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獨家連載」懷著初心真扶貧:我到嫻院去演講(扶貧紀事之十一)

(運城實時資訊 劉紀昌扶貧紀事系列文章)

劉紀昌扶貧工作現場部分影像:

「網絡獨家連載」懷著初心真扶貧:我到嫻院去演講(扶貧紀事之十一)

「網絡獨家連載」懷著初心真扶貧:我到嫻院去演講(扶貧紀事之十一)

「網絡獨家連載」懷著初心真扶貧:我到嫻院去演講(扶貧紀事之十一)

2017年12月17日,受山西嫻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邀請,我在太原理工大學新校區政法系大樓做了題為《我在鄉下搞扶貧》的演講。這是我第一次在省城太原特別是山西一座名牌大學的演講。

山西嫻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高端沙龍和新媒體運營的文化企業。《嫻院演講》是嫻院公司創辦的一檔傳播思想價值、分享獨特人生的新媒體欄目,以人文、科技、設計領域的嘉賓演講為形態製作視頻節目。強調的是思想性,知識性、獨特性。邀請的都是各行各業術有專攻、學有專長的專家學者。17日當天共有10位學者和專業人士在此演講:有自由攝影者、周易研究、收藏家、作家、音樂家、高級醫生、教授等。我市學者王振川先生作了《裴氏家風的源頭》的演講,我是第三位上臺者。

之所以能進入這個平臺,與好友王振川先生有關。因為扶貧攻堅是當前全社會都關注的熱門話題,嫻院總經理周光先生一直希望有一個在扶貧一線工作的幹部能講講扶貧故事,恰好當時我在《運城日報》和微信圈內連載《扶貧紀事》系列文章,王振川當即推薦給周光,兩人一拍即合。

走進太原理工大學新校區,雖然是寒冬,北風凜冽,寒氣逼人,但新校區仍然顯得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演講大廳裡燈光燦爛,溫暖如春,180多位老師和學生早已在演講大廳入座等待。

10點半,我正式登臺,開始演講。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煽情的語言,我只是原原本本地將我的扶貧經歷和感受講述出來,但深情和激情,卻感染了在座的每位聽眾。

我說,當我們大家坐在這個溫暖如春的教室裡,你是否想過,就在此時此刻,就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的鄉村,還有人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冰鍋冷灶,勉強度日。家裡沒有暖氣,床上沒有棉被,房屋破舊,不見陽光。走進家門,冷氣襲人,寒意逼人,他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著。在他們身上,看不到陽光,看不到快樂,看不到幸福。走進他們的家裡,我的心都要停滯了。這就是我們身邊的貧困戶現實生活狀況啊。

臺下的聽眾立刻產生了共鳴,跟著我的節拍,開始傾聽我的下文。

當我展示了一組貧困戶生活現狀的照片,並講到村裡好多老年人身多疾病,無人照管時,我問現場的觀眾,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老人的那種無助、無奈,你們能想象到嗎?每次走進他們的家門,看到他們生活的艱難、淒涼和無助時,我真的想哭。我想著她就是我的爺爺奶奶,我的父親母親,就是我的親人。如果看到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這樣的生活,你會怎麼想,你會怎麼做?我怎麼能袖手旁觀,坐視不管呢?

當時現場就有許多聽眾流下了眼淚。

我還給大家講了兩件事情:

一是幫扶張轉轉。轉轉是一個15歲的小女孩。是一個養女。小時候被貧困戶張衝龍抱養。張衝龍和弟弟張天龍都有精神障礙,兩人一個大院,各自立戶。都是光棍、享受低保。轉轉就是在這樣一個不正常不完整的家庭長大。今年7月,張衝龍突然死亡,因為他是戶主,他死了,這個戶口的低保就要取消。作為他的女兒也就不再享受低保。每個月174元,對一個城市孩子或者對一個父母照顧的孩子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但對於沒爹沒媽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15歲的農村女孩子卻是保命錢啊。當我們在電話裡聽到孩子對我們的哭訴時,我們幾個大人都流淚了。各位坐在臺子底下的大學生們,你們都是天之驕子,從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呵護、無微不至的關心中長大,你們能體會到一個比你們還小几歲的女孩子那種舉目無親、茫然無助的心情嗎?當我第一次看到比我的女兒還小十幾歲的轉轉時,頓時一陣心疼。我們的孩子大學畢業,長大成人了,還在撒嬌,給我們發脾氣,動不動哭哭啼啼,可是這個可憐的孩子卻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你們能想象到她的心情嗎?我們就把她當成自己的女兒,自己的孩子。為此我們先後奔波在公證處、民政局、派出所、銀行,為她找監護人,給她辦理遺產繼承,為她找工作,最後把孩子過戶口到張天龍名下。因為張天龍也是低保戶,只要張天龍活著,轉轉就保證有174元的低保金。這對她來說有多重要,你們能體會到嗎?所以當我們給孩子辦完所有的手續之後,我就問孩子,轉轉,你說叔叔好不好?

她說,叔叔真好。

你和叔叔親不親?

和叔叔真親!我心裡覺得你們最親!

那就好。我對她說,以後有什麼事,儘管給叔叔說,叔叔們一定會盡力幫助你的。

這是我的真心話。給轉轉辦完所有手續之後,我感到,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每個人都能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提出最好的建議。如果這個社會到處都有好人,人人都有愛心,這個世界一定是美好的人間啊。

二是幫助郝雲凱打官司。

39歲的郝雲凱,三年前在建築工地被水泥泵車打成殘廢,三年過去了,法院幾次判決不能落實。工作隊多次找到政法委、人大,要討回公道。我第一次在法院見到幾個部門的代理律師,都在推卸責任。我對他們說:現在全國都在扶貧攻堅,你們卻親手製造了一個貧困戶;政府現在派我們來幫扶貧困戶,你們卻袖手旁觀,不聞不問。一個39歲的大小夥現在成了殘廢,後半生將要在輪椅上度過,你們卻推諉扯皮,推卸責任,連一點起碼的人道都沒有。你們良心何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近法院將重新立案。我們提出把所有責任人列為被告,在法庭上認定責任,得到法院的認可,最近將擇日開庭審判。期待最終有個好結果。

最後我講到扶貧的啟示:

1,必須帶著一顆心去,帶著感情去。帶感情和不帶感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帶著感情,你就會主動接近他們,走進他們,親近他們,和他們交心,傾聽他們的心聲,就願意真心地幫助他們,你和他們就是一體。最次你不會嫌棄他們,厭惡他們。如果沒有感情,你就會走形式,走過場,上下敷衍。有些人真的連貧困戶的門都不願走進去。髒亂差臭,你能想象到嗎?而我們做到了,都是實實在在做到了。

2,要能沉下去、紮下來。這一點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很難。從繁華的城市進入鄉村,就是第一個不適應。這裡不是鄉村一日遊,也不是農家樂。吃一吃轉一轉。吃夠了逛夠了,扭身就走。這裡沒有四碟子八碗,沒有高接遠送,沒有酒店賓館。只有破舊的院子、破敗的房子、髒兮兮的屋子、衣衫不整的人。你每天要和他們打交道,要給他們解決問題。你要吃在這,住在這,紮根在這。我看習總書記的7年知青生活,深有感觸。咱們出生農村的孩子,離開農村之後都不能適應農村生活了,當年16歲的習近平,從繁華的北京,高幹家庭,突然到了千里之外,人生地不熟,在溝壑縱橫的一個叫梁家河的地方一干就是7年,還當了村支書,幹了那麼多的事情。他是怎麼熬過來的?想一想,真不容易啊。正因此,習總書記了解了農村,瞭解農民,和農民有感情。脫貧攻堅之所以成為他的一號工程,就是他和農民感情的體現。

3,要吃苦。城市的沖水馬桶、熱水澡,煤氣管道,這裡都沒有。我們一開始就住在戲臺後邊的一間小屋子裡,三個人,沒有水,廁所還在60米之外。7月份那麼熱的天氣,不能洗澡,晚上黏黏糊糊不能睡覺。上廁所,農村的茅坑,一進去氨水味道刺得人眼睛睜不開,蒼蠅亂飛,牆上黑乎乎一片。當時幾天都無法適應。後來一想,人家都可以,你怎麼就不行?是思想在作怪。現在我們也都適應了。比農民還農民。

4,用心。去感受,去體會。我們單位這幾年一直參與扶貧,我的家也在農村,對農村的貧困戶以前有所瞭解,但瞭解的不多,不透。這次真正深入到農村之後,有了新的認識。我每天都把自己一天所幹的事情記錄下來,寫成了扶貧紀事。這裡邊所寫的,都是我們親身經歷,親自參與,都是自己乾的事。扶貧的幹部很多,但大家都在默默奉獻,埋頭付出。我覺得,一個時代,既要有兢兢業業的實幹家,同時也要有忠實的記錄者,給後人留點文字,讓後人知道我們這一代人是怎麼走過來的,做了什麼。我的文字不華麗,但它真實,樸實,老實。所以打動人心。

演講結束後,觀眾一片掌聲。許多人圍過來問長問短,有的想給貧困戶捐款捐物,有的想到我們扶貧點來參觀。一位小夥子一直追我到門外,說他是新疆阿克蘇的,維族人,希望加微信,把我的扶貧經驗和他分享,他將來畢業後也想回到家鄉搞扶貧。

中國新聞社山西分社記者任麗娜說,如果農村都是你們這樣的幹部,脫貧攻堅戰就勝利在望了。我希望把你們的扶貧故事寫成紀實文章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們的故事。

一位名叫郝世帥的老師在微信圈給他朋友說:今天早上聽了劉紀昌老師的扶貧故事,點點滴滴,深入心靈,多次落淚,是因為真實,是因為他們一行人的愛心觸動了我。希望大家多多獻愛心,力所能及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對那些行走在一線平凡卻偉大的志願扶貧者表示敬畏與感激。他還說,我們往往感嘆世態炎涼,但是親身遇到這麼一個無私的奉獻者的時候,才體會到對社會的認知是多麼片面。社會浮躁,固然會有無情的一面,但一切都只是在努力變好的過程中,我們要有耐心等待,也要付諸行動加快它更加可愛的一面的到來。今天見到劉老師那種恨不得把自己的餘熱散盡,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獻愛心來幫助別人的時候,我慚愧了。我相信還有很多像他這樣的人一直在默默的奉獻著,也希望在他們的感染下,會有更多這樣的人湧現。一起努力讓這個世界變的更好。

這次演講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在此之前,夏縣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楊天虹就在夏縣決戰脫貧攻堅之幹部幫扶工作群中推薦到:“市國貸局辦公室主任劉紀昌是駐我縣裴介鎮大呂村幫扶幹部。他根據工作中的些碎小事寫了一系列幫扶紀事文章,生動形象,真實感人,展現了駐村幹部在脫貧一線的工作狀態和為民情懷。”

特別是組織部長柴照明在大呂村調研時,看到演講稿後,激動不已。認為這是夏縣扶貧工作的一個亮點,隨即在演講稿上批示:“此篇文章寫出了我們扶貧幹部的心聲,是扶貧工作的真實反映。感情真摯,意義重大。建議夏縣人報刊登發表,並以工作通報的形式印發各鄉鎮、各單位、各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學習。”看到批示之後,我非常激動。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而是對所有堅持在扶貧攻堅一線幹部的肯定。

這次演講帶來的效果是明顯的。我的感覺是,每個人身上都潛在著真善美的基因,只要在合適的環境、有了感應和共鳴就會激發出來。扶貧攻堅、幫助貧困戶人口走出貧困、全民奔小康就是全社會的共同願望。只要你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只要你付出,就會有人懂你、幫助你、支持你,就會形成正能量,就會產生無形的力量、無窮的力量,全社會就會擰成一股繩朝著一個方向使勁。脫貧攻堅就是我們大家的共同方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