相信。

孰料,托馬斯卻關切地問她怎麼又忘記吃午飯了,接著還用拗口的中國話說,“陳,人洗(是)鐵,飯洗(是)鋼。”陳路好奇托馬斯怎麼會知道這句中國諺語,許久以後,她才得知是托馬斯從自己帶的一箇中國留學生那兒借用來的。他的這次“盲動”,也是那個學生的慫恿。

此後,托馬斯似乎找到了愛情的突破口,總是親自給陳路買匹薩,活活地把一個大教授變成了跑外賣的。這殷勤令陳路難以受用,拒絕了幾次。托馬斯依然我行我素,還振振有詞:研究中心的每一個人健康,他都要負責。他不能容忍搞科研而搞壞身體。

吃人的口軟,陳路決定好好還情。何況,托馬斯總是在她面前誇披薩夠味,好像天下除此無美味。一天,陳路親自烙了瘦肉餅,配上辣椒醬,請託馬斯吃。托馬斯吃得滿頭冒汗,大呼過癮。陳路告訴他,這是中國的披薩。托馬斯聞言,又驚又喜,表示人間美味,非此莫屬了。

陳路情不自禁,流露出一箇中國女孩的驕傲,“中國的餅,多的是呢。 芝麻餅、千層餅、蔥油餅、雞蛋煎餅、 老婆餅、老公餅、 南瓜餅 、玉米餅……這就大驚小怪呀?”她如數家珍,托馬斯瞠目結舌。打這以後,陳路時不時炫一下自己的手藝。托馬斯吃慣了嘴,常問陳路的一句話,就是:“陳,今天是什麼餅?”

2007年5月25日,陳路生日,托馬斯送來了一束鮮花,花中藏著一張送明星片,上面寫著他好看的花體英文:“陳,如果上帝讓你跟我有一段愛情,我希望一萬年也不會過期。” 無意中,竟然契合了周星馳《大話西遊》的經典臺詞。陳路感動莫名。她陡然覺得,“托馬斯,還真是挺有趣挺特別的人。”她決定與他正式戀愛。

這個 “諾獎”老公,好搞怪!

志同道合,加速了愛情的發展。翌年,陳路再次把自己嫁了出去。“好像是迫不及待似的。”陳路如是說,“也許,真的沒有一種更好的解釋。這就是一種緣分。托馬斯除了科學素質外,還有一種別的什麼特質,吸引了我。他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古怪的學術怪物。我跟他在一起會很放鬆。這可能是我們從各自失敗的婚姻中得到了教訓,彼此都在改變,去適應對方。又或者,我們是在恰當的地方遇到了恰當的人。不過呢,全中心的人都很喜歡他。”話說得環環相扣,滴水不漏。看來,這樣的人不搞科學不嫁給科學家,上帝也會遺憾的。

的確,托馬斯是一個頗具情趣的人。無論多忙,他總是會抽時間帶上陳路去旅遊,而陳路每一次生日,他也總會千方百計地製造驚喜。平常的日子裡,愛好戶外運動的他,也總是鼓勵陳路與他一起去游泳、去長跑。有了女兒貝蒂之後,他更成了一個老頑童。與孩子嬉鬧成一團,學貓貓狗狗,又叫又跳,沒大沒小,往往引得陳路哭笑不得。

雖然,兩個人琴瑟和鳴,但牙齒與舌頭難免碰撞。托馬斯非常寵愛孩子,陳路則極為嚴厲。孩子犯了過錯,陳路要求當大人面認錯,托馬斯卻堅持孩子閉門思過。由於逆反心理,孩子總是選擇爸爸的方式。父女倆常常站在同一戰線,這讓陳路很不爽。

有一次,貝蒂打了鄰居孩子,托馬斯覺得無所謂,陳路認為孩子太無禮。貝蒂有爸爸撐腰不肯道歉,陳路情急之下打了她的屁股。貝蒂哇哇大哭,托馬斯趕忙跪下來讓孩子騎在肩膀上,滿地亂爬。“你這樣會慣壞孩子的。”陳路大聲抗議,托馬斯呵呵地笑,“不會的,不會的。我小時候就騎過我爸爸!”陳路忍俊不禁,“我看,你就是被慣壞的大孩子。”

這還算是小插曲。

由於多年獨居生活,加之工作壓力大,托馬斯嗜酒。陳路屢禁不止,托馬斯躲著藏著掖著喝,樂此不疲。陳路拿出一箇中國女人的狠手段,亮出底牌:有酒沒你,有我沒酒。托馬斯才勉強收斂。

2010年夏天,陳路要帶托馬斯回中國拜見爹孃。托馬斯雖然行走世界,見慣大世面,也多次到中國講學,可一想到要面覲素未謀面的丈人丈母孃,仍未免發憷。他想討好父母大人而學習的那幾句簡單中文,也越說越倔齒謸牙了。他一籌莫展,恐慌不已,又喝上了。一喝酒,他舌頭立即靈活多了。他自謂,腦子比舌頭好使。

慮及馬上要面見父母,陳路亦未免惴惴,勉強放過托馬斯一馬。來到無錫,托馬斯與喜歡小酌幾杯的泰山大人,一見如故;親友們也覺得這個外國人,挺合得來。歸來,陳路再次令托馬斯戒酒,他反說,看,你爸爸不也喝酒嗎?陳路沒轍了。真不知道該不該後悔這趟中國行。

不久,在一次華人朋友的聚會中,當人們言及中德友誼,有人講到德國在二戰前對中國的援助,由此得出德國的法西斯並不壞。哪知,剛飲幾杯酒的托馬斯一反教授的斯文,怒髮衝冠:對你好的壞人就是好人,這是典型的強盜邏輯。你們中國人,往往是非不分……他滔滔不絕,眾人面面相覷。最後,托馬斯丟一句他表示不滿的經典口頭禪:你們覺得這很有趣嗎?拂袖而去。

回家後,陳路覺得托馬斯醉酒無禮,於是打他入冷宮,不理不睬。沒想這次,教授誓不低頭,他說這是原則問題。陳路寸步不讓,喝酒可不是原則問題。托馬斯無言以對,最後像個犯錯的孩子似的說,親愛的,為了我們的家,我想我應該戒酒了。

陳路心軟了。她默默地購置回一套茶具,托馬斯對這些杯杯盞盞極為不解。陳路說,不喝酒,喝茶。托馬斯說,喝茶,用得著這樣麻煩嗎? 說歸說,對東方文明頗具好奇心的他,很快就痴迷上了茶道。大讚:茶,不但能興奮大腦,健康身體,而且還能幫助他思考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真是一石數鳥。丈夫舍酒,而愛茶。陳路看在眼裡,樂在心頭。

這個 “諾獎”老公,好搞怪!

諾獎:親愛的,你的軍功章也有我的一半!

2013年10月7號,凌晨兩點多,住在美國斯坦福大學B校區的陳路,被電話吵醒了。家裡的座機已經多時沒有響起過,莫非是大洋彼岸的親屬弄錯了時間?她正琢磨著要不要接電話。電話又固執地響了兩通。她走下樓來,拿起電話。原來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秘書打來的,對方告知她,她的丈夫托馬斯獲得了2013年的生物化學獎,並希望她轉告自己的丈夫。

聽到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陳路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兩週前,托馬斯才剛剛在紐約摘取了號稱生物化學界皇冠的拉斯克獎。當得到確認後,她希望對方親自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托馬斯。托馬斯正在馬德里開學術研討會。

捺住激動的心,陳路又等了十分鐘,才撥通托馬斯的電話。托馬斯還在發呆,他狐疑地追問:“不會有人開我的玩笑吧?這是真的嗎?親愛的,請到諾貝爾官方網站再查一下!”這時,陳路的瞌睡早跑到爪哇國了。她趕忙打開了電腦。當然,一切都是真的。“那一刻,我的手都不聽使喚,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的巨大幸福!”她再次給托馬斯去電話,請他吃了定心湯圓。

從巨大的興奮中清醒過來的托馬斯愉快地說,“親愛的,這個消息。即便,你第一個告訴我,也不會減我半分的喜悅。” 陳路隨口說,“你就少給我戴高帽子了。”“親愛的,高帽子,什麼意思?”“就是少給我甜橄欖吃啦!”“不,不不,”托馬斯糾正說,“親愛的。我當然想確認這個消息了。但一想到要是個玩笑的話,我想你也會很失望的。”一瞬間,淚水滑過陳路的臉龐,原來,他也是那麼在乎自己的感受。可是,她嘴上卻說,“托馬斯,我就那麼愛慕虛榮?”托馬斯不答,只哈哈地樂。

陳路嘴上不饒人,內心卻一直是以夫為榮的。第二天早上,她又往家裡打了四通電話,而她在2005年作為唯一的華裔女科學家獲得五十萬美金的麥克阿瑟獎時,她也沒給誰打過電話。此次,托馬斯獲獎,儘管已經是世界皆知的秘密,可她還是忍不住要把夫君的榮譽,分享給每一個親人。

這個 “諾獎”老公,好搞怪!

這正如2010年6月,她帶托馬斯回家。她閉口不談自己,只是這樣介紹托馬斯:這是我的先生,一個比我優秀的人!他在中國很多大學講過課。”彼時,她亦完全是一個以夫為榮的中國傳統女性。托馬斯獲得諾獎後,國內媒體紛紛以“無錫女婿”稱之。陳路把這樣的報道,說與托馬斯,托馬斯大樂:對我來說,這項桂冠,與諾貝爾獎相比毫不遜色。

幾天後,托馬斯從西班牙歸來,發現餐桌子一片“驚喜”:夸克奶酪蛋糕,維森啤酒,烤豬腿……都是難得一見的德國風味。很顯然,為了準備這些東西,陳路花費了不少心思。托馬斯感動地親了親妻子的面孔,然後,一邊叫著:太奢侈了,一邊大快朵頤。吃畢,托馬斯毫不避諱地,將幾根手指上粘的奶油吮吸了。

對丈夫這個習慣性舉動,陳路是見慣不驚的。托馬斯常常憶苦思甜,說二戰後,德國一片廢墟,為了重建國家,人們勒腰縮食,每天只吃兩塊黑麵包,還如何狠幹猛幹。那時,對他這樣的小孩而言,最大的奢望就是吃上一塊奶酪蛋糕。正是全民萬眾一心,德國才能迅速崛起。

陳路信服托馬斯對自己“吝嗇”的註解。因為,她自己也是個“摳門”的人,她坐公交車絕不打的,該去哪家超市買便宜的,就決不就近買貴的。有一次,朋友請吃飯,托馬斯到了目的地等了好半天,才見陳路趕來。原來她坐的是公交車,而這段路程只是10美元的士費。陳路的“節約”讓一些“今天花了明天錢”的美國人想不通,但托馬斯卻大為嘉賞:“這是中德兩國人民的傳統美德。”

夫妻二人是儉以養德,可是該花錢的地方也絕不“心慈手軟”。每年兩次出遊,那是雷打不動的。如今,眼看12月10日快到了,要去斯德哥爾摩參加諾獎典禮了;陳路開始琢磨起來:到時穿什麼呢?先生,穿西裝,那是絕對的。可自己呢?內事不決問丈夫。沒想托馬斯只給了一個標準答案,我尊重你的選擇。

陳路氣得出鬍子瞪眼,如果她有鬍子的話。這或許算是一個科學家丈夫,給出的唯一不能反駁又難以接受的的答案了。陳路打算穿旗袍的。托馬斯覺得很贊,並鼓動陳路去舊金山旗袍專賣店挑選了好幾套。由於是純手工,價格都不菲,簡直是一擲千金。但陳路很快看出丈夫察科學於秋毫的雙眼,對旗袍的鑑賞卻沒什麼好眼光,就想,先準備著吧,管那麼多呢。

是的,這一切都不算什麼。重要的是在那繁華的背後,隱藏著的最樸實的愛與最無私的付出。愛情,其實與榮光無關,與貧賤也無關。只關,你我。

這個 “諾獎”老公,好搞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