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難尋大板鯽不是餌料問題,是你沒有掌握它的「行蹤」

如果要問一年中釣鯽最好的季節,我相信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說春季好釣的是因為上魚速度快;說秋季好釣的是因為魚兒體肥;說冬季好釣的是一釣能釣一窩。但唯獨夏季,是大家公認的難!

夏天難尋大板鯽不是餌料問題,是你沒有掌握它的“行蹤”

那你有沒有想過,夏天的鯽魚為什麼難釣,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夏天的大板鯽為什麼難釣?

很多人通常把釣不到的原因歸結到配餌方式不對或者釣位不行,其實倒不是你餌料的問題,而是沒有掌握它的行蹤罷了。 今天這篇文章小飛不但要分析難釣的原因,更要給出良好的建議

夏天難尋大板鯽不是餌料問題,是你沒有掌握它的“行蹤”

1、春季板鯽多是為了產籽做準備,夏季產完籽以後對於食物的需求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得找一個安全的地方休息

2、對食物的需求降低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吃食物,不過別忘了夏季浮游生物是繁殖最旺盛的時候,大魚不缺吃的,沒必要犯險來近岸

3、不來近岸還有一個原因是夏季岸邊的水草枯萎了一大片,水草的消失意味著沒有安全的藏身之處,食物也相對減少

夏天難尋大板鯽不是餌料問題,是你沒有掌握它的“行蹤”

4、第四點我想大家最容易明白,那就是夏季光照強導致水面溫度比較高,只有深水區相對較恆定,魚兒和人一樣熱的時候納涼、冷的時候取暖

5、夏季還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小魚異常活躍,這個“小魚”不但指麥穗還有小鯽魚。

咱們不要主觀的認為大魚來了小魚一定會跑遠,如果一條稍大的魚碰到一大群小魚,也是要避讓三分的,最多也是和諧共處。

所以你會發現有時候小魚正在鬧窩,冷不丁就上了個大的。

還有一點,小麥穗多餌料就被消耗的快,咱們頻繁的提竿也容易使大鯽魚產生警惕,從這點上來說釣鈍確實是有必要的

夏天難尋大板鯽不是餌料問題,是你沒有掌握它的“行蹤”

看起來夏季釣到大板鯽的概率還真是小,但實際卻未必如此。

夏季釣魚既要看天也得看魚,魚的問題咱們已經說完了,如果你總結了上面5點就不難發現,大鯽魚主要問題是不靠邊。

既然不靠邊那就在深水,釣遠就行了。釣遠可不是從3.6到4.5這麼簡單,有條件的話用拋竿+串鉤是極好的,實在不行就找深潭而且旁邊還得有幾株草

夏天難尋大板鯽不是餌料問題,是你沒有掌握它的“行蹤”

看天是指什麼?當然是天氣和溫度。如果是下雨天,水中容易充足水溫降低魚兒活躍,此時不再需要釣深,只要守著進出水口等有活水、食物的地方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我個人認為只有下透雨後直接出釣或者還在下的時候出釣才有好收穫。

假設今晚下了一場暴雨那麼當晚出釣肯定沒問題,如果第二天邊下雨邊釣也沒問題,到了第三天放晴了再出釣還是有白板的風險。

夏天難尋大板鯽不是餌料問題,是你沒有掌握它的“行蹤”

如果太陽很猛烈,千萬不要固執想著非釣到不可,等到晚上夜深人靜再行動效率會更高。最好是白天打下窩料,晚上再下竿,往往第一杆就能中

文中圖片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由釣魚閣小飛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