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症患者如何脫恐 遠離網絡信息杜絕亂搜亂問

今天是五一二地震紀念日十週年,時光太窄,指尖太寬,一晃十年就這麼過去了,試想十年前所經歷的創傷性傷痕還歷歷在目,也試想在08年以後,大量的心理專家進入四川,播灑了一批希望的種子,心理干預在四川慢慢的成長並且發展。也就是在2018年,哪會想到這樣一念之間成立的公益小小“恐艾干預”網絡平臺,一個關於性病艾滋恐懼症的諮詢平臺,一個關於心理脫恐及恐艾干預援助的平臺,卻不斷依靠口碑和努力發展成了一個實體脫恐機構,國家首個艾滋病恐懼症實體心理干預中心,參與了國家多項艾滋病攻堅計劃,救助了最多瀕臨崩潰邊緣的性艾恐懼症患者,也承擔了國家第一個關於性病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的心理干預項目。什麼是科學,能夠反覆進行推理驗證,而非極個別案例樣本樣就是科學,有一套完整的體系。通過進行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干預項目,我們收集了很多有效的數據,也獲得了一些科學的參考樣本源。將這些樣本源通過風險評估,心理測評,實驗方法及記錄反饋,暴露等多個方向的方式形成一套具有參考價值的範本,有助於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在茫茫網海里抱到一塊救生的浮板,有助於恐友是滿懷希望的去執行脫恐步驟,而非毫無信心的繼續在網絡上瘋狂搜索艾滋病信息,然後繼續無休止的進行對抗。

恐艾症患者如何脫恐 遠離網絡信息杜絕亂搜亂問

書籍是有效知識的源泉

如下我們就結合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多年來的一些臨床經驗,說說如何去脫恐,脫恐特別難,這是相對於過去來說現在,特別是近幾年的脫恐歷程比往年更加難,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網絡鍵盤俠的猛增。智能手機可以輕易將自己隱藏於網絡,而網絡沒有真實信息身份的噴子已經發展到了一個人格分裂的地步,這不由的讓本就處於心理失衡狀態的恐友,內心中的小天使和小惡魔的對抗變得更加的極致和激烈。以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的官方群管理員認證為例,但凡獲得我們的認證通過,才有資格成為管理員,畢竟我們是社會機構,有主管單位和監督機制,不是網絡自發組成的論壇群,身份認證是尤為重要的,且我們是在法律範圍內進行信息全保密的。可惜99.5%的人一聽說做群管理員需要留下真實信息,就直接消失了或者以各種理由開脫。這說明什麼,大部分人不過是帶著一種虛偽的面具如遊魂玩樂一般繼續遊蕩於網絡,這樣的心態和動機直接導致了整個網絡上不正之風盛行,被騙事件屢屢上演,艾滋病恐懼症患者遲遲無法得到真正脫恐的根本。

恐艾症患者如何脫恐 遠離網絡信息杜絕亂搜亂問

恐艾干預經驗集

艾滋病恐懼症患者都想脫恐,但是脫恐真不是說想脫就脫,千萬不要把現在社會上某些只想著投機倒把,類似炒房投資這樣走捷徑的案例運用在了艾滋病恐懼症的脫恐上。艾滋病脫恐其實就是幾個字,一步一個腳印,肅清混亂思維。知識作為輔助,規律配合心態。話雖簡單,但是人云亦云,幾萬人擠在一起反反覆覆探討艾滋病的信息結論,反反覆覆闡述自我對艾滋病的理解和對艾滋病初期症狀的體驗,除了形成網絡式的形而上學,看似對艾滋病知識點是很華麗很權威的解釋,實則在專業人士看來,就是濃濃的網絡風。當然本身去反覆研究艾滋病知識信息那本身就是一個錯誤,艾滋病研究者需要豐富的知識用以臨床研究和實驗,而作為一個普通的艾滋病恐懼體驗者,更應該注意的是自我心理對相關信息的真實度判定和辯證科學的矛盾性處理。

懂不懂多少艾滋病知識並不重要,兵貴在精不在於多,艾滋病知識的掌握同樣是如此。作為整個世界最讓人頭疼的病毒,至少目前是無藥可治的病毒,應該把專業的問題留給專業的專家,之所以能稱之為專家,那是因為至少在特定的領域有自己獨到的建樹。作為艾滋病恐懼症脫恐來說,首先是需要評估艾滋病感染風險,這個環節很關鍵,不能盲目評估,也不能交叉評估,在自己沒有找到自己最信任的艾滋病感染風險評估醫生以前,寧可不要去評估。很多恐友總覺得自己找的人評估越多越好,其實在後面才猛然發覺,這才是最昏庸的一招。甚至有的恐友都自己在網絡上到處評估成為了一種慣性,其實他自己也是知道自己不用再進行評估,但就喜歡繼續評估,事實上這是一種指代了,這時候單純的艾滋病感染風險評估已經變成了另外的一種需求,在我們做恐艾干預脫恐的時候,這個詞語被稱之為客體轉移。大概意思是剛開始是藉希望於一種安全信號,後來會泛化到更多的需求,可以稱之為泛安全信號,實際上這個時候和艾滋病感染不感染已經沒有什麼關係。這種情況類似於艾滋病抗體檢測。所以在進行艾滋病恐懼症脫恐的過程中,艾滋病感染風險評估和是否進行艾滋病抗體檢測都是十分神聖和重要的,不是說隨意就可以促成甚至濫用。瘋狂高頻率的進行艾滋病風險評估以及去進行艾滋病抗體檢測,都被認為是有抑制脫恐的嫌疑。很多恐友都非常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問了很多權威的艾滋病專家,並沒有脫恐成功,甚至有的為了進行安全信號的彌補,還擔心是不是專家本人在溝通,是否需要和專家進行實地或電話一對一評估等等,這些都是屬於過度濫用艾滋病感染風險評估的權利。其實歸結於一句話,那就是認定唯一一個的專家,切切實實在艾滋病相關領域做出了成果的專家,信任他,然後做僅有一次的評估也就行了。如果因為自己不完美的信念又有反覆做評估的衝動,那已經不是艾滋病感染風險的問題,而是可能的焦慮強迫以及是否其他心理因素導致的一些衝動性行為呢。

恐艾症患者如何脫恐 遠離網絡信息杜絕亂搜亂問

攜手抗艾 重在預防

針對於是否存在著多少週轉陽的問題,這個作為個案探討沒有什麼意義。專業的就交給艾滋病臨床或疾控醫生就行了,如果覺得不信任醫生有強迫的可以直接詢問國家級相關的艾滋病確診實驗室以及國家或省一級的血液中心,這個數據他們都是有的,但是如果把這樣一個極度小概率事件的問題匹配給自己,在我們看來還是因為是人格某些方向上的缺陷,或者說是在成長環境中某一種優秀的人格特質並沒有得到培養或提高,以至於在一個刺激源下就不斷被放大。所以一旦當艾滋病醫生都已經開始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去聯繫心理醫生的時候,作為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就應該開始著眼於調整自己的行為意識等相關模式。如果還是強迫性的選擇“一根筋”式的脫恐路線,這不僅為艾滋病醫生和網絡志願者帶來極具負能量的消極影響,也是在給自己的脫恐規劃使絆子。也許一個艾滋病恐懼症患者通過正確的恐艾干預流程體系下來,或許在幾個月時間也就真正做到恢復了,反而是一直扭住艾滋病不放,讓艾滋病毒來為自己的心理障礙買單和背鍋。那麼最終受到極大生活工作影響,甚至有的出現神經性病變,引發精神疾病的最終還是落到自我的身上。

所以但凡想認真脫恐的恐友,減少在網絡論壇上的溝通頻次頻率,這樣的負強化帶來的是不穩定的基礎被堆砌。艾滋病風險評估就交給專業的艾滋病防治的專家,心理障礙的評估就交給專業的心理治療或諮詢機構的專家。以自助學習成長的前提下,有不懂的就找那麼自己最信任的那麼唯一一人進行諮詢,知識體系和干預方法都是相對統一,杜絕交叉使力,這樣方能做到脫恐效率的極大值。畢竟艾滋病恐懼症脫恐看似是進行艾滋病風險評估或者進行艾滋病抗體檢測後就可以完成,可是事實上,大部分恐友恐了一年,二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請教的艾滋病醫生不下五百人,進行的艾滋病檢測不下幾百次,然而為什麼還沒有真正走出陰影呢,這是每一位真正想脫恐的恐友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和方向。

恐艾症患者如何脫恐 遠離網絡信息杜絕亂搜亂問

不在網絡亂搜亂問是最好的方法

最後感謝全國每一位給汶川地震予以幫助的人們,最後也感謝每一位給予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發展關注和支持的人們。輪迴之道,自然之道,總會有我們普通人無法悟出的規律,高深和精妙,願好人永遠幸福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