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爲何做空美股?

他们为何做空美股?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新華社/路透/圖)

2018年4月開始,俄羅斯央行將其持有的美國國債,在一個月內果斷賣掉一半。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佈的信息,2017年俄羅斯央行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為1022億美元,2018年4月,俄羅斯人拋售了其中474億美元,剩下的持倉數量為2008年3月以來最低;相比起來,俄羅斯央行並只能算是個小戶頭,真正的大戶是日本、中國。

中國是美國最大債主,截止2018年4月,持有美國國債規模達到1.19萬億美元,日本排名第二,持有規模總計1.1萬億美元。但兩國也都在減持。2018年4月份,中國賣出了58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日本則減持123億美元,日本持倉數量為六年半以來最低。

與此同時,美國投資大師索羅斯和羅傑斯仍在持續看空美股。索羅斯從2016年開始選擇做空美國股市,羅傑斯則說“西方經濟最早2019年陷入崩潰”、並且比2008年情況更糟糕。

20年未見異常氣象

無論是否與之有關聯,但2018年4月份以來,美國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上,確實出現了20年未見的怪現象。

通常狀況下,美國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存在蹺蹺板的效應。基金經理們和投資總監們,在兩個市場之間跑來跑去,當股票市場大跌,人們減少股票倉位,轉而去買債券避險,使得債券價格上漲,從而讓基金的淨值還能繼續增長,而一旦風險消散,人們再賣出債券,把資金重新投入到股市當中。

所以,自1998年以來,每次標普500指數發生10%以上的大跌,美國30年期國債價格都是上漲的,除了1999年的一次例外,還有就是2018年4月前後的例外。

標普500指數在2018年1月到4月顯著下跌,但同期,債券價格卻並沒有上漲,反而也是一同下跌。

債券的價格與收益率成反比,而美國國債收益率通常被視作基準利率的標杆,與美國基準利率的變動方向也是一致的。

因此,國債收益率的變化影響到全社會的借債成本,從過往的歷史來看,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行,往往伴隨著危機。

1996年到1997年前後,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5%左右上升到7%左右,同期出現了亞洲金融危機;2004年到2007年前後,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以下上升到5%左右,隨後次債危機爆發;2011年前後,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又有一個小幅度的提升,同期出現了歐債危機。

自2016年以來,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再次進入上升趨勢,從2016年初的1%左右,提升到目前的3%左右。

“美國的債務水平遠遠高於中國,在2018 年 3 月結束的財政年度裡,美國前 12 個月的高收益違約率達到了3.9%。未來的12-24個月美國經濟很可能會衰退。” Stratton Street合夥人兼首席投資官Andy Seaman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們在倫敦管理債券基金產品,包括世界上首隻向國際投資者開放的人民幣債券基金。

估值達到歷史高位

香港一傢俬募基金的經理朱先生,管理著5億美元左右的基金,對美國市場憂心忡忡,幾個月前就已經選擇清倉觀望。

“做空美股確實不容易,許多人很早就開始做空美股,但都敗得很慘,不過感覺這次狼真的要來了。”朱先生說。

根據媒體報道,索羅斯從2016年開始做空美股,到了2017年1季度,依然在增加做空的頭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標普指數依然強勁上漲。

美國股市早在1934年就引入了做空機制,如果想在美國股市上做空,不僅可以融券,還可以利用期權、期貨、CDS等金融衍生品。

2008年次債危機之前,許多人敏銳博捉到了做空的機會。

根據Wind數據,自2006年開始,美國股市融券餘額突然開始飆升,融券餘額佔總市值的比例,從2006年1月前後的1%左右,迅速攀升到2008年初的接近4%,融券餘額總計接近4000億美元左右。

而截止2017年11月,並沒有出現類似2006年之後的飆升,融券餘額總計1532億美元,佔總市值的比例僅為0.67%。

但是,還是不斷有市場權威人士發言看空美股。

羅傑斯對媒體說,崩潰很快將到來,不僅比2008年更糟糕,並且“將是你一生時間裡最可怕的。更要命的是,各國政府這次將失去救援的餘地”。

美國股票市場也是依賴高槓杆,並且由於連續8年的大牛市,目前的槓桿率正處於歷史最高的狀態。

根據CEIC和Bloomberg的數據,截止2017年底,紐交所的槓桿率約為2.9倍。在2000年前後互聯網泡沫階段,作為歷史性高點的槓桿率為3倍左右。此後,隨著熊市呈現斷崖式下跌,2008年前後僅為1.5倍左右,但之後隨著美股牛市持續上漲。

美國老百姓對於公募基金和金融資產的配置也達到巔峰狀態。

根據Wind數據,美國居民部門的資金佔美國共同基金的比例,在2008年為48.24%,此後逐年提升,截止2017年底,此比例已經上升到54.62%,居民部門買的共同基金的總規模為8.68萬億美元。

2004年前後,美國老百姓把自己總資產的64%左右配置到了金融資產上,總額為40萬億美元左右,但是到了2017年底,美國老百姓已經把自己70%的總資產,都配置到了金融資產上,總計80萬億美元,買入了滿手的保險、公司股票、股權、存款、共同基金等。美國上一次達到70%這麼高的比例,是1997年前後。

截止2017年底,美國共同基金有68%的倉位配置在美國和外國股票上。

美國股票市場估值也達到了歷史高位。根據席勒市盈率(ShillerPE),美國股市當前的估值水平,為1881年以來的第二高,僅此於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破滅前的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