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市場亂象:業主抱團漲價合理嗎?是否違法?

新房和二手房交易市場是作為火熱,也是成交最多的,在新房商品房銷售中,政府大力出各種政策,比如限價等,來限制新房價格亂升,也用“購房搖號”的方式來實現“房住不炒”的理念。那麼二手房呢?二手房ZF有在限制嗎?

以重慶為例,重慶在去年出臺一項二手房限售政策,房屋未滿2年,不準交易。但是,在經過2017至今的價格飆升現象下,二手房市場愈加混亂,價格攀升嚴重。

據諸葛找房數據顯示,重慶5月二手房掛牌價持續攀升,5月末一週,二手房掛牌均價已達到12931元/㎡。

二手房市場亂象:業主抱團漲價合理嗎?是否違法?

樓市就是一座“圍城”,還沒買的希望跌,買到的希望漲。

之前,在諸葛找房買房交流群(加微信:cqzhuge,拉你入群)中,有看房網友提到,二手房業主多次毀約,買房不易,只要沒有簽約,沒有完成過戶,一切都是虛無。

為了讓自己的房子賣出高價,近日,杭州和南京出現了小區業主在賣房時聯合漲價的情況。根據網上流傳的幾份通告,杭州幾個小區業主內部達成有關本小區“上調二手房價”的共識,並提出了“二手房指導報價”。

這樣做,合法嗎?

小區業主聯合漲價:比市價高一萬

據中新網報道,杭州某小區業主群中的通告稱,“自2018年6月1日起,所有業主二手房指導報價如下:58000元-65000元/平方米。”

從該小區市場價來看,記者查詢某二手房交易平臺APP發現,該小區二手房掛牌價多在4.4萬~4.8萬元/平方米,最近的一套成交價也只有4.2萬元/平米左右。

也就是說,公告中提出的“指導報價”比市場價高了至少1萬元/平方米。

上述小區周邊一名房產中介告訴記者,據業主反映,在業主群中確實發過這種通告。但誠心賣房的主業不會受這種消息的影響,因為他們瞭解近期房子的成交價。

此前,南京某小區也被爆出業主聯合漲價的情況。

二手房市場亂象:業主抱團漲價合理嗎?是否違法?

專家:聯合漲價不違法,但沒法實現

那麼,試圖在賣房時聯合漲價,這樣的行為是否合法?

“這說明業主對於項目的增值預期較大,不願意價格下跌。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購房者對於價格上漲的想法是正常的。”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中新網記者表示。

但他同時指出,不正常的就是所謂價格聯盟,二手房買賣是自由市場,報價是自由的,業主期望通過此類業主群來實現價格的統一,其實根本沒法實現。

“更關鍵的是,價格是市場決定的,業主本身只可以接受市場的價格,各類所謂價格聯盟,是一種典型的炒房心態。”嚴躍進說。

北京雲通律師事務所主任閆兵告訴中新網記者,目前尚沒有明確法律依據能夠對業主聯合漲價的行為定性為違法。目前,與之相關的法律規範主要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但都是從調控行業或經營者的角度出發,並沒有直接對“消費個體”進行限制。小區的業主顯然不屬於法律規定的經營者或房地產行業從業者。同時,業主出售房屋是行使《物權法》賦予的處分權,業主有權自行確定價格,甚至基於自願組成個體集群確定私有財產價格。

但他也指出,基於《物權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該小區部分業主組成價格聯盟,制定的所謂“價格調控”措施也不具有任何法律強制力,小區內不願參與該組織的業主依舊可以自行確定房屋出售價格,任何組織均無權干涉其自由處分合法財產。

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嶽屾山向《中國之聲》表示:如果說是壟斷行業,或者是一些壟斷企業聯合漲價,可能構成壟斷行為。如果是一些還沒達到壟斷程度的經營者串通漲價的話,可能是擾亂市場或者說是不正當競爭,那麼這也是違規行為。但是作為業主的話,他只是處分自己的財產。因為個人出售房屋,買賣雙方有同樣的議價能力,不涉及到壟斷的情況,也不涉及到強迫交易的情況。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應該還不至於構成違規違法的情況。

在如今,二手房市場橫行的情況下,希望能有更多的政策來抑制炒房,還市場一個清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