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只爲博冰美人一笑 有何歷史依據

為了討好笑點極高的冰美人褒姒,風流天子周幽王把諸侯們當做快遞小哥一般戲耍,等他們把貨送到了又要求退貨。最後喊狼來了的孩子最後被狼叼了。幽王有幸成為了因為女色亡國的反面典型。故事本身有一定的史實背景---周王威信大跌、失信於諸侯。但是考慮到西周末年的種種情況,故事本身的可信度就不大了。

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冰美人一笑 有何歷史依據

烽燧作為一種古老的預警系統使用了很長時間今人所熟悉的“烽火戲諸侯”的典故,出自太史公撰寫的《史記-周本紀》。他寫這段故事時,可能參考了前代的有關材料。那麼在太史公之前有沒有關於幽王戲弄諸侯的文獻記載呢?當然有!幽王戲諸侯的故事還見諸戰國末期的《呂氏春秋》,只是此版本與太史公的版本的最大區別在於,幽王是“擊鼓戲諸侯”,而非烽火戲諸侯。兩個文本記載了不同的傳令方式。

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冰美人一笑 有何歷史依據

“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司馬遷有可能在敘述西周末年戎狄入侵的歷史時,想到了自己所處時代的邊境烽火,於是“關公戰秦瓊”式地將烽燧移植到了西周末年。所以故事裡,幽王戲弄諸侯的重要道具--烽燧是不存在的,這個故事的可信度如何,也就一目瞭然了。

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冰美人一笑 有何歷史依據

顯然是驪山之亂核心內容,也是國語、清華簡系年等先秦史書的記錄內容,將這場宗周覆軍喪王的災難戰役寫成烽火戲諸侯的段子其實是庸俗化的避重就輕。幽王去驪山是打仗的,結果是死在陣前,並不是去遊樂的,更談不上博褒姒一笑,立伯盤為太子足矣。

我認為詩經裡說的赫赫宗周,褒姒滅之,所說的其實是繼承權引發內戰的事情,只是此事如果這麼寫,很大的鍋就到了平王頭上,平王無辜是不容易圓的謊,邀請蠻子參加內戰,消滅圍困驪山的幽王、伯盤所帥宗周主力。

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冰美人一笑 有何歷史依據

申候謀反,周平王得國不正,這是周王室威望降低的重要原因。看褒姒生的孩子叫伯服,這才是嫡長子。周平王這是勾結外戚弒君奪位。褒姒的孩子叫伯盤,服是後來訛寫。這裡有幾個情況需要具體說明。

1.是申後當在褒姒之前嫁給幽王,申是姜姓親戚,褒也是方國 在陝西斜谷,所謂褒斜道,就是劉邦燒棧道那個地方。申的地位遠高過褒,姜姓和天子世代聯姻

2.是伯仲叔季,只有嫡子才排序,庶出的話年長的兒子叫孟,曹孟德馬孟起。因此只有申後的兒子才能叫伯仲叔季,褒姒的兒子是不能叫的。從時間上推測,平王應當比伯盤年歲要大,平王曾經是太子,這一點大家也沒有爭議

以上關係可以推出,申後原本是後,宜臼原本是太子,在褒姒得寵以後,周幽王廢的不僅是宜臼的太子,而是廢掉了申後的後,於是申後所有的子女都不再按伯仲叔季排序,相應的褒姒被立後,因此褒姒的兒子才叫伯盤。史料中有關周幽王倒行逆施逼反諸侯的記載並沒有原則性錯誤,幽王的行為等於自絕於大貴族。

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冰美人一笑 有何歷史依據

而且還有一點,周平王是在幽王還活著的時候就逃到申國,自稱天王,這個也確實算亂臣賊子了。在這個過程中,周幽王的重要盟友有2個人,1是虢公石父,此虢國在三門峽。世襲天子太師的職務,地位顯赫。虢石父支持幽王反對平王。2是鄭桓公,幽王的弟弟。鄭封在陝西華縣,因為看出國家將亂換地到河南。

鄭桓公的態度是自己的家族搬家去東方,自己則恪守臣道,也隨周幽王死在驪山。虢國隨即擁立周攜王,和平王對立很多年。直到晉國襲殺攜王,平王和虢、鄭重新和解,這段才算過去。鄭國就是在這個階段控制王室,後來有鄭莊公小霸。虢國則因為干涉晉國內亂(曲沃代冀)被記恨,後來晉獻公假途滅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