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剛需菊勢穩定,開發商已成菊外人

成都剛需菊勢穩定,開發商已成菊外人

在新政限購後的第二天,一位異鄉人給市長寫了一封信:

成都剛需菊勢穩定,開發商已成菊外人

正如信中所描述的那樣,樓市變幻莫測。被成都人才政策吸引過來的異鄉人,在歷經多次政策變幻後,在這個需要他的城市裡,發現買房還需度過九九八十一難,甚至不知道突然哪天又有新變。

毫不意外,新政過後,對於個人,對於家庭,對於開發商,對於政府和整個市場,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515新政

就房地產市場調控問題,住建部於5月初約談了成都、太原兩市政府負責人。在被住建部約談的同時,財政部也悄悄進駐成都,和萬科、保利、金茂三家房企舉行座談會,對成都樓市進行市場調研。

隨後的5月15日,成都發布房管新政:“家庭+套數+限售+公證搖號+落戶1年社保”的5層疊加,二手房也不例外,簡稱515新政。

成都剛需菊勢穩定,開發商已成菊外人

限購過去近半月,一位成都本土開發商這樣總結:目前政策下,購房者、開發商、當地政府,三方都陷入窘境。購房者的有真需求,但無法買;開發商被限價,無法正常銷售,可能導致現金流不正常,賺不到錢的同時損失了拿地信心;開發商購地信心不足,地價受損,政府財務會受影響。

今時今日 三個顯而易見的變化

一是,售樓部排號的人數斷崖式下跌

中鐵建西派城是新政後第一個領證的樓盤,那麼現場交資料情況會是怎樣呢?看圖片我們就知道,當天交資料的購房者還沒現場保安多,一排排整齊的座椅完全派不上用場。不由得讓人想到之前招商中央華城、世茂城等樓盤動輒上萬人排隊登記的現場,短短几天光景,新政後的售樓部排號現場只剩下冷冷清清與慘慘慼戚,令人咂舌。

成都剛需菊勢穩定,開發商已成菊外人

盛極必衰,此起彼伏,事物的兩面性在這個時候完美體現出來,與冷清的住宅項目相比,515新政後,資金開始流向不限購的公寓及商鋪。

幾個很明顯的體會:周圍朋友都跑來問我什麼公寓好,要我推薦;陌生電話來推薦公寓的更多了;頂著悶熱的天氣,在路邊、在地鐵口,拿著宣傳單站在大幅房價板旁的置業顧問們,逢車必問、逢人必說:“不限購,通水電,公寓,要的嘛。”

在某公寓銷售現場,擁擠的銷售大廳內購房者趨之若鶩,這個場景似乎讓人回憶起了限購前住宅的盛況,也更對比出如今住宅銷售現場的一抹涼涼。更也有不少銷售在銷售時說道,現在不買公寓,以後又買不起了哦,語氣裡對公寓前景一片看好。

成都剛需菊勢穩定,開發商已成菊外人

二是搖號中籤率將大幅提升

自成都實施搖號新策以來,西派城已三度取證,其前兩次報名人數分別為6493人(264套新房)、10995人(164套新房),當時搖號中籤率分別為:4.07%、1.49%。然而新政後,從這次的排號情況來看,中籤率將大大提升。可以參照前幾天中海錦江城的中籤結果:本次中海錦江城共推出1866套房子,而提交資料的購房者總人數僅為1550人,中籤率妥妥的百分百。

成都剛需菊勢穩定,開發商已成菊外人

三是,樓盤之間的競爭加重,購房必須理性

最近,安靜了許久的微信群開始躁動起來,敬職敬業的銷售們除了在群裡宣傳自家項目優勢之外,還不忘順便diss下其他樓盤。在限購加緊,一個家庭僅有一次購房機會的前提下,各大樓盤特別是定位相近的樓盤之間的競爭加劇,踩踏行為自然而然地發生。

現在,購房人數大幅減少的同時,供給端卻大幅增加,這意味著購房者將擁有更多的選擇,從而徹底扭轉“賣方市場”的局面,掌握主動權。

在某種程度上,整個市場漸漸向“好”在發展,如果沒有實打實的“好”產品來吸引客戶,房子必然是賣不出去。同時,有效房票的大量減少,導致購房者更謹慎理性,也必須理性,因為在無比珍貴的房票面前,每一次的抉擇都變得十分鐘重要,畢竟,機會不多,也指不定下往後十幾二十年都得與這僅有的房子為伴。

成都剛需菊勢穩定,開發商已成菊外人

也有人說,指不定之後市場又會怎樣呢?說不定哪天政策就放鬆了呢?

如果大家非要預測下中國房地產怎麼走,房價怎麼走,我可以給大家一個小建議:一定既不要去聽各種專業人士(比如投行券商諮詢公司)給你分析,也不要聽財經媒體專家在網上各種文章,更不要聽炒房團中介,若要研究這個市場趨勢,很簡單,看那些開發商的老闆們怎麼講就對了。感受市場最深的,還是那些拿自己的錢,尤其是大把的錢在市場裡面博弈的。長期在一線,才能感知到水溫,而看宏觀、寫報告,總是隔靴撓癢,所以會錯。

所以,開發商夥伴們,你們對未來怎麼看?

成都剛需菊勢穩定,開發商已成菊外人

成都剛需菊勢穩定,開發商已成菊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