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法國首都「藝術之都、時尚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四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三個分別為紐約、倫敦和東京。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城市中心座標為北緯48°52′、東經2°25′。廣義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4平方公里,人口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上塞納省、瓦勒德馬恩省、塞納-聖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塞納-馬恩省和埃松省七個省,共同組成巴黎大區,這片地區在古代就已經被稱作“法蘭西島”(ile-de-france),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100萬(2016年),幾乎佔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16年,巴黎的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7350.6億美元。

2017年8月1日,國際奧委會宣佈,巴黎成為2024年奧運會主辦城市。

認識法國首都“藝術之都、時尚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 巴黎

巴黎

巴黎主要旅遊景點:

1、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矗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神廣場,於1889年建成,當年建成後的埃菲爾鐵塔還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得名於設計它的著名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全部由施耐德鐵器(現施耐德電氣)建造。

它是世界著名建築、法國文化象徵之一、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巴黎最高建築物。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 。

埃菲爾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鐵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鋼鐵構件組成的——看起來就像一堆模型的組件。鋼鐵構件有18038個,重達10000噸,施工時共鑽孔700萬個,使用1.2萬個金屬部件,用鉚釘250萬個。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共用去熟鐵7300噸。塔分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臺,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

埃菲爾鐵塔2011年約有698萬人參觀,在2010年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2.7億人,每年為巴黎帶來15億歐元的旅遊收入。

認識法國首都“藝術之都、時尚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 巴黎

埃菲爾鐵塔

2、盧浮宮

盧浮宮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現為盧浮宮博物館,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佔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佔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

盧浮宮藏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斷臂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以上,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埃及和古希臘、古羅馬等6個門類。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

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

3、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是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凡爾賽宮所在地區原來是一片森林和沼澤荒地。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以1萬里弗爾的價格買下了117法畝荒地,在這裡修建了一座二層的紅磚樓房,用作狩獵行宮。二樓有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臥室等房間,一層為傢俱儲藏室和兵器庫。當時的行宮擁有26個房間,如今擁有2300個房間,67個樓梯和5210件傢俱。作為法蘭西宮庭長達107年(1682-1789)。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眾挾至巴黎城內,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至此終結。在隨後到來的法國大革命的恐怖時期中,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的傢俱、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1793年,宮內殘餘的藝術品和傢俱全部運往盧浮宮。此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才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

認識法國首都“藝術之都、時尚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 巴黎

凡爾賽宮

4、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即雄獅凱旋門,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

凱旋門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它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位於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廣場也是配合雄獅凱旋門而修建的,因為凱旋門建成後,給交通帶來了不便,於是就在19世紀中葉,環繞凱旋門一週修建了一個圓形廣場及12條道路,每條道路都有40~80米寬,呈放射狀,就像明星發出的燦爛光芒,因此這個廣場又叫明星廣場。凱旋門也稱為“星門”。凱旋門就位於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

凱旋門的設計人原來是夏格朗與賴蒙,因意見不合,兩年後賴蒙辭去,於是凱旋門最後按照夏格朗的設計完成。由法國國家古蹟中心負責維護修繕與管理。

5、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矗立在塞納河畔,位於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認識法國首都“藝術之都、時尚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 巴黎

巴黎聖母院

6、巴黎歌劇院

巴黎歌劇院全名為加尼葉歌劇院,以建築師沙爾勒加尼葉(Charles Garnier, 1825 --- 1898)的姓氏命名,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擁有2200個座位的歌劇院。巴黎歌劇院總面積11237平方米,是法國上流社會欣賞歌劇的場所,不管內部裝飾和外表建築都極盡華麗之能事。

歌劇院是由查爾斯·加尼葉於1861年設計的,是折衷主義登峰造極的作品,其建築將古希臘羅馬式柱廊、巴洛克等幾種建築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規模宏大,精美細緻,金碧輝煌,被譽為是一座繪畫、大理石和金飾交相輝映的劇院,給人以極大的享受。

巴黎歌劇院是折中主義建築的代表作,也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重要紀念物,劇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築風格,並摻進了繁瑣的雕飾,它對歐洲各國建築有很大影響。

巴黎地方特產:

1、法國大蝸牛:

一種可食用蝸牛。該菜一般是用蒜和黃油為佐料。由於蝸牛是帶殼的,所以上菜時有專門的叉子用來將肉取出。

2、法式雜碎:該菜一般是先把牛肉用原湯用中文火微煮,然後將肉切成片,裹上面粉,然後再微煎。微煎時一般加入檸檬和醃製過的刺山果花蕾。

認識法國首都“藝術之都、時尚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 巴黎

法國大蝸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