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邀5名中歐班列一線職工代表講述「一帶一路」故事

7月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江岸車輛段檢車員李超傑介紹自己的故事。

(原標題:5位中歐班列一線職工代表,講述“一帶一路”故事——“工作很有意義,能帶來觸摸得到的變化”)

“中歐班列持續開行,讓我挽回和鞏固了自己的愛情。”7月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江岸車輛段檢車員李超傑如此介紹自己的故事。

當日,國務院新聞辦邀請了包括李超傑在內的5位中歐班列鐵路一線職工代表,講述中歐班列服務“一帶一路”的故事。在他們的講述中,中歐班列既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密切相關,也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了改變。他們5人就像是中歐班列上的微縮服務隊,見證了中歐班列的發展。

一支“微縮”的服務隊

從2011年首次開行,到成為“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中歐班列成為熱詞。但是,一列中歐班列從貨物集結到駛出國門,要經手多少人走多少道流程,卻鮮為人知。

見面會上,5名職工身著不同的制服,代表不同的工種。通過他們的自我介紹,一支“微縮”的中歐班列服務隊伍也呈現在眾人眼前。

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師張偉所從事的工作,是中歐班列集結開行的“第一棒”:“我負責貨物從場外集結到運入車站轄區的全流程。”

貨物裝上由李超傑和同事們檢驗合格後的車輛後,調車長崗位上的胡俊再將一列不同去向的車輛分解,根據相同目的地重組成一列新列車。

隨後,貨運司機江彤和自己的眾多同事將一路“護送”班列從重慶到新疆阿拉山口,在那裡,郭三所在的貨運車間擔負著列車的裝卸換裝任務,“換上適用於哈薩克斯坦鐵軌標準的底盤後,中歐班列就能出境了。”

看起來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但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為了完成這“幾句話”的工作,需付出萬千努力。

為了準確、正點、安全調車,胡俊每班12小時要來回步行1.8萬步約10公里路程,被同事稱為“神行太保”;在全年八級以上大風天數有160多天的阿拉山口,河北人郭三一待就是12年;為了滿足客戶臨時提出的在集裝箱裡加裝數據盒的要求,張偉和同事調度了場內外所有資源,保證了中歐班列正點開行……

悄然改變大眾生活

從浙江義烏至西班牙馬德里的中歐班列開行近4年來,義烏西站調車長鬍俊要調配的車輛越來越多:“剛開始每班只有200多輛車,現在增加到500多輛了。”

胡俊工作量加大的背後是中歐班列的快速發展。據介紹,從2011年的單向開行17列,到2017年往返開行629列,7年來,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9000列,國內開行城市48個,到達歐洲14個國家。

在“一帶一路”國家沿線,運載著中國和歐洲商品不斷往返的中歐班列,已悄然改變了大眾的生活。“老百姓的餐桌是最直觀的體現。”身處邊境的郭三和身居內陸重慶的張偉不約而同地提到這一點。法國的紅酒、奶酪,德國的啤酒、牛肉,俄羅斯的食用油……過去既昂貴又稀少的進口食品,如今在國內各地的超市,都能以親民的價格買到。

李超傑的愛情,也與這些商品相關。“女朋友和我經歷了很嚴重的感情危機”,直到有一次在商場,注意到女友看上的口紅是“一帶一路”境外直採,李超傑一下有了底氣:“如果沒有中歐班列,哪裡有你手上的口紅呢?”

因為這一問,女友的態度開始改變,這段愛情也重回了正軌。“也是從那時起,我意識到我的工作很有意義,能帶來觸摸得到的變化。”

簡短的見面會後,來自不同地方的5位職工又將回到各自的崗位,為中歐班列今年實現往返開行1000列的目標護航,為“一帶一路”戰略順利實施站好自己的一班崗。(來源:工人日報—中工網 作者:羅筱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