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脫恐靠自信心 並非知曉愛滋病感染條件脫恐

不一定是每一個有過婚外情或者一夜情史的人都會產生艾滋病恐懼症,也許有人覺得艾滋病離自己很遠,但是當覺艾滋病宣傳日以後,說出艾滋病傳播早已經從特定人群向普通人群轉移時,從事一些特殊服務的小姐們或許比同學聚會朋友聚餐上認識的女孩子們在艾滋病防護上更科學更衛生的時候,很多人瞬間就覺得艾滋病離自己很近,從而開始表現出對性病艾滋病產生了微妙的忐忑感覺。然而,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通過在醫院和疾控中心的人進行了艾滋病抗體篩查以後也就不當成一回事了,還有三分之二的人卻還在糾結萬一自己檢測不出來怎麼辦,萬一醫生護士不作為怎麼辦,萬一自己是那個特殊又特殊的人怎麼辦,另外還有一部分人卻在思考自己在網上購置的艾滋病檢測試紙是不是正規的,網絡上賣艾滋病試紙的商人連上門自提都不願意,是不是他們在做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情怕我們知道。太多太多的疑問讓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真正能脫恐的很少,反倒是因為恐艾以及恐艾後應激反應(所謂的後遺症)越來越多。

艾滋病脫恐靠自信心 並非知曉艾滋病感染條件脫恐

有自信才能實現目標

從幾年前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充其量不過十萬左右,到現在,嚴重恐艾的恐友卻高達幾十萬,還有一部分介於脫恐和恐艾之間,甚至部分也在嘗試著做一些志願者的工作。全部加上的話,可能有接近一百萬之多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恐艾症患者存在,網絡的不可信,不規範,便利背後的隱蔽性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正如用藥三分毒,網絡搜索在便利的同時,也同時給急需要知識的人群很多疑惑和矛盾,甚至一個知名醫生曾經在網絡上回復了一個月的問題,因為並非親眼所見,有很多恐友也都在質疑這到底是醫生本人,還是醫生們的學生或者助手在借醫生之名集聚人氣呢。

艾滋病脫恐靠自信心 並非知曉艾滋病感染條件脫恐

多讀點書不是壞事

任何事情都有其相對性的說法,所謂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快樂悲傷。信任與不信任的角力,讓每一個真正願意脫恐的恐友都過得戰戰兢兢,以至於形成了安全補償。我覺得我必須要自己去反覆分析,才能夠對我脫恐有幫助。實際上先不說恐艾干預中心臨床干預的案例在自我反覆強化自己試圖脫恐上所佔據的比例,但是就各位恐友您們其實也可以自行想象一下,對於您們自己,何嘗不是一句求人不如求己的心態來脫恐。但是前提,您也得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給予一些方向上的建議,如果單憑自己的感覺覺得我自己靠自己去想,反覆的想,反覆的去論證,最終看似艾滋病知識豐富的超過了專家,最後內心還是在各種忐忑,各種矛盾衝突,甚至隨時在不斷的進行艾滋病來臨的預警,直至因為艾滋病恐懼症。從一般的心理問題變成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再從神經症變成了精神病障礙。

艾滋病脫恐靠自信心 並非知曉艾滋病感染條件脫恐

閉上眼睛 享受自信

其實為什麼很多恐友想自己反覆去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個對立說法的集合,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但是又需要靠自己去脫恐。結果機械的接受各方面信息,沒有辦法去完全整合,當時的衝力變成了阻力。所以恐艾症的恐友,大多執念於這樣,以至於越去學習,卻沒有脫恐,變成了一種偏執,甚至有不少開始供奉“朱茵”的照片,以此完成心理的暗示。其實這都是恐友們對自己缺乏自信的表現,覺得自己這樣想方法沒有脫恐,那樣想方法沒有脫恐,或者總是害怕自己萬一感染艾滋病怎麼辦,自己採用恐艾干預方法失敗怎麼辦,不敢鼓氣勇氣去利用科學嘗試,結果最終沉淪在了一種習慣性的思維裡面。那麼張老師以下一對一恐艾干預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恐友們建立用以脫恐的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