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堅守「快板宣傳」用熱血傳承「挎包精神」

31年堅守“快板宣傳”用熱血傳承“挎包精神”

編者按:回顧壽光改革發展歷程,處處閃耀著我市共產黨員團結奮鬥、銳意進取的光輝足跡。特別是金融系統老黨員憑藉著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和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的態度,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奮勇爭先,為我市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本色。在“七一”黨的生日之際,本報記者對金融系統部分優秀老黨員工作經歷和先進事蹟進行了深入採寫,通過他們的講述回顧艱苦年代老一輩農金人的奮鬥歷程,激勵金融系統廣大幹部員工繼承和發揚“情繫客戶、吃苦耐勞、鍥而不捨、拼搏進取”的紅色基因,為品質壽光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曲曲擊節鏗鏘的快板書,記錄著他為農信宣傳的點點滴滴;一個小小的糞笆籃子,默默地見證了吳廟村憨厚淳樸的民風;一雙雙磨破的鞋子,踏實地走過了大街小巷的每一寸土地……

他就是壽光吳廟信用社創始人——任學江。1955年,他接受組織安排籌建吳廟信用社。工作期間,他始終以一名優秀黨員的身份來嚴格要求自己,因業績突出,1965年他被“中國銀行昌濰專區中心支行”、“中心支行整治工作辦公室”評為先進工作者。為隨時隨地宣傳業務,他背上糞笆籃子、手拿竹板,把業務辦理資料用手巾包紮在腰上,便開始了走街串巷,隨時隨地宣傳存款、為百姓辦理手續的獨特“辦公模式”。這一干,就是31年,31年的堅守,他用熾熱情懷傳承著“挎包精神”,指引著一代代農信人前行。

手持快板,走村串戶拓展業務

那時,新中國成立不久,正遇嚴重的自然災害,人民生活處於困難時期。吳廟信用社創建後,別說鄉親們來辦理存款了,就連固定的辦公場所都沒有,主要工作是進村入戶搞宣傳。任學江連個提兜也沒有,就把單據、章、錢用手巾一包紮在腰裡,打著快板走街串巷、趕集上店、上班開會、走親訪友。田間地頭,只要有存貸款業務,往地下一坐,解下腰上的手巾就開始辦公。逢集市必有他的聲音,敲著手鼓,打著竹板站在大集市中央就開腔:“存款一分不嫌少,存上一百更是好……”村裡晚上演戲、看電影,他不吃飯就提著手鼓竹板提前趕到,趁著電影還沒開演,搶先上臺敲起小鼓、打著竹板,說唱農村信用社作用和存貸款好處,儼然成為全鄉演戲、放電影、大小會議前的必然插曲。假如他偶然不到場,這個會議就不算精彩了。大小領導都認識,打趣道:“村裡開社員大會、鄉里開幹部會,都得通知任學江,他必須第一個登臺打竹板、敲小鼓宣傳信用社存貸款的政策,否則他會把主席臺掀翻了。”

但即便如此拼命地宣傳、拉存款,拉來的存款也大多是幾元、幾角甚至是幾分錢,最多也超不出十幾元。但任學江的熱情並沒有因此減少絲毫,他說:“那個年代找錢難,不能貪大,要靠走街串巷地跑,積少成多。”

時至今日,八十五歲的任老,還是不減當年風采,拿起竹板,張口即來,讓他再現當年宣傳農村信用社存、貸款時的情景,他二話不說,好像又回到了當年,拿起竹板就表演了起來……

主席思想閃金光,光輝照到俺莊上;

積極辦社為父老,存貸甭用到處跑。

存款一分不嫌少,存上一百更是好;

人生之路不平和,也上崖頭也下坡。

甭管上崖是下坡,嘎夥起來就好說;

滴水匯成長長河,分錢能積一大摞。

同志們啊聽我言,俺把存款事情談;

它又存款又放貸,社員解決大困難。

有病貸款來醫治,把病治好慢慢還;

沒糧貸款去賣糧,飯吃飽了再去忙。

人生之路不平和,也有冷來也有熱;

甭管是冷還是熱,嘎夥起來就好過。

俺說存款道存款,組織存款為社員;

西高有個高樂登,上坡幹活傷了腳。

主任介紹給貸款,農信送來十五元。

病好送來感謝信,千恩萬謝信用社;

人生的路不平和,沒不生病長災的。

吳家廟子宋萬全,爺倆生病犯了難;

家中來了信貸員,送來資金二十元。

爺倆病好好歡心,各個集市敲大鑼;

人吃五穀和雜糧,不像神仙吃香火。

一人獻出一點愛,嘎起夥來過生活;

有錢就存信用社,好處多得沒法說。

身背糞笆籃子,一個時代的農信名片

在父老鄉親的印象裡,任學江除了打快板,還有一個眾人記憶的焦點——時時刻刻揹著糞笆籃子。他手持快板、身背糞笆籃子的信用社主任形象,靜靜地流淌在記憶的長河中,彷彿在訴說著無私與奉獻的動人故事。

背糞笆籃子主任,是大家對任學江親切的稱呼,這源於糧食產量低,大家積極響應上級號召以拾糞來增加地產。那時候只要外出宣傳,那糞笆籃子就必然是標配,宣傳、拾糞兩不誤。有了糞便,彎下腰,拾起裝進籃子。“揹著糞笆籃子還有個好處是可以防狗。”任學江笑著說。原來入戶宣傳除了辛苦,還有一定危險,那時候民風淳樸,倒不怕被搶錢,最怕的是狗咬。他剛開始入戶宣傳存款時,剛推開一戶人家的門,冷不丁就會竄出一條兇惡的狗來,嚇得他一下子就跳到了附近的柴火堆上才避免被咬。時間長了,他還總結了一套對付狗的辦法:“狗怕彎腰,遇到狗追你的時候,一定要彎腰摸地,假裝撿石頭砸它的動作。這時候追你的狗,就會因害怕落荒而逃,或者是不再追趕,遠遠地觀望”。自從有了糞笆籃子,狗咬的問題迎刃而解。有了業務,卸下糞笆籃子,從腰上解下手巾就辦公。只要一有時間,快板的宣傳就開始了,這不你聽:“同志們,聽我言,俺把存款的事情談一談……”別人拾糞都用於自留田裡,而任主任非同常人,把拾來的糞全都倒在集體的糞坑或者集體的田裡,看似簡單的事情,又有幾人能做到?

手裡的一副快板,腰間的一紮手巾,背起糞笆籃子,就踏上了前進的道路,憑一顆對農信事業赤誠的心,靠著一雙腳走村串戶,不怕土路泥濘,不畏狂風驟雨,無數次踏過10個服務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將黨的惠民金融政策以快板的形式,送到善良而敦厚的父老鄉親的家門口。

任學江用快板傳遞著快樂,用艱苦奮鬥傳承著奉獻,他是老一輩農信人生活的縮影,是老一輩農信人精神的詮釋!人生無須驚天動地,他用自己獨有的方式,用信仰的力量勇毅篤行地推動農信宣傳工作行穩致遠。他永遠保持對老百姓的赤子之心,活得明白,活得精彩,也讓農信“挎包精神”代代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