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荒唐「校鬧」說不

不知從何時起,教師彷彿成了學生的“保姆”,學校成了“無限責任公司”,由此導致了近些年“校鬧”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近日,一篇名為《學生課上大鬧,老師管教,家長拉橫幅舉報。請大家為老師撐腰!》的文章刷爆教師的朋友圈。

該文稱,在江蘇省某小學門口,有家長拉起了上書“老師多次辱罵、毆打學生!天理難容!”的黑白橫幅,甚至還到當地教育局門口不斷鳴冤,要求還孩子一個公道。

向荒唐“校鬧”說不

而在當地論壇上,在朋友圈、微信群裡,大家卻一面倒地為老師鳴不平!

原來,該學生經常在課上無端大叫,擾亂課堂。一節英語課上,該學生又大喊大叫,英語老師忍無可忍,讓他到隔壁辦公室,以免影響其他同學。不料,該學生卻打砸辦公室,把辦公室弄得一片狼藉,書本散落在地,辦公桌也遭到破壞。

可以判斷,這是一場典型的“校鬧”。類似的事件,近年來並不鮮見。

據媒體報道,成都某民辦學校一女生深夜翻越宿舍樓時墜下造成骨折,家長不僅向學校索要治療費用,還索要家長在醫院期間的陪護費、誤工費、生活費。安徽宿州某中學一學生上體育課時突然倒地,失去意識,體育老師迅速撥打120,一邊為其進行心臟復甦,一邊讓其他學生通知班主任和學校領導。不幸的是,經醫院搶救仍未能挽回其生命。家長圍堵學校大門,甚至擺上花圈、拉上橫幅,大鬧一番……

向荒唐“校鬧”說不

在中國的傳統中,教師受到各界尊重,學校更是莊嚴神聖之地。但是近年來,一些學校和教師卻因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而被置於風口浪尖,不得不承受較大壓力和非議,有的甚至被迫中斷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這樣的行為,傷害了學校,更傷害了教師。

面對“校鬧”,校長恐怕是最頭疼的那個人。2017年,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學校安全風險防控機制研究”課題組公佈了一組數字:通過對29個縣區的1596位校長、76811位家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校園安全事故一旦發生,94.2%的校長選擇需要家長的理解,遠高於其他選項。

而在家長方面,41.4%的家長認為學校一定有責任。其中,家長即使能得到全額賠償,也只有23.6%的家長覺得滿意。因為法律訴訟途徑的複雜持久以及不理性情緒的蔓延,個別自私自利、法律意識淡薄的家長就選擇了無理取鬧。只要孩子出了事,不分青紅皂白就將責任全部推到學校和教師頭上。

政府鬧心、社會揪心、教師寒心的“校鬧”矛盾到底該如何化解?如何構建公正透明的處置機制,通過合法途徑解決家校糾紛?

一位教育界政協委員提出,解決“校鬧”需要政府、司法機關和學校共同努力,“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採用不合法的方式維權本身就是錯誤的,要堅決抵制並進行有效治理”。

向荒唐“校鬧”說不

從這個意義而言,通過立法治理無疑是給久治不愈的“校鬧”找到了一劑良方。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出臺針對“校鬧”的解決辦法,比如湖南省的《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和處理條例(修訂案)》,明確規定有“侮辱、威脅、恐嚇、故意傷害教職工、學生或非法限制教職工、學生人身自由”“圍堵學校或進入學校擾亂教育教學活動”等行為,都將視為違法。

“法律讓我們可以對那些無理取鬧的‘肇事者’理直氣壯地說不,義正辭嚴地拒絕。最終,使他們在校園裡‘無理寸步難行’。”這一條評論,獲得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