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下蛋三大誤區

入冬以來,都不是烏龜下蛋的好季節,而且這時候下蛋的龜比較少,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地方,有些龜友的精心呵護,讓龜在這個季節照常下單。一直有一個讀者私信我關於龜下單的前後需要注意的事項,就此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烏龜下蛋的三大誤區。

烏龜下蛋三大誤區

1.交配才下蛋

相信很多沒見多龜下蛋的玩家或者讀者都會以為烏龜需要交配後才會下蛋,其實這是誤解。烏龜到了性成熟時會自動下蛋,不需要雄龜。一般而言,巴西母龜5齡就性成熟,7齡就可以交配;草龜6齡性成熟,同時也可以交配,品種不同,性成熟的“年齡”也不同。而且,性成熟和生長環境也有關係,外塘的下蛋“年齡”比較完。同時,母龜體質較弱,那麼成熟的時間也比較晚。有些龜養了十年都不下蛋就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烏龜下蛋三大誤區

2.人工孵蛋容易壞

這句話一般是外行人說的比較多,其實人工孵化更適合,孵化率更高,就拿野外母龜下蛋來說。在野外,母龜經常在沙灘挖地洞下蛋。但是不管母龜挖的多麼安全,都會被一些野外動物找到並吃掉,即使不被吃掉,由於野外環境多變,出現各種不適合孵化的天氣環境,那麼龜蛋就無法正常孵化。人工孵蛋比較簡單,在母龜下蛋的24小時內不要去碰蛋,等時間一過後,把蛋放到鬆軟的沙土中,澆點水,保持30%的溼度,25~28℃,然後放在通風處。要做好防護措施,免得遭老鼠了。人工孵化需要60天~80天,過程做好環境鋪墊,同時千萬不要因為好奇經常拿出來觀望,很容易把蛋弄壞。

烏龜下蛋三大誤區

3.是蛋就能孵化

同是一窩蛋,有些能正常孵化,有的竟然壞了。我相信這是很多龜友的最想問的疑問。確實,按照條件和環境,應該全部孵化,但是有1個甚至4 5個都沒法孵化,讓人費解,其實不怪你,要怪就怪種龜。蛋要想正常孵化,就必須經過交配,只有成功交配後才能產生受精。想識別龜蛋是不是正常受精,可以看這三個方面。1.有精斑,受精的龜蛋可以明顯看到白色色塊 2.蛋黃沉澱, 3.蛋殼精細,表面光滑,沒有受精的蛋表面很粗糙,摸起來磕手。

烏龜下蛋三大誤區

以上就是烏龜下蛋的常見誤區,只要把雷區識別清楚,就不會踩雷,同時又能很輕鬆的把烏龜孵化出來,這何嘗不是一件趣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