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重磅:華人學者也許找到了大腦運作的真正方式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了一項重量級的研究:來自 Salk 研究所的 Xin Jin 教授團隊利用小鼠模型,揭示了大腦控制行為的潛在方式。這個發現也回答了幾十年來的一大爭論,對神經科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Cell 重磅:華人學者也許找到了大腦運作的真正方式

▲本研究的通訊作者 Xin Jin 教授與第一作者 Claire Geddes 博士

我們知道,動物的行為有著複雜的神經學基礎,但我們對背後的機理卻知之甚少。舉例來說,當我們學會繫鞋帶時,我們大腦中的紋狀體會指揮一系列動作——我們先要蹲下,抓起鞋帶,再打上一個牢固的結。看起來簡單無比的幾個動作,卻難倒了許多神經科學家。一部分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動作之間只是簡單的觸發關係。這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前一個動作的發生,觸發了後一個動作;但另一些科學家們則不這麼看。他們相信行為也許有一個更為複雜的組織框架,就好像是項目的流程圖一樣,有著多層調控。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大腦如何控制行為,”該研究的負責人 Xin Jin 教授說道:“使用光遺傳學,我們能利用光來控制腦細胞的活性,並從而改變動物個體原本想要執行的行為。這些結果表明,行為受到了非常精準的神經控制。”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首先教會了小鼠一套“舞步”。在飼養小鼠的籠子中,科學家們一左一右裝上了兩根槓桿。如果小鼠按“左 - 左 - 右 - 右”的順序按下這些槓桿,就會得到獎勵。

Cell 重磅:華人學者也許找到了大腦運作的真正方式

▲同樣是“左 - 左 - 右 - 右”的舞步,研究人員們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在這些小鼠學習“舞步”的過程中,科學家們也沒忘記對它們的大腦進行監控。研究發現,在小鼠按下槓桿時,大腦中的 D1 與 D2 神經元得到了激活。它們在紋狀體中佔了細胞的大多數,且對於行為的學習與執行有著潛在的作用。

會不會是這些神經元決定了小鼠的行為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使用光遺傳學技術或是白喉毒素,分別去激活和抑制這些神經元。而這個簡單的實驗,揭示了 D1 和 D2 神經元對於行為的重要控制作用。

當他們激活 D1 神經元時,小鼠會額外按下一次槓桿。而當 D2 神經元被激活時,小鼠則會“跳過”下一個按槓桿的動作。通過調控這兩類神經元,科學家們闡明瞭大腦如何將行為順序進行整理和學習。

Cell 重磅:華人學者也許找到了大腦運作的真正方式

▲研究人員們揭示了大腦調控行為的複雜方式

“神經元就像是雪花一樣(沒有兩片是相同的),”該研究的第一作者 Claire Geddes 博士說道:“D1 和 D2 神經元有類似的模式,但它們做的工作並不一樣。它們用複雜的模式一同工作,控制行為。”

綜合這些研究結果,科學家們指出,大腦可能有著三層調控機制。最低的一層按順序執行行為,最高的一層只在行為開始和結束時有所參與,而中間一層則在每個步驟的轉化時激活神經元。為了便於我們理解,Salk 研究所的新聞報道里還給我們做了一個類比:最低一層調控就像是低級的管理人員一樣,負責項目的每個細節;最高一層調控就好像是公司的高管,主要負責項目的啟動和完成。而中間一層就好比是中級管理人員,在兩者之間充當溝通者。

研究人員們表明,他們的工作揭示了神經行為細微而又複雜的一面,有助於解釋為何我們能靈活地執行學到的行為。“我對這項成果表示興奮,它解決了長期以來關於行為神經學的一個根本問題的爭論,” Xin Jin 教授評論道:“此外,我們發現了不同類型的細胞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這為許多神經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洞見。”

我們期待這項發現能早日轉化為創新療法。到了那一天,諸如強迫症等無法控制行為的疾病,或許將不再成為困擾。

[1] Optogenetic Editing Reveals the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 of Learned Action Sequences

[2] How the office org chart in your brain helps to organize your action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