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若改回古道由江苏入海,利大还是弊大?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自从黄河夺淮入海,淮河因与黄河水交汇而无法及时通过出海口而引起苏北内涝,逐渐形成洪泽湖,转而南下与长江汇合经上海而出海,致使整个江淮水系紊乱,每年一到汛期便要抗洪抢险,现在好不容易把黄河调到山东出海,淮河也重新挖了一条河出海,这几年也没什么大的洪涝灾害。但是黄河南下改道的话,会造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的黄河下游山东沿线的工农业和居民用水将失去来源,所以黄河或需要进行分流,将一部分清水流向山东,含沙量较大的水流冲向黄海,这样就两全其美了。不过由于现今黄河的水量还不够大,进行这样的分流或许有些勉为其难,期待将来能在黄河上游调水增加黄河的水量,比如红旗河或者朔天大运河将计划调一部分水入黄河,该方案或许就可以进行了。

黄河若改回古道由江苏入海,利大还是弊大?

我们知道,水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从黄河历史上的河道流域看,从南到北有多条不同路线,黄河每次改道,都是在原来基础上,自动修正调整路线,选择最佳自然水流弯折点,形成目前流路。说明目前的河道必定有其合理性。且经过一定的时间检验。而以前黄河从江苏走,把苏北地区原有的河道系统全部破坏了,淮河失去了原有的入海水道转到长江,由于黄河夺淮,阻塞下游河道,从而形成洪泽湖,由于其河道不稳定,造成面积巨大的黄泛区,江苏的徐州宿迁淮安盐城饱受其苦。目前,通过治理,江苏北部已形成相对完善合理的河流体系,如果黄河再从江苏入海,势必打破现有的平衡,江苏人民肯定是不会答应的。黄河现在由山东北部进入渤海湾,在我国的四个海域中,渤海是最小的一个海,不单是面积很小,而且渤海的海水非常浅,目前平均深度可能不足18米(上世纪90年代数据)深,个人预估在16米左右,要知道深水码头都需要30米深的港口,所以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目前沿海的码头每年都需要有清淤活动。

黄河若改回古道由江苏入海,利大还是弊大?

假如用一个适当的方法的话,可以先沿着山东半岛的北部的海岸线修建一条河道,将黄河水引至蓬莱市,也就是说将黄河口人为的定在这里,然后向北流入大海,到那时黄河中的大量泥沙就会向北沉积,山东半岛北部的几个岛就会因泥沙的作用连成一片,然后修建一座连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跨海大桥就会容易的多,大桥修建好后,东北与中原地区联系更加紧密,经济重现活力。其实目前黄河水流量已经锐减,在下游地区,除了发挥不多的灌溉作用,几乎很难发挥河运等其他作用,且北方普遍比南方缺水。从这一层面讲,也没必要把黄河向南改道。

黄河若改回古道由江苏入海,利大还是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