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扼死親生女兒之謎

武則天扼死親生女兒之謎


“小公主死亡事件”使她背上千秋罵名,成就了千秋帝業,同時這一案也成為了千古之謎……

迴歸史籍:

1、【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唐會要·卷三·皇后·天后武氏》

2、【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新唐書·卷七六·列傳第一·后妃上·則天武皇后》

3、【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覆,敷又翻。〕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數其罪。〔數,所具翻。〕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資治通鑑胡注本·卷第一九五·唐紀十五·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上》

據史籍可以整理出四個觀點:

觀點一:說小公主為王皇后所殺

1、此時武則天以王皇后爭寵,而王皇后長門冷落,廢后只是時間問題,以武則天的智商不會如此之愚鈍。

2、徐敬業叛變,駱賓王所寫的《討武曌檄》一文中列舉了武則天種種罪行,繳文對武則天的攻擊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有強加之罪“弒君鳩母”,即謀殺高宗並殺死親生母親,卻對“扼嬰”之事隻字未提。試想,雙方處於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中,駱賓王甚至將莫須有的罪名加在武則天頭上,已達到煽動叛亂的效果,為什麼沒有將她最沒有人性的罪行昭告天下?即便只是一點傳聞,駱賓王也應該將之放大。可能原因有二:1)、民間不知此事。2)、“扼嬰”案子虛烏有。

3、一部分史書記載是武則天獨自一人潛入室中,扼死小公主,那麼請問既是獨自一人,為何要告與他人,邏輯上是行不通的。

觀點二:說小公主是為正常死亡,武則天利用了這個機會

1、在古代醫療水平極其低下,即使是金枝玉葉也難免有無力迴天的時候。

2、即使王皇后來過小公主的房間,也不排除王皇后並無養女經驗,為公主蓋被子,後一氧化碳中毒後死亡。

觀點三:為武則天所殺,嫁禍王皇后

1、武則天具備殺女動機、性格、條件。(動機:當時爭寵處於焦灼狀態,其試圖打破這個局面,但此時對於王皇后而言打持久戰更為合適;性格:武則天有過一句名言“欲成大事者,至親皆可殺”,而王皇后性格簡重,沉穩端莊;條件:武則天具備這樣的條件,她是孩子的母親,誰也不回想到“虎毒食子”)

2、即使王皇后想絆倒武則天,但小公主並沒有使武則天的地位有所上升,而王皇后即殺之,何不殺李弘。

觀點四:歷史上並沒有小公主

更有史料證據能夠質疑小公主是否確有其人。正史《唐會要》中有一部分專門收錄公主的《公主傳》,《新唐書》中作《諸帝公主傳》,羅列唐朝諸帝的少則幾位,多則數十位的公主的名字、生平及出嫁情況。唐朝早夭的公主很多,《公主傳》和《諸帝公主傳》也均收錄在內,並註明“早薨”。而對於唐高宗李治諸公主的記錄,卻單單隻有三女,並明確指出“高宗三女”,分別為義陽公主、高安公主和太平公主,並加以說明義陽、高安為蕭淑妃所生,太平公主是則天皇后所生,並沒有任何有關小公主的記錄。難道不奇怪嗎?其他的早夭公主悉數入傳,甚至有的在《諸帝公主傳》中加上“追封”字樣,而被《新唐書》自己所控訴的,被武則天親手殺害的小公主卻無跡可尋。歷史上這位小公主甚至很有可能是不存在的!

支持一觀點,便以另一觀點駁之,因此便又有各種矛盾,畢竟這件事情的真相是屬於作為女人的武則天,而作為中國歷史上惟一正統女皇的她,以統治者的身份所做的一切才與這個國家的人民息息相關,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注和反思的。

今天以武則天“扼嬰”一案為對象,是想說明,言論有它的價值,但言論不可盲信。自宋明理學之風日上,對武則天的評價便由歌頌變為貶低。直到現代,郭沫若先生為武則天“翻案”,歷史學家才對她逐漸有較為公正的看法。但以武則天的氣度,她自己大概都不屑於後世的評價,畢竟,不為自己歌功頌德而立無字碑的,千古只此一女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