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上萬,她卻焦慮不安,擔心自己沒法好好工作

  麗珍(化名)是一個20出頭的女孩子,剛大學畢業一年,由於失眠、焦慮前來求助心理諮詢。

  初次見面時,她一臉疲憊和緊張,臉色暗淡且滿臉都是痘痘,黑眼圈、大眼袋,眼睛裡的血絲也清晰可見。

  她說話非常快,一坐下就直接描述了自己的情況:最近,晚上輾轉反側入睡困難,半夜的時候常常驚醒,發現心跳得很快,懷疑自己得了心臟病,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心臟沒有問題。

  工作的時候,她發現自己無法集中注意力。當工作中出現一些小錯誤,她會感到非常緊張,覺得自己太差了,好像沒辦法好好工作,老闆可能想辭掉她,這讓她深感自責和惶恐;有時候大腦像一團亂麻,無法思考,身體繃得很緊、還出現一種難以描述的疼痛。

月收入上萬,她卻焦慮不安,擔心自己沒法好好工作

  她又焦慮又無助,卻不知道如何調整,內心很煎熬。在朋友的推薦下,預約了張若琴老師的諮詢。

月收入上萬,她卻焦慮不安,擔心自己沒法好好工作

  諮詢後發現:第一,她的月收入接近1萬元,對於剛從普通大學畢業1年的她來說,工作待遇很不錯,在同學中她的工資也是最高的。

  第二,她爸爸做生意,媽媽則是一個家庭主婦。她自小目睹沒有收入的媽媽,跟爸爸經常吵架,卻不得不依賴爸爸,對此她非常反感,內心有些瞧不起媽媽,不願意成為媽媽那樣的人,也不相信婚姻。另一方面,爸爸做生意就像炒股一樣起伏很大,經常循環在盈利—虧本的極端。失敗時,債主會天天上門追債、鎖門、恐嚇,這讓她非常驚恐,對爸爸很憤怒,跟爸爸的關係非常疏離。從大學時,就很少回家,即使工作了,寧願在外租房子,也不回家住。

月收入上萬,她卻焦慮不安,擔心自己沒法好好工作

  針對她的情況,我跟她一起制定了諮詢目標:以放鬆的狀態去工作,讓自己的睡眠和身體恢復到一個正常的狀態。

  通過幾次諮詢,麗珍對自己的狀況更加了解,也意識到她的焦慮與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爸爸媽媽關係不好,以及小時候爸爸虧本債主上門追債,讓她產生強烈的焦慮和不安,為了擺脫這種焦慮,她從小非常努力學習,現在也很努力工作,很多事情都要求做得完美。她一工作時,就會有一個想法,覺得不能夠出錯;一旦出錯就很糟糕,她沒辦法去承受後果。然而,越是容不下一點的瑕疵,她反而會把自己搞得更加痛苦和不安。進一步去探討,麗珍明白,自己在工作上追求完美,是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需要,覺得只有這樣才安全。

  針對這種焦慮,我一般會採取沙盤遊戲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相結合去處理。由於她的焦慮源於其童年的經歷,通常對於這種類型的來訪者,通過這兩種方式一起去處理,效果會更快更好。當然這也視乎來訪者的需要,對於不能接受沙盤遊戲療法的來訪者,也不勉強,會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去處理,通過改變不合理的認知,來調節情緒和行為。

月收入上萬,她卻焦慮不安,擔心自己沒法好好工作

  這位來訪者沒有太多的猶豫,比較接受沙盤遊戲療法,在沙盤遊戲裡,她釋放了內心壓抑已久的情緒,重現和整合過往的種種創傷。通過認知行為療法,她重新審視和評估了自己的能力,慢慢地扭轉了這種自動的想法,接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允許自己有所不能,有所不為。她的情緒也開始平復下來,工作上能夠應付自如。當她的焦慮緩解,睡眠也好了,臉上的痘痘、身體的那些無名的疼痛漸漸消失,整個人變得容光煥發。於此同時,她解開了與爸爸之間的心結,和爸爸媽媽的關係也好轉了。臨別前,她對她的事業進行了重新規劃,開始嘗試與一心儀的男子交往,她不再害怕,覺得適當的冒險也是一種樂趣。

  結語:對於每個年齡段的成年人來說,職業焦慮都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現在生活在大城市裡面的成年人,生活節奏快,生活成本高,社會的更新換代,也比以往快了很多,這會造成很多壓力,很容易陷進焦慮。心情焦慮,會影響整個人的思維狀態,讓人不能夠如常地發揮自己真實的能力和水平,甚至變成一種惡性的循環,令到焦慮的人會越來越焦慮,嚴重的時候還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所以朋友們,如果你發現焦慮已經影響到了你的工作學習生活身體,一定要重視哦。

月收入上萬,她卻焦慮不安,擔心自己沒法好好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