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過年,年味兒少了很多?

只有在物質文明充分發達的時候,一切都日常化的時候,人們才會懷念童年的光景。

就像朱元璋懷念他落難時節的“翡翠白玉湯”(青菜豆腐湯)一樣。

我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小時候過年聞得最多的,就是三種味道“鞭炮味兒、豆腐味兒、臘腸味兒”。

鞭炮味兒

先說鞭炮味兒,我們那邊方言叫做“炮仗”,過年最重要的就是熱鬧,沒有炮仗怎麼能行,首先就是要噼裡啪啦、轟轟發發地炸起來。點炮仗這種事情,當然是當家的男人、膽子大的大孩子去玩,手裡掐著一支菸,把大炮仗輸在地上,如同發射火箭一般,點火、退開幾步,然後“轟”地一聲,眼看著炮仗沖天而去,然後半空再是“轟”地一聲,炸為兩節,頗像是火箭一級助推器分離。

當年有很多大人,為了顯示自己膽氣豪壯,直接把炮仗握在手上點火發射,之間一道火光從手掌心竄出來,炮仗沖天而去,如同電視裡的道士放了個“掌心雷”一般,煞是好看。

那時節,滿村滿鎮子裡都是煙火味、硫磺味,特別是到了除夕前後,乒乒乓乓都是各種鞭炮的聲音,夜晚還有煙火漫天,還有小孩子玩的各種小煙花,照得整個庭院都是五彩斑斕。

確實懷念那滿鼻子的煙花爆竹味道,因為這種味道,一般是和魚肉的香味夾雜在一起的。

為什麼現在過年,年味兒少了很多?

豆腐味兒

首先豆腐味兒並不好聞,有股獨特的酸酸的豆製品味道,但一想起它來,就口舌生津。

每到臘月裡,爹媽會準備幾個大桶,把各大飽滿顆顆圓的黃豆用井水泡起來,泡個幾天之後,送到一家磨豆腐的小作坊,把黃豆送上石頭碾子,磨碎了,榨出白白的豆漿,還會用一張很大的紗布包,把豆渣包裹起來,幾個人抬起一張石頭磨盤,盡力去壓榨,乳白色的豆漿會流一整桶。怎麼把豆漿變成豆腐是個學問,老師傅把這個過程叫做“點豆腐”,就是用某些特殊的手法將豆漿變成固體,一般情況,他們會用滷水去點豆漿,這才是真本事,用石膏的都是二流手段。

傳統工藝做出來的,都是老豆腐,味道有點酸,口感也不嫩滑,而是帶點嚼勁,可以油炸,可以炒青菜,可以放在露天的冰水裡做成凍豆腐,也可以做成麻婆豆腐,甚至和臘肉一起紅燒,各有各的吃法。我最懷念的一種吃法,是直接撈一塊生豆腐出來,切成八瓣兒,撒上辣椒和芝麻油,滴兩滴醬油,在切幾根小蔥,拌著吃,我可以就著它下兩碗飯。

為什麼現在過年,年味兒少了很多?

臘腸味兒

一般人家過年都會殺豬,殺豬菜和豬頭肉的美味我就不說了,大家如今都吃過。但臘腸的味道,現在和當年是不一樣的,現在市面上買的臘腸都有一股糖精和味精的味道,又甜又鹹,很不好吃。

當年農家的臘腸不是這麼做的,當年很少人家裡有冰箱,雖然冬天天氣寒冷,但長江沿岸溼度很大,魚肉之類的都容易變質變味,無法儲藏很久。於是,人們就想了各種方法去保存他們過年的食物,比如做饅頭、醃臘肉、鹹魚,還有風肉、燻肉,過年殺個豬,肉能吃到農忙之前,當然,越到後來,醃製的肉也會變得越來越柴,越來越沒有味道。

但唯有一樣醃製的肉食,幾乎不會變味兒,那就是臘腸,臘腸可是個大工程,基本都是在殺豬的當天做,取一節節洗乾淨的小腸,準備一堆碎豬肉、豬血,切碎了,拌上各種佐料,灌小腸裡,兩頭用繩子紮緊,一串串掛在屋簷下,小心看護,別讓饞嘴的貓兒撈了去。

實在沒胃口的時候,就摘下一串兒臘腸,放在飯鍋裡蒸上一蒸,沒等開飯,香味就能吸引一大群孩子圍著灶臺流口水,蒸熟的臘腸流著油,肥瘦兼有,肥肉部分幾乎變成了透明的,一刀切下去,香味四溢,就這這一道菜,能下三碗飯。

為什麼現在過年,年味兒少了很多?

我最愛吃的,是那種鹽放的不多,糖不能放,剁椒、花椒卻要放一些的香腸,濃香中帶著一點辣味,才叫一個人間美味。

為什麼現在過年,年味兒少了很多?

為什麼現在過年,年味兒少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