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金融服務,加強安全保障 金融與科技融合「不簡單」

當下,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正成為大趨勢,但與此同時,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也面臨新挑戰。在7月7日至8日舉行的第八屆上海新金融年會暨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與會人士紛紛對此發表了真知灼見。

創新金融服務,加強安全保障 金融與科技融合“不簡單”

引領中國經濟發展“三步走”

金融科技作為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給金融功能的實現形式、金融市場的組織模式、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式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為經濟、金融發展注入新活力,為解決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手段。

“新時期金融最基礎的支撐力量就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發展必然催生新金融不斷演變。兩者密不可分,緊密相連,相互支撐。而以金融科技為引領,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要‘三步走’。”中投公司總經理屠光紹指出,一是“向下走”,發展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具有比傳統金融服務更有利、更便捷的優勢,要更好發揮優勢‘向下走’,服務好小微企業、草根經濟、創業經濟。”二是“向上走”,為科技企業,戰略新興產業做好服務。“適應科技產業、科技行業、科技企業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要,更要通過金融科技和金融創新來滿足。”三是“向外走”。“金融服務是目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短板。探索新金融,包括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通過金融科技的發展為‘一帶一路’金融服務提供更多工具、手段和支持。”

創新金融服務,加強安全保障 金融與科技融合“不簡單”

防控金融風險刻不容緩

當然,儘管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但也面臨全新挑戰。

“目前,金融科技的發展尚處於不斷探索和逐步成熟過程。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金融科技在業務、技術、網絡、數據等方面正面臨風險和安全的挑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加強金融科技的安全保障,不單是技術問題,更多是制度安排;而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不能離開金融的場景和業務需求去空談技術的先進性和安全性,從業機構應圍繞實體經濟金融需求和傳統金融服務所暴露出的短板,有重點地推進金融科技創新。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指出,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在地方非傳統金融業態的發展,我國金融風險高發區域也在一定程度上從傳統金融體系轉移至非傳統金融體系、從中央轉移至地方、從線下轉移至線上,地方已成為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戰場。

“金融科技的應用與發展使傳統金融業態與非傳統金融業態之間的界限趨於模糊,比如一些融資擔保公司和區域性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都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發售類理財產品、非法吸納資金,在垂直監管體系與屬地監管體系之間缺乏協調的情況下,容易導致監管空白。”孫國峰表示,“長期來,基於規模、成本、有限監管資源使用效率等的限制,金融監管資源向大型、公眾類和系統性金融機構傾斜,與多層次的金融供給和地方金融風險防控的要求不完全匹配。如果不能充分調動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利用地方金融監管資源,會導致地方金融監管能力相對不足。”

由此,孫國峰提出如下建議:完善地方金融監管的協調機制;明確地方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職責分工與定位;壓實地方金融辦的責任;依據金融科技發展的特徵加強行為監管;充實基層監管力量,提升地方金融監管能力;加強監管科技在地方金融監管中的應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識別風險隱患並及時採取措施。

“中國的金融科技在全球保持暫時領先,關鍵一方面要堅持業務創新和監管創新,另一方面要控制風險。未來金融與科技之間應形成新的合作與分工格局,共同把中國的金融科技推向新的發展高地。”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表示。

【延伸閱讀】

黃浦區大力建設金融科技高地

6月末,中共上海十一屆市委四次全會審議通過《市委關於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科技創新中心。這方面,黃浦區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功能區、外灘金融聚集帶,已將打造資產管理中心、資本運作中心和金融專業服務中心作為目標,開始大力建設金融科技高地。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李迅雷指出,過去一年裡,黃浦區加強風險排查、監察預警、部門聯動,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推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實體經濟發展與科創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新興產業的發展與金融助力也得到體現。

黃浦區委書記、區長杲雲指出,黃浦區將積極鼓勵外資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服務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增強外灘金融聚集帶資產管理中心功能,尤其鼓勵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境外資本設立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創新引領行業投入,提升外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