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而又不膚淺的說說馬克思

1他從哪裡來

1818年5月5日,在這個日期雙重疊的吉利數字裡,大鬍子叔叔在萊茵省特里爾市降生了。從當前的地理版圖上來看,他是德國人,但是從當時歷史環境而言並非如此,特別是從內心的歸屬上,馬克思更願意自己是一個法國人。特里爾本身屬於法國,但是1815年拿破崙被神聖同盟擊敗後割讓給了普魯士。

整個歐洲的歷史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猶太人的血淚史。不像他的國籍那麼混亂,馬克思的血液裡留著非常純正的猶太基因。猶太民族裡有種精英階層叫拉比,負責猶太教經典和律法的解釋與傳達,馬克思的父系有五代就是猶太拉比。在那個鄙視猶太人的歐洲,他們除了可以經商外是不能當公務員和律師的,拿破崙來了後去除了這些陳規陋習,正因此,馬克思的父親成為了一名引以為傲的律師,也因此,拿破崙敗了後他爸為了繼續當律師,不得已改信宗路德教,這對於拉比出身的猶太貴族而言無疑是恥辱,為此從感情寄託上來講,馬克思一家很想當法國人,特別是當拿破崙的子民。中學時馬克思還專門寫了一首《陵墓曲》的長詩獻給這個科西嘉島小魔王。

2有才富二代

很多人認為馬克思家只是殷實,遠算不上有錢。要是單憑他父親的收入來講此言不虛,但是加上他媽那絕對是神一般的土豪,他姥爺家不論往上追溯到第幾代,統統都是歐洲的大拉比,看清了是歐洲的不是猶太的。這種名門望族經久不衰,既隨著時間沉澱聚集了巨量財富,而富能過三代背後也必然有著極其良好地家風和教育。馬克思母親罕莉亞帶過來的嫁妝絕不是現在的有錢人所能比,看來馬克思他爸肯定很帥。更牛的是馬克思還有個姨媽叫索菲亞,他有個老公叫菲利普,是不是很熟悉,不錯,現在你用到的剃鬚刀到眾多家用電器等超級品牌飛利浦就是人家的。

話說家有三家富親戚,窮也不算窮。可馬克思未必是,1872年《資本論》出版,印刷費需本人墊付,馬克思便跟他表兄菲利普借錢,菲利普很重視,給他秒回微信:“作為表兄弟,談錢傷感情。我們猶太人重視錢也重視學問。像你這樣的大學者,啥資助也會有,但鑑於你的立場,沒法借給你。”

3我是一個公民

大一有門必修課叫《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其中一段名文節選自《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那是馬克思15歲的大作,什麼是牛人,從小到大到死後走哪都有人家的傳說。這篇驚呆了老師的文章論述了“公民”與“市民”的區別,“如果一切從個人出發,那不過是個市民,一切從錢出發,是夏洛克式的猶太人,而一切從別人出發、從共同體出發,才是公民”,毫無疑問,馬克思是純粹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公民。

4批判祖師爺

22歲,馬克思獲得了博士學位,放到今天博士在四線學院僅住房補助就有七八十萬。他的論文題目《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之區別》,後來引起黨zheng風運動的批判理論根源在此,在這裡他開創性的建立了批判理論,他很多觀點的表達都是通過對他人觀點的批判而闡述。我的目標不是傷你自尊,我的目標是傷你自尊同時炫耀我自己。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是人本身。

他喜歡黑格爾,寫了《黑格爾哲學批判》,《資本論》原名叫《政治經濟學批判》,後來馬克思覺得名字太長一點都不酷,才改名《資本論》。

5大學風流人

1836-1843年,馬克思在柏林大學加入了一個俱樂部叫“青年黑格爾派”,該俱樂部辦了份報紙叫《萊茵報》。其中有個人叫康普豪斯,1848年當了普魯士總理後第一件事就是請馬克思入閣,可馬克思笑著揮揮手,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給拒絕了。後來另一位普魯士總理也盛情邀請過馬克思,他叫俾斯麥,結局一樣。馬克思一生有無數次做省部級幹部的機會,可他都微微一笑,誰也不尿。只因為他是公民,不是市民。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大學是人生中極重要的一站,它決定了你的起點,你未來屬於何種層次,這也是唯一廉價不拼爹公平競爭的平臺。所以千萬別看不起高考。

在“青年黑格爾派”理,馬克思和周伯通一樣愛上了小蜜蜂,認真的思考蜜蜂的活動和人的勞動有什麼不同?馬克思得出結論:勞動是把人頭腦中的法則加諸物質世界,也把法則加諸人的意志,即勞動創造了世界,翻過來世界構成了對勞動者的壓迫。現代社會的不平等並非簡單源於剝削暴政,而是依賴於社會。人類為了和諧群居不得不制定法則,這些法則背後的不平等被人們不以為是的接受。

6迎娶白富美

這個勞動造就壓迫的理論讓馬克思思考的很迷惑,甚至有可能走向阮籍和尼采一樣的癲狂,幸運的是,燕妮出現了。

燕妮家比馬克思他媽還高貴那麼一點點,燕妮的舅舅是英法七年戰爭中英軍總司令,他家世代伯爵,威廉王妃就是他們家族成員。怎麼形容他們家牛,看過《冰與火之歌》的就知道,每個王國首領都有自己的家族徽章,這需要得到國王的首肯,小拇指努力半輩子才被允許以小鳥作為自己徽章。燕妮家就是擁有徽章的家族,馬克思有位大舅子是普魯士的內務大臣。像馬克思他媽一樣,燕妮也帶來了很多嫁妝。

不過馬克思是典型的敗家子,再有錢也經不住面子的折磨。馬克思和燕妮認為朋友間的友誼應該是純潔的,不能沾有銅臭味。為此他們在家裡總是放一籃子錢,誰去他家都可以自由索取,像極了開生日party的王思聰吧,那聚會蘋果手機免費拿。大學時,老師告我們說讀馬克思會讓一個人胸懷寬廣,可我們首先得找個好岳父啊。

有老婆了,人也就不那麼閒的蛋疼天天思考小蜜蜂了,婚後,馬克思謀得人生第一份職業,給《萊茵報》寫文章,由於會罵人,很快就混得當了主編。幹自媒體的都明白,當你粉絲數量急劇飆升時,估計網監中心也就盯上了。何況馬克思這種二楞青年,在普魯士的大地上,站在法國人的立場罵俄國沙皇,自然被驅逐出境。百度剛剛離職的副總裁李叫獸,當時就是為了獲取知名度,辦了一個公眾號,每週只發表一篇營銷類文章,最後獲得眾多大V青睞,被李彥宏一個億收購。看來,年輕人要想出人頭地還是得會編故事。

8愛情小手冊《巴黎手稿》

馬克思被趕出德國後來到巴黎,此時在愛情上有燕妮的滋潤,精神上卻有黑格爾的薰陶。與黑格爾不同,馬克思認為物質利益推動了社會發展,市民養活了貴族,貴族卻鄙視他們。他站在對黑格爾批判的肩上,創造性的將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合二為一,並自始至終的稱自己是黑格爾的學生。

在巴黎,馬克思除了批判黑格爾外,還寫下了著名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這裡馬克思提出了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源泉,資本家剝奪了勞動者創造出的財富,共產主義就是要維護勞動者創造出的財富,將私有財產關係普遍化。

在《巴黎手稿》中馬克思講道:“發明和使用機器是工業社會最大的進步,不過正像並非工人支配機器,而是機器支配工人一樣,如今是機器日益支配和掌握著人的命運。”看著當前人工智能的崛起,尤其深度學習的阿爾法狗擊敗人類最後一個高智商遊戲,不得不驚歎馬克思的遠見。

《巴黎手稿》也是一部愛情哲理書。他認為把人們深深結合在一起的力量是愛,成年人之所以要用勞動創造價值,就是因為愛背後所承擔的責任,要用這些價值去維繫愛,這些愛可以是親情、友情,亦或愛情。

我們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對世界的關係是一種人的關係,那麼你就只能用愛來交換愛,用信任來交換信任。你對人和自然界的一切關係,都必須是你的現實的個人生活的、與你意志的對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現。如果你的愛沒有激發對方對你相似的慾望,那麼你的愛蒼白無力,是個人災難的開端。

9好基友恩格斯

咖啡,作為舶來品一直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存在於中國,星巴克等眾多咖啡店的遍地開花,咖啡不只是文藝,也成了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象徵之一,也成了青年文藝的最佳相親場所。傳聞北京中關村有家咖啡店,坐滿了形式各異創業者,開口就是幾千萬風投,閉口就是引領潮流。巴黎範尼大街也有一家咖啡館,那兒的咖啡伏爾泰喝、盧梭喝、拿破崙也喝,但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是毛毛雨。1944年8月,兩位大鬍子叔叔在此約會,從此徹底改變了全球的政治版圖,也讓這座咖啡館永久載入史冊。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恩格斯是同周總理一樣的完人,絕對是所有女性的夢中情人、所有男性的崇拜偶像。開著廠子、養著寶馬、抱著美女,時不時發幾篇驚世之作替無產階級吶喊幾聲,有才有錢有同情心。因為是個商人,所以恩格斯的現實主義情節更為務實一些。

馬克思做事比較拖延,一本《資本論》前後延續二十多年僅完成第一卷,與出版社的合約期限一拖再拖,最終或者也沒見著自己稿費。他主張萬事俱備再開戰,堅持先打掃乾淨牛圈再幹活。於是今天批判鮑威爾、明天批判施睇那、後天批判蒲魯東,恩格斯本著有架一起打的原則,馬克思讓唾誰他就唾誰,當然這些人也因禍得福,因為要是沒有兩斯罵他們,他們頂多是歷史長河中一粒泥沙,無聲無息。由此見之,對手決定著你的層次。

恩格斯雖說富二代,但並未掌控家族企業,只是不擔憂房車而已。他領上工資後,每個月資助馬克思10英鎊,每月還房貸的同志應該能深切領悟這月供中蘊含的綿綿深情。沒事幹他倆就互相發微信說情話,一旦沒回信就彼此茶飯不思。1866年2月20日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我們之間的這種友誼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對任何關係都沒有作過這麼高的評價。”

馬克思睡著後,《資本論》僅完成第一卷,遺留的手稿不只字跡潦草,有的跟小學生一樣灑滿了咖啡,恩格斯連猜帶蒙的將這些手稿編成了《資本論》第二、三卷,從而很多共產主義接班人們就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兩小無猜形同一人。事實他倆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復旦大學網紅教授陳果講真正友誼是無心的——無功利之心,誰也不圖誰什麼。好的感情不談錢,但錢無疑是好的感情驗證物,能經歷時間和愛情的友誼必將長存。站在年輕人交友角度,這種現世中超越武俠情懷的友誼不得不令後生青年仰慕。

10共產黨宣言

1845年,馬克思又罵人了,這次罵的是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威廉惱羞成怒給法國國王路易發了個微信,結果是被法國趕了出去。這是馬克思尷尬了,他發現此時他成了敘利亞難民,整個歐洲幾乎沒人願意收留他。好在比利時國王奧波德一世還有仁慈之心,但要馬克思作書面保證,不再發表任何時政作品。

顯然馬克思不咋厚道,當面對天發誓,隨後就召喚來了恩格斯,併成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在1848年還發給自己的公司造了些廣告宣傳單,名字是《共產黨宣言》。在不少大學,學馬克思主義相關專業的,幾十頁的《共產黨宣言》是要求全文背誦的,其地位可見非同一般。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有些東西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人走茶涼,反而會在一次次危機中被世人重新認識他的價值、驚異於它耀眼的光芒。無疑,《共產黨宣言》就是這類東西。《共產黨宣言》主要講了啥?凡人真不敢妄下評語,在這本字字珠璣的小冊子裡,每一句話都能展開闡釋為一篇論文,當前高層的每一決策都能在其中找到施政影子,無意中不期而遇的危機在其眼裡就是未卜先知。對他的理解就是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中蘊藏的博大真理非三言兩語能說清,也非他人可以簡單告知,隨著時間的沉澱、閱歷的增長、歷史的演變還有可能得出歷久彌性的見解。

《宣言》對資產階級進行了捧殺,先捧起來再殺了。資產階級在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但隨之否定了資產階級。這個彷彿用法術創造瞭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即資產階級沒有能力控制它所喚醒的磅礴生產力。

人與人之間因為愛組成了社會,但在資本的異化下,愛蛻化為購買力,貧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馬太效應也愈發明顯,各國的基尼係數均逐步增加,兩極分化演變為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沒有獲得相應的自由,取而代之的是購買慾望快速提升,加上信貸資本的槓桿,市場的供需調節週期性失靈,過度消費不停引發金融危機。2008年美國次貸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全球掀起了新的馬克思主義熱潮,今年起高層把穩房價作為首要任務,背後目的就是逐步消化房產形成的金融泡沫和政府部門過度舉債積累的債務危機。

慾望面前人們的權利是平等的,正是慾望的平等構成了人類的自相殘殺。蘇聯是失敗的根源在於曲解了馬克思主義,他不是去豐富市民所需要的物質來逐步奠定自由的根基,而是妄圖壓制人們的物質慾望去超越資本主義,這種反人性的滅人慾必然是條通向深淵的捷徑。

11曲解的暴亂

康德想當然的認為紛爭不是人的本性,而是動物的本能。他期望建立“全球公民社會”和國際法。可殘酷的事實是,從聯合國建立後凡涉及大國根本利益的,均如泥塑再想一般百無一用,近期刷屏的敘利亞聯合國代表落寞的坐在場外聽憑他人對自己命運的裁決,可見紛爭才是人的本能。《共產黨宣言》的爭議之處就是將這種紛爭正義化。

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佈:我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面前瑟瑟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最後一句業已成為經典,出現在各個版本的分手自我安慰語錄中。根據這段話,鄧小平同志講:“階級鬥爭不是馬克思的發明,無產階級專政才是馬克思的發明。”可謂一語中的。

《共產黨宣言》最主要的闡述是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簡要講幾點:剝奪地產,這點我們做的可是無懈可擊。拍賣土地、推進房價,一邊房住不炒,一邊土地財政依賴性越來越強,端的把馬克思主義路線走的青出於藍勝於藍;沒收反動派財產,為國家建設需要的資本做原始積累;壟斷銀行,信貸收歸國有;工農結合,消除城鄉二元雙軌制。是不是很耳熟,新聞三十分裡都是天天講、月月講。這就是偉大導師,哪怕我在牆上掛上百年,我的猜想仍是你們遵照不誤的藍圖。

12馬克思的黃道年

1848年,是馬克思的黃道年,米蘭、柏林在馬克思的影響下爆發了革命,什麼是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就是夜不歸宿、忙著開會。天天干革命,那會又沒手機,燕妮擔心半夜外出尋夫,結果被當妓女給抓。這徹底惹惱了馬克思,他帶著燕妮偷偷去了普魯士科隆。而此時法國也爆發革命,把那個把馬克思趕走的路易推翻了,順手給馬克思發了個微信:“你永遠是法國人,我們等你老人家。”結果馬克思沒去。

馬克思認為自己的使命是全歐洲,他就在革命最前線辦了份報紙——《新萊茵報》。《新萊茵報》是股份制有限公司,乾的事說的話卻是沒有底線的,他們自己都心虛,裡面不論老小從編輯到印刷工人腰裡都別一支槍,主張用暴力手段維護自己生生不可侵犯的私有財產。顯然這都是徒勞,普魯士軍隊三下五除二全給俘虜了。

凡是雁過,必留痕跡,結局雖然徒勞,但讓馬克思和《共產黨宣言》成了當年最大的網紅,整個歐洲的窮人、仇富階層都把他視為偶像。但這同時也讓各國的國王找到了禍亂之源、始作俑者,我們給你和你老婆家族好吃好喝,何曾虧待過你,你卻活脫脫是個白眼狼。殺你千秋罵名,不殺後患無窮,那就只能讓你有多遠滾多遠了。但此時歐洲大陸已無立錐之地,馬克思簡單拍拍身上的灰塵,振作了下疲憊的精神跑去了倫敦,這一呆就是34年。聖人都是相似的,都累累若喪家之犬。

需要標註一下的是,那年秋天馬克思才31歲。而立之年,他著作等身,引發歐洲兩次革命,一部《共產黨宣言》更是名傳千古,生生不息。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均算大成,雖說是豪放的開頭,佛系的結局,但一切流沙都是未來平原的積累,真正改變歷史的《資本論》在豐富人生閱歷鋪墊下開始走上歷史舞臺。

13艱難苦恨情路長

天天搬家,創業失敗,揮霍錢財,馬克思去了倫敦可謂貧困交加,可也總不能沒皮沒臉的和人要錢,於是又幹了老本行給報紙投稿寫文章,其中關於中國的最多,有15篇。在這裡他把發達國家的城市和工廠比作資本主義的客廳,廣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是資本主義的後院,資本主義的崩潰不是客廳裡發生的巷戰,而是由於後院起火。奔走倫敦100年後,天安門城樓的一聲告知,向世人展示了什麼叫目光如炬。

屋漏偏逢連夜雨 ,船遲又遇打頭風。剛到倫敦的馬克思窮達到了人生中的一個巔峰,外衣進了當鋪只能在家當宅男,沒錢吃肉稀飯鹹菜。他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想著讓房東老太太把他掃地出門,這樣就順理成章的免去房租了。最大的打擊是他的女兒出生才一年因為營養不良便夭折了,他徹頭徹尾的淪為了無產階級。

日子困頓,但也並非索然無味,不經意中總有點風花雪月,馬克思和《廢都》中的老作家一樣,同自己保姆發生了點不足以為外人道的事,但紙包不住火,因為懷孕的女人就像馬克思的才華一樣終究會被人發現。這時燕妮在重重打擊下瀕臨崩潰,那麼有錢嫁了個也算有錢的,幻想是強強聯合,未曾想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就是遠方的苟且,想著知足常樂,畢竟男人還對咱好,結果也婚姻不忠,作為母親,連子女都未能保全,世界可曾有溫馨之處。回孃家吧,當年爸媽不讓嫁自己不聽老人言,哪還有臉回去。那時候燕妮一蹶不振,喜怒無常是家常便飯。好在有朋友,人生永遠不算輸,何況還是有錢的好朋友恩格斯。危急之際,恩格斯勇於站了出來,摟著孩子嘴角抽搐地說我有後了,好在恩格斯熱衷偷情、豔遇無數,這個善意的謊言成功欺騙了燕妮一輩子。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有一個偉大的女人,燕妮一生雖無豐功偉績,但作為名門閨秀由奢入儉,她所受的委屈、經歷的打擊、父母的不忍、周遭人的奚落絕對非常人所能感悟,尤其是漫長望不到曙光的歲月她對馬克思的寬容,對愛情的執著,稱為賢妻良母絕不為過。她一生堅強未被苦難壓倒,三次經歷喪子之痛,患肝癌後,以驚人的剋制能力讓生活少些悲涼氣息,使鵝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她能認識到自己身邊這個鬍子渣渣的男人筆下磅礴的力量,不為一時困窘而抱怨不堪,相反她夫唱婦隨,在馬克思和出版社之間架起一座堅固的橋樑,維持著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也維持著人類社會發展的火種,可以說沒有這個女人,就沒有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奪目光彩。

14吹盡黃沙始到金

倫敦34年的潦倒生涯中,馬克思主要精力放到了《資本論》的寫作中,但是由於謀生的需要,寫作時常中斷。1859年,馬克思寫出《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冊,他熱情洋溢的預言此書將成為未來數年暢銷書,一夜暴富的機遇讓燕妮也心聲悸動,結果看完後對馬克思徹底失望。好在才是開始,但也壞在才是開始,因為學術是最奢侈的投資,這般鴻篇鉅著需要專職寫作,但馬克思的窮困顯然不具備此等條件。

1862年,馬克思沒辦法給他飛利浦的衣服寫了封信,那時英國一普通工人一年累死累活才賺40英鎊,他姨夫給了他120英鎊,讓他把常年積累的債務利息還一下。1863年,他世代歐洲大拉比的母親給他留了一筆1000英鎊的遺產,他比利時創建的社團有個會員叫沃爾夫,去世前將馬克思作為自己唯一的遺產繼承人,有838磅。這得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不要老婆孩子,光要馬克思呢,不得不承認基友多了路好走。而馬克思這麼多年經濟學知識在此刻靈光乍現,他買股票了,還賺了400英鎊。如果把《資本論》看做電影,那劇幕要感謝的單位估計得好幾個版面。

就這樣一邊借錢一遍蹭遺產,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寫完了,但不幸的是遺產也花完了。對這本嘔心瀝血的著作他也知道其歷史分量,為此恩格斯給他買了張站票,乘著英吉利海峽的晚風來到了漢堡。漢堡的書商未曾迎接馬克思,普魯士鐵血首相俾斯麥的信到了,許諾馬克思進財政部或者人民銀行。不得不佩服當時的情報工作,側面也印證出馬克思一生一直為世人所矚目。但馬克思看後就讓他隨風飄進了大海,此時應該特寫加慢鏡頭。

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最喜歡嚴回,說道“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人經歷窮苦並非值得稱讚,那是生活所迫,但能在快淹死時不抓稻草,能富貴時棄之如敝履,窮且益堅,不飲盜泉水,方值得為人所稱道,毫無疑問馬克思是這類人代表。而讀懂馬克思的,不只有恩格斯、列寧這樣的共產主義接班人,也有俾斯麥、巴菲特這樣的大資本家。

晚年馬克思心無旁騖,錢不是問題,時間也不是問題,在倫敦一座大房子裡專注於《資本論》這座經濟學大廈的構造。他寫了很多,手稿堆成山,與此同時,馬克思也即將油盡燈枯。1881年,那個跟隨他一輩子顛沛流離的燕妮去世,隨後他的小女兒也與世長辭,這對風燭殘年的馬克思來講都是致命的打擊。

1883年3月14日中午,馬克思長時間寫作後打算午休一下,當下午恩格斯例行拜會時卻發現馬克思永遠的睡著了。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這個偉人逝世所留下的空白,隨著時光的推移,被整個世界日益沉重的感受到。斯人已逝,但路仍漫漫遠兮,他所留下的浩如煙海的草稿始終臥在他的書桌未被世人熟知,此時好基友恩格斯知道自己身上所承擔的重責,未來他估計得5+2、白加黑,在黑暗的世界裡將導師的思想彙編成冊,為這世界的前行升起一輪不落的朝陽。

天才加富二代的組合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摸索出科學的變革走向,照亮了人類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而這段友誼也為世人所感嘆。我不只懂你,我更願意在你巨大的陰影下心甘情願做你忠實的信徒,做你的傳道者,雖九死而無悔。

15哲人其萎,思想長存

馬克思不論在世與否,總有人知道與他相關的每一物品隨著時間流逝其價值將成幾何倍數增長。他睡著後,那些字跡潦草廢紙一般的手稿成為了能夠稱霸江湖的武林秘籍引得眾人紛搶,他的表兄弟即飛利浦第二任掌門人四處收藏馬克思的手稿,二戰結束後,蘇聯作為戰勝國在戰敗區搜刮搶掠時,其中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將馬克思的手稿從荷蘭、德國轉移至莫斯科。誰拿到了他,誰就掌握了通向人類未來之門最原始的鑰匙。

120年的時間裡,他從未淡出過人類視線,即使在社會主義最為衰落的20世紀末,仍在BBC的“千年思想家”網上評選活動中高居榜首。一週前,在他的出生地特里爾由中國贈送的5.5米高的馬克思雕像注視著全球遊客,海格特公墓旁時刻擺滿了後人們充滿敬意和愛慕的鮮花。任憑時代風雲變幻,不論是工業革命、計算機革命,還是當今的互聯網浪潮、人工智能興起,他的理論仍能與每一時政熱點相契合,一針見血的從紛繁複雜中找出問題的本質,化繁為簡的提出切中時弊的解決方案,真理的奪目光彩永無黯淡。

2008年美國信貸危機不僅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還在資本主義掀起新一輪馬克思熱潮,在紐約百老匯大街的書店前,人們排隊購買資本論,旁側海報上寫著:“馬克思說的都應驗了。”其《資本論》第一卷《所謂的資本原始積累》中論述道:

在所謂國民財富中,真正為現代人民所共有的唯一部分,就是他們的國債。因此,一個國家的人民負債越多就越富這個現代學說是完全符合邏輯的。公共信用成了資本的信條。隨著國債的產生,不可饒恕的罪惡,已不再是褻瀆聖靈,而是破壞國債的信用了。

從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確立起,美國就成了全球做大的資本家和負債者,貨幣的發行權掌握在美聯儲手中,而美聯儲竟然是一個私人結構。1910年摩根和他討厭的洛克菲勒叫喚了另外四個大亨在一座小島打鴨子,鴨子沒打著,成立了美國的貨幣發行機構。隨後數位美國總統為扭轉局面試著推進貨幣改革,均無疾而終,肯尼迪還為此莫名其妙的丟了性命。

20世紀80年代末,為了遏制日本的崛起,美國逼迫日本在貨幣升值,從此日本開始了失去的二十年。20世紀末,索羅斯利用匯率掀起了東南亞經濟危機,結束了亞洲四小龍快速發展的步伐。2008年老美次貸危機發生,全球經濟都得了非典。現今中國不遺餘力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遺餘力的將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目的就是擺脫以美元核心的美國信用體系的控制。上週起,為了應對美國加息,阿根廷連續兩次直接將銀行利率上調至驚人的40%,美國正是利用其國家信用和貨幣體系,讓全世界為美國人民的高消費高負債買單。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說道:“他的思想和理念超越自己所在的時代,至今都是有效且有意義的。”

但馬克思從未反對過資本和市場,只是反對貨幣、資本被少數私人壟斷、操縱。同時《資本論》指出:離開實體經濟玩資本,一定會釀成經濟危機,離開國家建設、社會建設玩市場,一定會蛻化為叢林法則。

經歷過兩輪房產市場的高歌猛進,發生了很多看似理所當然卻又隱隱不安的事情。有人被債務壓死了,有人被騙局坑死了,中國實業的利潤率不到5%,實業難做,不如炒房成了全民共識。雲聯惠、易乾寶等p2p平臺的爆雷,茅侃侃、周建燦的無奈自盡,數十家上市公司的債券違約。春江水暖鴨先知,高層也深深理解馬克思的原文精髓,鉚了勁的開大印鈔機,拿資本對抗資本,化解金融危機。

顛沛流離而初心不改,貧病交加而矢志不渝。對馬克思的懷念,不只是關乎過去,更是為了塑造未來;不只是因為緬懷,更是為了回應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