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上次我們說到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多是出於無奈,但除了外界因素,我們是不是還應該更加深入地去分析一下日本人,這一特殊種族在其所崇尚文化的影響下所形成的全民性格。

1941年12月7日,滿載著彈藥的日本海軍艦隊遠涉重洋,對美軍的太平洋海軍基地發動偷襲,致使美國海軍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宣佈對日作戰,並將這一天定為國恥日。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上回我們說到,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美國對日本採取的戰略物資禁運策略導致的。畢竟麼過作為當時世界的超級軍事強國,就連不可一世的希特勒都不敢公然與其為敵,日本敢冒著如此大的風險去招惹美國這頭睡獅的這一舉動,背後所帶來的利益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時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1884年他出生在一個沒落已久的武士家庭,因為其父親在56歲的時候才有的他,所以取名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自幼聰明過人,曾參加過包括對馬海戰在內的很多戰爭,並對當時的艦隊司令員東鄉平八郎充滿崇拜敬仰之情,小山本五十六發誓要像他一樣為天皇陛下建功。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1923年,39歲的山本五十六遠赴歐美留學,他時常出沒於歐洲的大小賭場,常常斬獲頗豐,不久之後,山本五十六的賭技就傳遍了各大賭場,以至於他被當時有名的歐洲最大賭場摩洛哥禁止進入,他常說:”我的賭博秘籍就是要麼大贏,要麼大輸“。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這一賭徒思想直接影響了他日後的軍事戰略思想,那就是冒險注意,要麼收穫大勝,要麼苦嘗大敗。偷襲珍珠港這一事件就是山本五十六賭徒性格的最好體現,可惜啊,僅在一年多之後,山本就被美軍秘密部隊刺殺,而在此之前他苦心經營的日本聯合艦隊也在日本全面戰敗前走向覆滅。

美國羅斯福總統發表對日宣言後,極大地加快了日本法西斯滅亡的速度,並且在1945年遭到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原子彈轟炸,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這場以國運為籌碼的賭局最終以血本無歸收場。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但其實,日本民族的冒險主義思想並不僅僅體現在珍珠港事件上。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124年前——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戰、以及1904年的日俄戰爭。這兩場戰爭日本都是在不宣而戰的情況下突然襲擊,並取得了巨大利益。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通過中日甲午海戰勝利後與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逼迫清廷割讓包括澎湖列島(含釣魚島)、臺灣島在內的領土以及2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而日俄戰爭的勝利,正式確定了日本成為東北亞強國的地位,並致使腐敗的沙俄政權倒臺。依靠偷襲之舉頻頻得手,日本嚐到了大賭的甜頭。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尋找失蹤士兵為由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再一次彰顯了其深入骨髓的賭徒性格。那麼日本為何如此喜歡拿國運進行賭博呢?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其實,追溯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日本民族是一個及其矛盾的民族,他們表面溫順有禮,內心卻兇狠如狼;他們殘暴成性卻又嚮往美麗事物,放蕩桀驁卻又遵守禮節,貞烈而又容易背叛,無畏卻又怯懦。他們很在乎外界眼光,但一旦沒有把柄落入別人手中,他們就兇貌畢露,進而不斷犯罪,鋌而走險。這種複雜且矛盾的性格特點導致了日本人很容易走向極端,前文中的山本五十六就是這種性格的代表——”要麼盡贏,要麼盡輸“。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那為何日本人會形成如此極端的性格特徵呢?讓我們再把目光放到更遠的唐朝,公元630年,貞觀四年,日本舒明天皇第一次遣使大唐,爾後日本便開始了長達264年的中國文化學習。可以說在亞洲的中華文明圈裡,日本是中國比較優秀的弟子,日本人也一直自詡華夏文明正統繼承者,可真如日本人所說的話,他們的性格就不該如此呀?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文化中,對於賭博的道德約束是極強的,賭博不僅僅意味著是一種惡習,更是被中華文化視為一種靠意外來掠奪他人錢財的方式,是典型的橫財。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賭博這種行為打破了古代所奉行的“高低、貴賤、尊卑”的原本不可逾越的界限。

所以賭博是違反了儒家思想所奉行的“禮”的,而“禮”正好是統治階級必須維護的核心道德標準。所以中國古代對於賭博一直是嚴刑峻法,與“偷盜同罪”。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隨著現代研究的持續進步,眾多學者對日本民族的起源研究為這一謎團找到了關鍵線索。那就是,日本民族的起源很可能是這個世界上人種混合最為複雜的民族,據研究數據顯示,日本人的基因裡面混合了澳大利亞人種(棕色人種)、黃種人、白種人、尼格力陀人種(矮黑人種),而並不是他們自稱的“通古斯棕色人種”。縱觀世界範圍內,日本人的基因裡所含的矮黑人的基因是最高的,達到了34%,超過了菲律賓和新幾內亞等南亞這些矮黑人種的起源地。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雖然根據人類學家的基因追蹤研究顯示,最早抵達日本群島的人種是的確是通古斯人種,他們與澳洲毛利人,朝鮮韓國人,東北亞的漁獵民族有很近的血緣關係。但他們在後來抵達日本群島的懂東南亞遷徙而來的矮黑人種發生的資源爭奪戰中落敗,被放逐到了偏僻的北海道,成為阿伊努人。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許多出生在日本本洲、四國、等島嶼的國民看不起來自北海道人。今天,日本的阿伊努人總數不到25000人,已經成為邊緣化的種族。由矮黑人種建立的彌生文明,取代了通古斯棕色人種建立的繩文文明。

為什麼叫做矮黑人種?因為他們的身高真的很矮,男子平均身高為1.53米,女子平均身高為1.42米。從血緣上來看的話,作為矮黑人種的日本人,和菲律賓人,馬來人,新幾內亞人的血緣關係更近。而自從矮黑人種建立了彌生文明後,中國古代便開始稱呼日本人為倭人(倭意為猥瑣矮小)或倭寇。

從侵華戰爭到珍珠港,深挖日本國民性格

二戰結束後,大批白人湧入日本,使得現在的一些日本人的外表具有白人的特徵。這個結果對一直自詡為華夏文明繼承者的日本人來說是赤裸裸的打臉,從明治天皇時期日本就包裝自己,什麼天照大神之子,大和民族,現在來看完全就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而編造的謊言。

而對日本有著極其大量研究的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在其對日本的研究文獻中這樣寫到:“日本的風俗習慣與太平洋島嶼上的一些原始部落十分相似,這些部落或位於馬來群島,或在新幾內亞,又或是波利尼西亞”。

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日本對生殖的狂熱衝動和極度崇拜,以及深入骨髓的殘暴狼性,這些性格特點在其他的矮黑人種身上都能找到。

那麼這就完美的解釋了日本人的國民性格為何與華夏文明圈格格不入,日本人表面的溫順美好只是他們的虛假面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