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現「招聘歧視門」,企業招聘的「先入爲主」害人不淺

盒馬鮮生現“招聘歧視門”,企業招聘的“先入為主”害人不淺

一句“北京人有錢,我們用不起”,透露多少企業招聘存在地域歧視

一句“北京人有錢,我們用不起”,把盒馬鮮生推上了風口浪尖。

7月5日下午,新浪博友“@暴躁的北京小娘們”在微博發圖文,稱其在應聘盒馬鮮生員工時遭遇地域歧視,招聘方明確表示“不要北京人”,雙方爆發激烈言語衝突。

盒馬鮮生現“招聘歧視門”,企業招聘的“先入為主”害人不淺

事後,盒馬鮮生迅速回應。在7月5日凌晨即發了一個條微博,稱“田經理”是第三方勞務合作公司的兼職員工,將暫停與該公司的一切合作,立即內部整改。並於7月6日下午發佈微博道歉。即便如此,盒馬鮮生還是被貼上了“歧視北京人”的標籤,引發了討論熱潮。

盒馬鮮生現“招聘歧視門”,企業招聘的“先入為主”害人不淺

我認為,此事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大輿論,不只是因為盒馬鮮生的招聘存在地域歧視,而是一反常態的公然歧視北京人,這與人們平時眼中的“北京人看不起外地人”的慣性思維反差極大,因而能夠在事情曝光智慧就能極速成為熱門事件。

重點則在於,一個在北京創業的公司,反而會在招聘時歧視北京當地的應聘者,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要知道,每個在京企業都有解決北京就業的責任與義務,你又憑什麼不拒絕北京的求職者呢?

地域歧視這事,有時候倒不一定是真的歧視,而是跟企業某些高層有一定關係。譬如:一個企業的老闆是山東人,一般而言它願意招聘更多的山東員工;如果該企業某個部門領導是山西人,他可能更喜歡招聘山西老鄉。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某企業發生過一些對企業不利的事件,而涉事人正是某個地域的族群,那這個企業的管理者一般都不喜歡哪個地方的人。因為企業的喜好或忌諱而影響企業招聘,這倒算不上是地域歧視,企業之是站在運營的角度考慮如何儘量避免以後有可能的損失。

相對比企業招聘喜好與忌諱,社會固有的各地域族群刻板印象反而對企業的影響更大。在各種社會段子的影響下,很多人對地域人群的刻板印象已經固化。譬如提到河南、山東、陝西、廣東、福建、上海等省市,每個人都會對其有基本印象,如什麼“挖掘機炒青島大蝦”“喜歡偷井蓋”“電線詐騙之鄉”等等標籤,不由自主的就貼到了這些地方,順帶著也就對這些地方出來的人有了或多或少的偏見。

盒馬鮮生現“招聘歧視門”,企業招聘的“先入為主”害人不淺

北京的很多企業中,可能很多管理者或者HR,對北京人的刻板印象大多都是人懶、不上進、不拼命、不加班、挑三揀四等印象,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令其對北京人產生隔離感。

在相當一部分人眼中的北京人屬於“拆二代”,有房有吃不缺錢,這樣的員工有時候甚至難以驅使,個別高姿態的當地職員甚至會讓其上司產生挫敗感,這會讓當領導的很難做,他們非常不願與這些員工打交道。

而在工作方面,一大部分企業管理者會認為,外地來京孑然一身的求職者可能更能吃苦更有拼勁,也就更容易做出成績。所以,這些企業在招聘時就會“自動過濾”掉北京人。

說起來,招聘時的“地域過濾”潛規已被各大企業及招聘公司接受。只是,這些過濾規則真的沒必要寫在招聘文案中,這會令應聘者感到極為不舒服,也非常容易衍生成為對公司不利的惡性輿論。應聘者對於這些求職時的不公待遇發到社交媒體吐槽,很輕易就能就上頭條,且一但發酵大部分企業都無法控制,此前的愛奇藝、美團以及現在的盒馬鮮生,都證實了這一點。

招聘歧視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地域歧視,而地域歧視自古有之,南北地域之間的歧視已存在上千年,現在的地域黑更是動輒就成為熱門話題。基於歷史、經濟、事件、人物等多重因素而出現的地域歧視,是無法輕易改變。

盒馬鮮生現“招聘歧視門”,企業招聘的“先入為主”害人不淺

所以,奉勸企業在寫招聘文案時,切記不要出現不要北京人等字樣,以免念成禍害。其實對於招聘這樣的事,各企業的HR儘量還是要參與,如果是外包給第三方,也一定要交待好了,讓工作人員在招聘時心中能夠有一把衡量的尺子。不要像盒馬鮮生招聘這樣,最後生生演變成招聘者與求職者之間的互懟並升級為社會民生事件,得不償失。

事實上,北京人不一定都屬於“北京刻板”,我周圍的北京朋友都特別上進且踏實肯幹,工作能力特別強。而其他地方的人,也不一定都是高管所認知的類型。當地人不一定不行,企業喜歡地域的人不一定能行。招聘,當擇優而選,人盡其用,而不能以地域維度之固有印象一概而論,否則很多優秀人才就因企業的“有色眼鏡”而被放棄,這是企業的損失。

很多時候,企業的招聘環節更是一個向外展示品牌形象的窗口。做得好,可以給企業積累口碑;做不好,則很有可能人氣盡失。可惜,很多企業不能合理把握,以致出現各種意外,造成企業更大的損失。

希望廣大企業能以盒馬鮮生“招聘歧視門”事件為鑑,合理慎重對待招聘。一個在招聘環節能夠給予應聘者尊重的企業,同樣也是受人尊重的企業,不是嗎?

就說這些。

【王吉偉,商業模式評論人,專欄作者,關注TMT與IOT,專注互聯網+及企業轉型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