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雲縣1: 10萬地質災害易發區研究

概況

密雲縣位於北京市東北部,地理座標:東輕116°41′~117°37′,北緯40°14′~40°48',面積2225.8km²。全縣轄13個鄉、6個鎮,347個行政村、自然村約1049個。截至1999年底,全縣總人口42.5萬,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0.63億元。密雲縣地處華北平原與燕山山地交接地帶。境內山巒起伏,總的趨勢形成一個三面群山環繞、中部低緩、西南開口的簸美形。山區佔全縣總面積的82.9%,水城佔5.3%,山前沖積洪積傾斜平原佔8.3%。全縣年均降

水量660.0mm,最大年降水量達977.2mm(1959年).6~8月降水量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6.5%。降水量總的分佈是自西南向東北遞減,南部及卸甲山至半城子一帶為多雨區。

【地質災害發育分佈特徵】

密雲縣發育的地質災害類型為泥石流。本次調查共確定地質災害及隱患點37處,均為泥石流災害。

區內泥石流活動區移變性大,主要決定於易於移動的大暴雨;以小規模為主,涉及溝谷多,屬群發性支溝溝谷型泥石流。番字牌、馮家峪鎮的泥石流最活躍,週期較短;其他各鄉週期為中、長期。流域特徵以溝谷型為主,且大部分發生於末級或二、三級溝系,溝谷形態以“V”形常見。降雨是泥石流形成的誘發因素,人類不合理經濟活動加速泥石流的形成。截至1999年,區內泥石流災害共造成238人死亡,經濟損失達3.12億元。

【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

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分佈於密雲水庫的西部和北部,即以京(北京)通(通化)鐵路為界以北地區。面積738.4km²,佔全縣面積的33.2%,該區山高坡陡,溝深谷窄,構造發育,為堅硬塊狀岩漿岩類和堅硬塊狀層狀變質岩類分佈區。溝內固體物質豐富,是密雲縣的暴雨中心,同時也是北京市的暴雨中心之一。因此歷史和近代泥石流災害暴發頻繁,災情嚴重。本次確定危險災害點35處,地質災害點平均密度4.8處/km²。

地質災害中易發區:位於密雲水庫的東部。其西部以京通鐵路半城子一古北口段和101國道為界,南部起自京承(承德)鐵路,面積770.1km²,佔全縣面積的34.6%。該區除四千頂及雲岫谷自然風景區一帶山高坡陡外,大部地區地勢相對較為低緩,溝谷開闊,但構造較為複雜,為堅硬塊狀岩漿岩類、堅硬塊狀層狀變質若類、堅硬一較堅硬層狀碎屑岩類分佈區。本次確定的危險災害點2處,地質災害點平均密度0.3處/100km²。

地質災害低易發區:

位於密雲縣南部。該區為低山和丘陵區,基本上不具備泥石流暴發的條件,至今還未發現泥石流溝的存在和危害,但並不能完全排除泥石流暴發的可能性。本區面積172.4km²,佔全縣面積的7.8%。主要包括東邵渠鎮、巨各莊鎮大部分及河南靠鎮的一小部分地區。

地質災害非易發區:上述三個區以外的地區,為密雲山前平原區,完全不具備暴發泥石流的條件。本區面積544.9km²,佔全縣面積的24.5%。包括的鄉鎮有:溪翁莊鎮、西田各莊鎮、河南寨鎮、十里堡鎮、穆家婚

鎮、巨各莊鎮、檀營滿族蒙古族鄉和密雲鎮,涉及村莊126個,24.4萬人。該區是密雲縣經濟發達區。

北京市密雲縣1: 10萬地質災害易發區研究

北京市密雲縣1: 10萬地質災害易發區圖

​【地質災害隱患及防治管理措施】

本次調查查出地質災害隱患點共計37處,其中重大級12處,較大級25處,受威脅人口2882人,受威脅資產達4485.0萬元。調查組協助地方政府對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村莊和多處旅遊景點及交通路段進行了危險性評估,編制了防災預案和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區劃。初步建立了密雲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系統。

資料來源:北京市密雲縣地質礦產局 2000年1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