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工場
印度雅利安人,長期以來,由於受西方知識界對印歐文化百年研究積累的影響,“雅利安人入侵理論”始終位居學界主流,並進入印度與世界各國的教科書中,成為我們詮釋印度古代歷史的重要基礎;時至今日,在後殖民學術批判風潮與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推波助瀾之下,此一理論卻儼然成為具有高度政治爭議性的論題。18世紀後期的歐洲知識菁英,熱衷於在後啟蒙時代繼續拓展科學理性探究的邊界。如何顛覆或反駁當時基督教會與《聖經》傳統所共同構築的價值體系和世界觀,便成為他們關注的重要課題。
殖民帝國的快速擴展,首次讓他們有機會窺見其他陌生的異己世界,並從這些截然不同於歐洲的古代文明與歷史當中,擷取不同的觀點和思維視野;另一方面,新興學科的出現,如文獻學(Philology)和語言學(Linguistics)等,也讓他們更有能力解讀和分析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研究素材,從而強化他們對於自身傳統的批判力道。梵文與歐洲語言之間的相似性被發現之後,為當時歐洲知識界開啟了重新探索人類文明根源的大門。 當時很多論者相信,上述相似性證明人類文明可以追溯至更為古代的共同根源(未必是《聖經》當中所揭示的根源),而透過對各地古老文字和語言的研究,我們也可以從中發掘有關人類古代文明的重要線索。
由此提出的“印歐問題”(Indo-EuropeanProblem)在這一過程中,印度曾經扮演非常微妙的角色。 受到當時東方學者論點與歐洲浪漫主義社會風潮的影響,很多論者曾經堅定地認為,梵文就是人類最古老的語言,印度則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例如:德國詩人學者施萊格(K.W.F.vonSchlegel)曾說:所有事物,是的,所有事物,無一例外,都源於印度。事實上,受到這種認知影響,施萊格也直接轉譯一個來自《梨俱吠陀》,同樣可見於《波斯古經》(ZendAvesta)的字詞“雅利安”(Aryan),稱呼尚未分殊前的人類共同語言始祖,③亦即,當時歐洲其他學者所稱的印歐語系或印度日耳曼語系。
在此基礎之上,由於整個19世紀與20世紀初期未能釐清“語言”和“種族”之間的複雜關係,加上當時對於《梨俱吠陀》的偏頗詮釋,使得很多論者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雅利安種族”,他們就是雅利安語最早的使用者。 但是,來自殖民帝國統治和基督教海外傳教的需求。由於亟須向整個殖民世界證明西方在文明上的優越性,殖民當局與基督教傳教團體轉而求助於新興的“種族科學”(RaceScience),強調“雅利安”始祖不僅具有白皮膚、藍眼睛、長頭顱的外形特徵,更透過對外“侵略”傳播優越的語言和先進的文明。 今天,生活在印度次大陸上的人民,其實根本不同於“雅利安”始祖,因為在種族上與本地原住民(被認為就是南印度的達羅毗荼人;他們具有深皮膚、短頭顱、塌鼻子的外形特徵)長期混雜的結果,早已使得他們原本傳承自“雅利安”始祖的優秀質量喪失殆盡。
在此基礎之上,西方殖民和傳教勢力宛如“第二波雅利安移民”(SecondWaveofAryans),將再次為印度次大陸帶來進步的語言和優越的文明(科學)。在此時代氣氛之下,以穆勒為首的梵文學家和印歐語言學家,承繼先前威廉·瓊斯爵士提出的觀點,逐漸形成一種共同的認知,亦即:最早的印歐民族先祖(也就是所謂“雅利安民族”),從他們最早居住的“故鄉”(無論來自中亞或歐陸)出發,憑藉著先進的文明與卓越的技術,透過入侵與征服的方式,延伸和擴展至世界各地,包括經由伊朗和阿富汗進入印度次大陸西北,這也成為日後“雅利安人入侵論”的原型。根據穆勒的推算,雅利安人入侵的時間約在公元前1200年前後,他們為印度帶來梵文、吠陀與種姓制度,成為日後印度文明發展最重要的元素,①以至於傳入此一區域的印歐語系分支被稱為印度雅利安諸語言(Indo-AryanLanguages),而這些語言的使用者則被稱為“印度雅利安人”
李三萬的三萬裡
印度是個非常奇怪的國度,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的傳承下來文明卻不是由印度本土人所創造,而是各個外來民族所創造的。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古印度的歷史,就是一部被侵略的歷史。
從公元前1500年開始,來自高加索地區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波斯人、馬其頓人、霜貴人、帖木兒蒙古人、英國人都進入印度大陸游玩了一圈。
在被不斷的侵略下,印度人種也變成了一個大熔爐,各種各樣顏色的人都有。對於印度人種貢獻最大的當屬雅利安人,其次是印度土著達羅毗荼人(也有人認為為達羅毗荼人來自地中海地區)。
達羅毗荼人屬於棕色人種,膚色是棕色;雅利安人屬於白色人種,膚色是白色。通過漫長時間的的混血,再加上後來英國人的殖民,印度人形成了兩大人種,印度-雅利安人(72%),達羅毗荼人(25%)。
印度-雅利安人,根據混血程度的深淺,膚色從棕到白都有,總體來說便偏棕色。
歐洲人的祖先中同樣有雅利安人的基因,因此歐洲人在語言和血統上和印度人是比較接近的,因此有印歐語系一說,在人口歸納上,大部分印度人也被分類到白人中,雖然他們比較黑。
當然,因為當年蒙古人同樣到達過印度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印度人還有黃種人。
小鎮月明
公元前3000多年前,印度的土著居民本是膚色較深的棕色色人種的天下,並創造了達羅庇荼文明。也有人把棕色人種劃入了黑種人的範疇。 \n後來,北方雅利安人從伊朗高原南下,進入了印度河流域。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時間,雅利安人驅逐征服了當地居民,並把自己的婆羅門教強加給當地人,並根據種族和職業形成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白種人佔據著較高的種姓,而被征服的土著人則一般為守陀羅或不可接觸者。 \n之後的三四千年裡,北方的白種人,如白匈奴、貴霜人、突厥人以及突厥化的蒙古人相繼大規模南入印度,而黑種的土著人則不斷的南遷。現在,在印度的北方以及巴基斯坦,基本上是白種人的天下。只有在印度的東北部和尼泊爾,向來是蒙古人種的勢力範圍。 \n但是由於地理和氣候的原因,印度的白種人一般膚色較深,看上去倒和黑人的膚色差不多。但是劃分人種並不完全根據色,還有其他許多重要依據。印度人中占人口大多數的印地人體態徵完全是白種人。 \n印度社會中的種姓制度中,前三種種姓即婆羅門、剎帝力、吠舍一般為白種人,他們屬於征服者;而最後的一個種姓為守陀羅絕大多數為被征服者,是黑種人。 \n另外還有一種不屬於四大種姓的人,他們的社會地位更為低下,很多人為黑白混血種人。
佛山開心彼得
印度的白人從歐洲來,是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並長期繁衍生息來的,部分白人是英國殖民者的後代。印度的土著居民是棕色人種,他們接受白人的統治,依照婆羅門的種姓制度逆來順受。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亞地區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並建立了大大小小數百個奴隸制國家。中國的戰國時代,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並大力向外傳播佛教。孔雀王朝崩潰後,印度再次分裂,不少外族趁機入侵,蒙古軍隊攻入過印度。
公元1600年左右,英國入侵印度莫臥兒帝國,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從此開啟了英國殖民統治印度的歷史。英國長期在印度殖民,增加了印度白人的數量提高了百人地位。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國內有一百多個民族,其中主體是印度雅利安民族。雅利安人是俄羅斯烏拉爾山南部草原的一個遊牧民族,是純粹的白種人,他們中的一支遷到中亞阿姆河一代,成為印度伊朗人的祖先。
大秦鐵鷹劍士
歡迎來到全世界最大的人種博物館,這裡居住著13億多人,5大人種、100多個民族、500多個部族,其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佔全國人口不到一半,另有四個少數民族人口接近一億規模,幾千年來,他們之間不斷融合,可以說,每一個大的民族都是融合的產物。
印度白人的起源可以分為四代。
首先說,印度的土著居民是尼格利陀人和原始澳大利亞人,共同特點都是膚色黝黑,身材矮小。
第一代白人:
地中海人的一個分支進入印度南亞次大陸後,與土著人融合,成為達羅毗荼人,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被認為是印度原住民,他們來到這裡後,這裡的陽光使得他們膚色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上與當地土著的融合,他們的膚色也不復是地中海時的淺色,他們創造了古代印度的文明。達羅彼荼人的祖先算是入駐印度半島的第一代白人。
第二代白人:
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越過興都庫什山來到南亞次大陸,他們征服了原來的達羅彼荼人,把達羅彼荼人趕到更熱的南方去,佔據了北方的印度河中上游一帶,他們的膚色較白,有明顯的歐洲人特徵,所以他們是入駐印度半島的第二代、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代白人。森嚴的種姓等級制度就是他們創造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統治。
第三代白人:
其後的白匈奴人、貴霜人、阿拉伯人也分批來到這裡,與雅利安人和達羅彼荼人不斷融合,融合到最後,誰也說不清誰有多少白人血統,不過總的說來,他們可以籠統的被概括為第三代白人移居印度的浪潮。
第四代白人:
第四代距離現代比較近,他們是葡萄牙人和英國人,在殖民時代中大量到來,又一撥融合開始。
我們看到現代的印度人裡面膚色比較淺的,他(她)們的祖上肯定會在這四代其中,但你要認真考證,沒有人說的清。說實話,直到現在,印度都只是個地理概念,也許還有文化概念,但肯定是沒有民族概念。
歷來現實
印度被稱為“人種博物館”,一向以多人種、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著稱於世。
通常認為,印度的白人多是雅利安人。公元前1500年,印歐語系遊牧民族——雅利安人的一支自印度西北部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了原本由達羅彼荼人主導的古印度,並將達羅彼荼人向南驅趕,由此開創了印度的吠陀時代。與此同時,雅利安人的另一隻進入到伊朗高原,並最終建立了波斯文明。
雅利安人發源於高加索地區,由於氣候寒冷,在長期的人種進化中,形成身材較高大,淡色皮膚,面長多毛,鼻骨高,瞳孔顏色淺,虹膜多成淺灰至藍色,髮色多變的特徵。
在佔領了印度之後,雅利安人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創建了南亞大陸獨特的種姓制度,反映在人種和膚色上,通常是膚色越淺的人種姓地位越高(為雅利安人後裔),膚色越深的人種姓地位越低(為南亞次大陸土著後裔)。
在印度漫長的歷史演進中,伴隨各民族的融合、交融,形成了其獨特的多人種、多膚色的特點,但是,不同地區人種和膚色還是存在較為明顯的差別。
(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女性和南部泰米爾女性的膚色、面部特徵差異:西北部地區的人與阿富汗、中東人種更為相似,南部地區則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相近)
即便是在今天憲法上廢除了種姓制度的今天,依然可以在印度不同階層中看到人種和膚色的差別:社會中上層人士皮膚顏色往往要更白一些。伴隨著印度經濟自由化和社會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多的“黑皮膚”或者“棕色皮膚”走向印度社會的中央舞臺。
(印度典型中產階級家庭,圖片引自《一個印度學生的日記:出發,去中國》)
(達利特,賤民種姓)
北海圖
白種人的說法並不科學,但是通俗易懂,它不僅包含傳統歐洲人,也包含膚色較黑但其他體質特徵與傳統歐洲人類似的南亞人,而且傳統歐洲人內部,地中海地區的南歐人和其他環地中海地區的西亞人、北非人一樣,也比北部的歐洲人膚色深。
印度古文明在公元前2500年達到了鼎盛,由於這個古文明擅長思考人生,信奉玄奧神秘主義,因此很多人修行,影響了部落的正常發展來抵禦自然災害。在公元前1900年時,全球各文明都有“大洪水時代”的記載。西方有諾亞方舟,東方有大禹治水,印度古文明就直接被洪水摧毀了。
(印度神廟)
倖存的古印度人的文明已經大不如前,除了他們一如既往地對宗教著迷。公元前1500年左右,南俄草原地區遭遇了自然災害,當地的雅利安人(高加索人種的一支,高鼻深目),開始四處遷徙,尋找新的安身之所。往東進發的雅利安人在經過數百年的跋涉後,來到了中原西部地區,被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帶兵擊敗。往西進發的雅利安人來到了波斯一帶,建立了很多部落聯盟。往南的一支,則通過阿富汗進入了印度河流域,來到了古印度文明所在的旁遮普地區,擊敗了當地的達羅彼荼人,成為統治者。
(古文明分佈)
這是印度的最早一批白種人,這些人創建了婆羅門宗教,創造了種姓制度,利用當地人逆來順受的宗教教義,進行了穩固的統治。直到1000多年後,公元前330年前後,歐羅巴人馬其頓遠征軍在阿富汗建立了大夏國,也稱巴特克里亞。這個國家很快被西遷的大月氏人吞併,來自東方羌族一系的大月氏人(黃白混血),進入了印度流域,在強盛時,幾乎控制了印度的北部。公元233年前後,波斯第二帝國擊敗了大月氏人的貴霜帝國,大月氏人也流散到印度,因此古印度也有一些黃種人基因。
(羌族系大月氏人融入印度)
以後的印度有笈多王朝基本統一外,印度長時間處於分裂。北方是雅利安人統治的印度原住民,南方則是南遷的印度原住民建立的國家。
後來阿拉伯人(高加索人種,閃族人)建立帝國,沿著商路進入印度河流域,建立商業據點,傳播伊斯蘭教。
(阿拉伯裔印度人)
蒙古人(黃種人)建立的莫臥兒王朝是印度最後一個王朝,隨後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都建立了殖民據點。在19世紀初,印度整體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這是最後一批來到印度的白種人——跨越3000年,白種人一個從陸地西北,一個從東南海上,在印度實現了會師。因此,蒙巴頓公爵的夫人對尼赫魯產生愛情,也是正常不過的事,他們都屬於白人精英。
(英國美女)
由於印度盛行種新制度,幾千年來高貴種姓不會與低賤種姓通婚,因此印度的婆羅門基本都是白種人,大約佔總人口的5%左右,由於佔據了社會的大量資源,是印度的精英階層,這些人基本都是白人的後裔,只是長時間在日光暴曬下,膚色較暗,但是白人無疑。
而知而行
如果你看過寶萊塢電影,不管男演員,還是女演員,大部分都是白人(和中國人一樣,印度人也以白為美),在我的印象裡,深色皮膚的知名演員非常稀罕。旁遮普號稱寶萊塢的造星基地,相當多的女明星就是來這那裡,原因之一,就是那邊的白人比較多。
由於印度次大陸屢遭外族入侵,導致人種非常混雜,所以膚色也很多元。白人,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的旁遮普邦、喜馬偕爾邦、克什米爾邦等;蒙古人種,長相基本和中國人類似,主要生活在東北七個邦;深色皮膚,主要在南部幾個邦,包括喀拉拉邦、泰米爾邦等。
那麼,之前,生活在南亞次大陸的原住民其實主要以深色皮膚的人為主,白人則是從中亞遷徙而來,他們就是雅利安人。
雅利安傳說中起源於波斯,在其古代經文《阿維斯陀》裡記錄了一個故事:古代波斯位叫費裡頓的國王,他有三子,大兒子圖爾,二兒子薩勒姆,小兒子叫雅利安。費裡頓在退位之前,將所轄帝國一分為三,大兒子圖爾統轄東部,後來變成突厥人的祖先。
二兒子薩勒姆的領地發展成羅馬人的祖先;三兒子雅利安統轄帝國南部,後來逐漸演化成了伊蘭人的祖先。這裡的伊蘭人其實就是伊朗人。
不過,傳說終歸只是傳說,被學界廣泛接受的說法是,歷史商,雅利安人生活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他們是遊牧民族。隨著時間推進,古代雅利安人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旁遮普人中的一支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印度人,這就是印度古代文獻中所稱的雅利安人;另外一支雅利安-旁遮普人則進入伊朗高原地區,稱雅利安-旁遮普人-伊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劍龍,前調查記者,現居印度班加羅爾,個人公號“劍龍出印度記”(seeindia).
胡劍龍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文明是由土著達羅毗荼人創造的。印度白人大部分是雅利安人後裔。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成群南下從印度西北部山囗進入印度河平原逐當征服當地土著建立許多奴隸制國家。並在征服過程中建立嚴格的等級制度。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各等級之間界線嚴明互不通婚。由於印度領土大部分在北緯10度和30度之間熱帶氣候,太陽紫外線強烈,印度居民從外表上看膚色較黑,一開始人種學家認為印度人是黑色人種。但仔細研究確驚奇發現印度人大部分是白種人或黃白混血種。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有膚色,頭髮形狀,面部特徵劃分還有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生活在黑海,裡海一帶高寒地區的雅利安人形成自已獨特骨骼特徵。他們遷到印度平原後,膚色變了,但骨骼特特不會變。一般黃色人種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白色人種顱骨呈橢圓形,黑色人種顱骨正方形。而印度雅利安人後裔顱骨呈橢圓形,所以,人種學家確認印度雅利安人種為白種人。歷史上。印度是飽受異族入侵的。公元前五世紀,波斯人從西北部進入印度。公元前4世界亞歷山大遠征軍侵入印度西北部。此後大月氏人在印度建貴霜帝國。突厥人建立德里蘇丹國。巴布爾率蒙古人從西北部山口進入印度建立莫臥兒帝國。造成印度人種複雜,語言混亂,有尼格利陀人,原始澳洲人,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地中海高加索人和蒙古人。因此,有人說印度是世界人種博物館。
關東俠客
1丶3000多年來,不間斷地有外族從西北方向入侵,使印度半島成為世界上人種混雜丶混血族群最多的地區之一。
2丶印度地域最早的原居民為棕黑色人種的達羅毗荼人。大約公元前14世紀,生活烏拉爾山南麓草原遊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及恆河流域成為這裡的統治者。他們是進入印度半島的第1批白人。雅利安人創立婆羅門教,發明了種姓制度。白種的雅利安人成為高種姓階層,而原居民達羅毗荼人則被劃入低種姓。
3丶其後2000年間,自西北方向沿著雅利安人進入印度的通道,先後有白種的貴霜人,突厥人,阿拉伯人,阿富汗人,蒙古人侵入印度,成為北印度的主人。這些後來的統治者都成為高種姓。統治者男性大多娶雅利安女子為妻。各人種丶民族交融,形成眾多的白黑種族混血丶白與暗白種族混血丶黃白種族混血丶多種族混血的不同族群。
4丶在15世紀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率先從海上入侵印度,先後佔領了印度果阿丶孟買等地。其後,英國人統治印度近300年。葡萄牙人、尤其是英國人也給印度留下一批葡印丶英印混血人群。
5丶印度總人口中白人比例大約佔3%,東北部七個邦大多數人口為黃種人,南部各邦為達羅毗荼人。如今,印度80%以上的人口為混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