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碩士畢業生中有個「學霸寢室」,2人赴美國加拿大深造,2人到中科院和百度工作

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男生宿舍之中,有這樣一個“學霸寢室”的存在:讀研期間,他們均榮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其中一人斬獲百度、騰訊、美團、鏈家等多家知名企業的offer,一人應聘至中科院計算所高性能計算機研究中心,兩人榮獲獎學金,赴加拿大、美國頂尖學府攻讀博士學位。

他們就是53號樓146宿舍的四個好兄弟:譚偉、姜濤、齊世雄、蘭顥。研究生三年,他們並肩奮鬥,相互扶持,各自都取得亮眼成績,以完美謝幕為畢業畫上了一個圓滿句號。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在他們的故事中,青春的努力拼搏,值得所有人滿滿的敬意。

西電碩士畢業生中有個“學霸寢室”,2人赴美國加拿大深造,2人到中科院和百度工作

(從左到右為依次為姜濤、齊世雄、蘭顥、譚偉)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譚偉、姜濤、齊世雄、蘭顥來自五湖四海,性格也存在很大差異,但他們有著最大的共同點——發自內心地熱愛信息科學技術。2014年底,臨近本科畢業時,他們放棄同學們眼中的好工作,懷揣科學的夢想,進入通信工程學院先進網絡技術實驗室(ANTL),開始了更加艱辛、更富挑戰的研究生階段學習。

正值本科畢業設計階段,他們剛到實驗室就喜歡上了這裡的氛圍,並很快成為了好朋友。科研工作需要學習如何在閱讀英文文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對剛剛開始接觸科研生活的他們來講是不小的挑戰。四人誰也不甘落後,相互鼓勵、相互監督,堅持每天最早到、最晚離開實驗室,積極嚮導師和師兄請教問題。他們相互約定,決不輸在起跑線上。後來,他們幾乎同一時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英文論文。在研究生正式入學時,他們毅然決然選在同一個宿舍,從此便開始了在懶惰時相互監督、在困難時互相幫助的研究生生活。

剛進入實驗室不久,蘭顥表現出很強的編程能力,很快便掌握了實驗室開發的原有平臺,並對其進行優化。其他三人因本科期間在計算機編程方面沒有太多實戰訓練,所以經常向蘭顥請教,蘭顥會不厭其煩地解答和幫助。那段時間,他們在宿舍談論的話題,很多都是關於編程和平臺。蘭顥的英語基礎相對較弱,對導師佈置的英文文獻理解較慢,其他三人的英文能力相對較好,他們經常一起討論,幫助蘭顥加深對文獻的理解。

在研究生學習過程中,導師為他們選擇了獨立的研究方向。雖然研究方向不同,但同處一個宿舍的他們經常分享自己的研究進展,相互交流和學習。研二時,他們已分別擔任了實驗室團隊中四個項目組的組長,帶著師弟師妹開展相關研究工作,並取得了顯著進展。

他們不僅在科研道路上相互激勵,在生活中更是相互幫助、相互照顧。在長期相處過程中,他們幾乎沒有產生過任何矛盾。一旦有人生活上遇到困難,其他人會毫不猶豫給予幫助。研一期間,譚偉因痛風臥病在床,其他三人輪流送他去醫院,中午回宿舍給他送餐。

“很幸運,能與這麼棒的室友一起努力奮鬥,一起哭、一起笑。在奮進前行的道路上,因為有彼此的加油鼓勁,我們並不孤單。研究生三年,因為在這個優秀的“小家庭”裡彼此潛移默化,我們成長為最好的自己。攜手前行的時光很溫暖,我想這正是現階段我們每個人最寶貴的收穫。”譚偉動情地說。

優勢互補,並肩同行

在導師顧華璽教授的悉心培養下,四人互相學習、互相激勵、攜手努力,取得了亮眼成績。

研究生期間,譚偉專注研究三維光電混合片上網絡技術。他提出的網絡狀態感知的通信方法,使得現有基於光電路交換機制的網絡的端到端時延降低40%,該成果發表在光網絡領域IEEE TOP期刊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上,申請發明專利1項。他針對未來千核系統芯片設計了一種新的片上光網絡架構Venus,該結構結合波長路由技術和三維集成技術,確保了每兩個節點的通信距離只有一跳,且任何不同子網中兩個節點之間實現了無阻塞通信,進而降低了片上網絡的平均端到端通信時延,該成果發表在光通信領域IEEE TOP期刊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上。他密切關注學科前沿研究,當意識到神經網絡(CNN)在硬件上實現存在帶寬瓶頸時,立刻展開了面向CNN的網絡架構研究,並取得階段性成果。臨近畢業,譚偉獲得了百度、騰訊、美團、鏈家等名企offer,並最終選擇在百度開啟人生下一個征程。

蘭顥憑藉著堅實的計算機技術基礎,在中電集團研究所合作項目以及2個華為高校創新合作項目中擔任技術骨幹,並以第一作者連續兩年在第16屆和第17屆IEEE國際光通信與網絡會議上發表論文2篇,與博士師兄合作在通信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1篇。蘭顥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他設計並實現了基於OpenFlow協議的網絡資源管理接口,開發了面向光互連的數據中心網絡仿真平臺,在華為西安研究所協助搭建了迷你數據中心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研究。蘭顥豐富的工程經驗以及理論成果為他繼續深造奠定了良好基礎,在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下,將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本領域國際頂級專家李葆春教授。

齊世雄以第一作者在通信領域兩大旗艦會議之一的Globecom17會議發表論文1篇,申請發明專利1項,與他人合作發表SCI/EI檢索的學術論文5篇。他提出將光互連技術應用於計算機體系結構存儲中心網絡,為突破體系結構領域中的存儲牆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他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時刻提醒自己端正學習態度,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保持一種謙虛謹慎的作風,保持一種永不服輸的精神。在他的思維中,學習與能力並重。他一直要求自己“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這些成績絕不是終點,積極進取的他還會努力向更高的目標發展。經過三年努力,他被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計算機科學系錄取為全額獎學金博士,繼續他的學術之路。

姜濤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1篇,申請發明專利一項。姜濤在論文中提出了面向MapReduce框架的異構化網絡互連架構,使得MapReduce框架在該網絡架構中性能得以提升,並對多任務並行處理的場景進行模擬,驗證了該架構的實際部署中的可靠性;他將光互連與電互連技術進行融合,結合各自優勢設計了面向高性能計算系統的光電混合互連網絡,並將高性能計算中的應用流量應用於仿真實驗,大大提高了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對於之後的職業發展規劃,姜濤選擇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繼續前進,已成功應聘中科院計算所高性能計算機研究中心,將從工程師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科研高峰。

導師顧華璽教授說:“他們四人非常優秀,對待事情非常認真負責,每週都有詳細的工作計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能夠彼此揚長補短。希望他們在以後的人生中繼續努力,取得更大成功。”

奮鬥是青春最美的底色,最美好的時光應該用在最美好的事業上。研究生畢業時,雖然四個小夥伴選擇不同的發展軌道,但他們約定,要牢固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立鴻鵠志、練真本領、做奮鬥者,共同在偉大新時代勇擔使命建功立業。

(通信工程學院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