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縣推陳出新解鎖「健康脫貧」 新模式

為貫徹落實《關於健康脫貧工程的實施意見》,著力打造貧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的綜合醫保體系,讓貧困人口方便看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防得住病,確保貧困群眾健康有人問、生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治的起。太和縣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健康扶貧政策體系,織密健康扶防貧網格,避免困難群眾產生大額醫療支出,防治困難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讓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健康醫療政策、解決因病致貧後顧之憂。

開展家庭簽約服務,送診入戶方便看病。該縣為貧困人口每人建立1份電子健康檔案、1張健康卡,為每個貧困戶確定1名鄉村醫生簽約。每月走訪貧困戶1至2次,提供基本公共衛生、健康管理、基本醫療等服務,第一時間準確掌握貧困戶健康狀況,實施健康干預,提高抵禦病害風險,解決貧困戶健康有人問、生病有人治等問題,方便貧困戶就診看病。同時,簽約家庭醫生每月為指定的10種慢性病貧困戶患者代送藥物一次,並指導用藥,解決農村貧困人口不會買藥、不會購藥的難題,減少開支。

開闢就醫綠色通道,提供便利看得上病。該縣早在2016年就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補平臺實施“一站式”結算,率先在全省實現貧困人口醫療救治“三保障一兜底”。實行“先診療後付費”服務模式,設立“一站式”結算窗口,貧困人口住院無需交納押金,直接入院,出院時只需支付自費部分的住院醫療費用即可出院。今年以來,該縣共有23388人次享受了“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帶來的便利,有效降低了貧困群眾看病門檻和經濟負擔,保證貧困人口都能及時看病、看得上病、安心看病。

推動優質資源下沉,醫質共享看得好病。藉助縣級兩家三級醫院優勢,推進醫共體改革,發揮公立醫院龍頭作用,與32個鄉鎮衛生院組建3個醫共體單位,推進縣鄉一體化管理試點,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鄉,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技術水平。推進與省市知名醫院建立醫聯體,促進技術援助、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學術交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提升縣域整體醫療服務質量。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醫療服務目標。確保貧困戶縣域內看的好病。

創新兜底保障政策,發揮優勢看得起病。發揮縣域醫療優勢,2017年創新推出健康扶貧“3993”工程,由縣醫共體牽頭協調,集中開展救治,明確臨床路徑,控制治療費用,實行縣、市、省內住院治療貧困人口個人自付標準統一不超過3000元,破解貧困人口“看不起病”難題。在全省第一個建成使用互聯互通縣級衛生信息標準化平臺,對年度自付醫藥費用比例超過10%的貧困患者進行二次報補,確保貧困戶看得起病。

實施精準綜合保險,築牢保障防得住“病”。積極探索新型穩定脫貧、防範返貧機制,全面提升貧困人口風險保障水平,2018年縣財政投入2516萬元,為全縣14.88萬(含2014、2015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購買集農業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大病保險、治安家財、其他涉貧保險等保險產品於一體的“精準扶貧綜合保險”,涵蓋了貧困戶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助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防止因災因病返貧致貧,為貧困戶生產生活增加了‘保險’。對規範轉診的貧困戶慢、特、門診及住院合規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民政救助、大病保險、政府兜底補償後,對自付費用超過3千以上的進行分段報補,自付3千-1萬(含)元的按60%報銷,自付1萬-2萬(含)元的按70%報銷,自付2萬-10萬(含)元的按80%報銷,自付10萬元以上的按90%報銷,每人最高限額30萬元。築牢了防返貧屏障。

2017年,該縣獲得“安徽省健康脫貧工程示範縣”榮譽稱號,今年1-6月份,全縣貧困人口“351”住院治療23388人次,費用14765.04萬元,合計報補13089.21萬元,報補比例達88.65%。“180”慢性病門診(含特慢病)就診85497人次,費用2405.21萬元,合計報補2327.68萬元,報補比例達96.78%。截至6月25日,精準扶貧綜合保險醫療報補總計274人次、金額150.10萬元。(政府辦 張阿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