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里根對日本的貿易戰 突顯了川普貿易戰的失敗

【友財網外匯資訊】-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最近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特點,與過去幾十年的貿易戰相呼應,經濟學家表示,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處方”。

美國前總統里根對日本的貿易戰 突顯了特朗普貿易戰的失敗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經濟學家安娜·周(Anna Zhou)和伊森·哈里斯(Ethan Harris)表示,特朗普的關稅和對雙邊貿易逆差的關注,呼應了上世紀80年代的類似政策——尤其是在日本問題上。

即使從表面上看,兩國之間的相似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一位共和黨總統對美國的親密盟友採取了一系列保護主義的貿易行動,以期減少美國不斷增長的貿易逆差,保護美國的特定產業。

“在20世紀80年代,就像今天一樣,鉅額赤字被視為不公平貿易的初步證據。”哈里斯和安娜·周稱,“美國的回應是聲稱存在不公平貿易,並實施了一系列保護主義措施,尤其是針對日本的措施。”

*1980年代無效的政策顯示了特朗普貿易戰的危險*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和美國國會議員對美國與日本不斷上升的貿易逆差感到擔憂,同時也擔心日本進入美國通常佔據主導地位的領域。

就像特朗普對汽車、鋼鐵和新興技術的關注一樣,里根把重點放在汽車、鋼鐵和新半導體技術上。上世紀80年代的政策還對日本企業實施了一系列關稅、配額和其他進口限制措施,並使美國企業在這一領域佔據優勢。

上世紀80年代政策的最終結果是無力減緩美國貿易逆差的增長。根據美銀美林經濟學家的數據,美國貿易赤字從1980年的360億美元(佔GDP的1.3%)擴大到1989年的1700億美元(佔GDP的3.7%)。

安娜·周和哈里斯稱,我們可以從那段時期中總結出一些重要的經驗,這些經驗在今天是有用的:

*設置貿易壁壘並不一定會減少貿易赤字*

關注貿易赤字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它們與貿易政策一樣與國內政策有關。大型政府支出計劃,如里根和特朗普的減稅計劃,以及赤字支出,都可以幫助加劇貿易失衡。此外,安娜·周和哈里斯寫道,經濟學有助於調整一些扭曲現象。他們表示,“這部分是因為價格上漲抵消了數量的減少,部分是因為貿易模式調整以避免貿易壁壘。”

*美國人為此付出了代價*

關稅和貿易壁壘導致的商品成本上升,佔據了美國人平均收入的相當大一部分,美國消費者最終為里根的貿易政策買單。“在所有情況下,美國消費者是最大的輸家,因為價格上漲。”安娜·周和哈里斯稱,“例如,僅在1984年,由於進口限制,估計消費者已經額外支付了530億美元。”隨著企業削減成本以應對生產中使用的商品價格上漲,這些增加的成本也可能使就業處於危險之中。

*本應受到保護的行業卻沒有得到多少幫助*

對汽車的限制確實使日本汽車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減少了不到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由於價格大幅上漲,進入美國的日本汽車的總價值有所上升。鋼鐵和半導體行業也有類似的經歷,一些小小的勝利給美國消費者和美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代價。

安娜·周和哈里斯得出的結論是,儘管少數受保護行業的美國公司可能受到了提振,但由於美國消費者的成本上升,上世紀80年代的政策最終對美國經濟有害。此外,這些舉措對於實現減少美國貿易赤字的目標幾乎沒有多大作用。

*對當前貿易戰的一個重要警告*

美銀美林的經濟學家指出,今天的主要區別可能會改變當前衝突的面貌。

安娜·周和哈里斯表示,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進行了合作,而不是相互牽制。

“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幾乎沒有遭到日本的報復。”安娜·周和哈里斯寫道,“在某些情況下,日本甚至同意‘自願限制出口’。”

相比之下,中國已宣佈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在特朗普施壓後,中國官員一直強調,中國不怕與美國爆發貿易戰。甚至連美國所謂的盟友——墨西哥、加拿大和歐盟——也用自己的關稅回擊了特朗普的關稅。

這種大幅升級的風險,使得特朗普潛在貿易戰的威脅比30年前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