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樹皮布是一種無紡布,是以植物樹皮為原料,經過石拍或木槌工具打製成型以後製成的最古老的人類衣服原料。樹皮布見證了人類衣物從無紡布到有紡布的發展過程。我國漢代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的“榻布”,是有關樹皮布最早的文獻記錄。


樹皮布又稱納布、楮皮布、穀皮布等。海南島黎族樹皮布主要分佈在中南部黎族集聚區,包括三亞、五指山、東方等市及瓊中、保亭、陵水、樂東、昌江、白沙等縣。樹皮布製作技藝是以植物的樹皮為原料,經過拍打技術加工製成的布料的技術。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黎族樹皮布的歷史非常悠久,據古代典籍記載,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島便出現了樹皮布。由晉人裴洲《東觀漢記》一書可知,漢代已有用樹皮布做冠的記載,當時邊疆少數民族還以樹皮布製衣裳、被褥。古代文獻中所稱的楮冠、谷布衣,就是用樹皮製成的衣冠產品。由於樹皮布本身容易腐爛,難以作為歷史證據久遠留存,唯有製作樹皮布的工具之一--石拍被遺留了下來。

清代瓊州定安縣知縣張慶長(1752-1755在任)《黎岐紀聞》載:"生黎隆冬時取樹皮捶軟,用以蔽體,夜間即以代被。其樹名加布皮,黎產也。"而且在今天的白沙、昌江、陵水、保亭等縣博物館均收藏有樹皮布。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海南島的黎族先民在掌握了棉紡織技術後,樹皮布技術並未完全讓位於麻、棉製品,依然有人用楮樹皮製作墊單、衣服、腰帶等生活用品。這主要是因為樹皮原料豐富且易採集,黎族對其技藝已相當嫻熟,而成品又十分耐用。

黎族“縫樹皮為衣”有七個步驟:扒樹皮、修整、將樹皮放在水中浸泡脫膠、漂洗、曬乾、拍打成片狀和縫製。人們利用加工好的樹皮布剪裁縫製帽子、枕頭、被子、上衣、裙子、兜卵布、口袋等生活用品。儘管這一技藝分為若干工序,但所用工具並不多,其中以錘打工具最為重要。石拍是製作樹皮布的器具,也是樹皮布文化的標誌。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可以用於加工的樹皮有很多種,如厚皮樹、黃久樹、見血封喉樹、構樹等,已故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黃運英老人曾介紹,見血封喉樹是製作樹皮布的最佳樹種,用這種樹製作成的樹皮布不僅經久耐洗,而且柔軟、白淨。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在當時,見血封喉樹就如今天的橡膠、檳榔樹一樣,隨處可見,高高大大。而之所以被叫稱“見血封喉”,是因為這種樹是所有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種,人稱“鬼樹”,其汁液常被古代獵手用來塗在箭頭之上,以獵取鳥獸和射殺敵人。也正是因為樹木自帶的毒性,使得由其製成的樹皮布具有良好的防蟲功能,給身體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在一次製作過程中,黃運英老人不慎劃破了手指中毒,雖這次中毒不是很嚴重,但也有如感冒一樣,發燒發熱。老人清楚的記得爺爺曾經教他制布技藝時一併傳授他的解毒要領,用少許見血封喉樹根煮水服用,“以毒攻毒”救了自己的命。

除了挑選好樹種,另外重要的一點,是要掌握好砍樹時間夏、秋兩季砍伐製作樹皮布的樹木因雨水多,樹皮的水分也多,樹皮與樹幹容易剝離,砍伐後樹也容易再生,但樹皮易長蟲;而冬天樹木水分少,樹皮收縮,樹皮與樹幹鑲嵌緊密,難以剝離,但樹皮卻不易長蟲。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選好樹木,按照所製作物品的長短砍下樹幹,用刀在樹幹一端砍一圈,然後用刀背慢慢地從上往下敲打樹皮,使樹皮與樹幹慢慢地分離,刀背不停地敲打樹皮,使樹皮越來越多地往外翻,直到樹皮與樹幹完全分離。

分離後的樹皮像一個圓筒,將分離下來的樹皮拿到水裡搓洗,同時在石頭上拍打。黃運英老人說,樹皮反覆幾次後就會變軟,直到感覺樹皮完全柔軟適中便可以拿去晾曬了。在晾曬過程中,樹上的綠皮會自然脫落,曬乾後樹皮就成為柔韌的樹皮布了。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製作樹皮布時用刀把圓筒狀的樹皮纖維剖開,再用竹針繫上麻線縫製。如今,雖然樹皮衣已經很少有人穿了,但樹皮布製作的一些生活用品,如鋪墊、織機腰帶等,在黎族地區也時有可見。儘管樹皮布已失去了它往日的作用,可是黃運英老人卻沒有忘記祖輩傳承下來的工藝。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黃運英收藏著一個樹皮布的半成品,這是博物館委託他做的一件樹皮衣,現在見血封喉樹很少了,製作這件樹皮衣所用的樹是相關部門特批的。因為現在樹皮布已經退出了人們生活之中,只有博物館需要館藏或備研究之用老人才會經有關部門批准後砍樹製作。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這件半成品,粗糙的纖維,質地很硬,很難讓人把它與布匹聯繫起來,也很難想象黎族先民用它來作為遮羞、暖體以及防身的衣裳,也更難想象黎族先民能用世界上最毒的樹來製作衣服,更不知道當初有多少人因為製作樹皮布而中毒,而獻出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