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稱爲是「畫竹之祖」,據說他畫的竹令曹操嘆爲觀止

在美術史界,有一種說法,關羽是中國“畫竹第一人”、“畫竹之祖”。

說到畫竹,很多人都認為始於五代時期的李夫人,其實以竹入畫大略始於唐代,據說唐玄宗、畫家王維、吳道子等都喜歡畫竹。五代時期的“李夫人”是西蜀名家女子,長於書畫,也能寫文章,後唐戰將郭崇韜率兵伐蜀時將其收為己有。郭崇韜是一介武夫,文雅的李夫人與其格格不入,因此,她非常苦悶。據說,有一天晚上,她憑窗而坐,戶外竹影婆娑,映於窗紙上,誘發了她的繪畫慾望,便執筆“循窗紙摹寫”,將竹子畫在窗紙上,生機盎然,由此,李夫人畫竹揚名於世。

關羽被稱為是“畫竹之祖”,據說他畫的竹令曹操歎為觀止

關羽畫竹的歷史,要早於李夫人約800年。傳說中,關羽畫竹有兩個傳說故事:

故事一:當年關於在原籍殺人出逃之後,他的夫人胡氏帶著兒子關平逃難隱居到中條山下,後來關平長大成人後,胡氏就讓關平去投奔已經成名了的關羽,臨行前,胡氏在山裡摘了一些杏梅,又折了兩支竹枝,讓關平帶給關羽。胡氏此舉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她和關羽青梅竹馬,愛情忠貞不渝,關羽收到杏梅和竹枝後,非常感動,於是便拿筆畫了竹。

故事二:劉備兵敗,關羽被迫羈留許都身在曹營期間,曾畫竹明志,表達自己志存高潔。後來當他離開許都時,將竹畫送給了曹操,以表明自己的心跡,據說曹操見了畫之後非常高興,更加敬重關羽的人品。

畢竟是傳說,但這兩個傳說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關羽畫的不僅是竹的形態,而且巧妙地利用竹葉“錯綜成文”,組成兩首詩,每首詩由兩幅竹畫組成,後人稱為“關夫子風雨竹畫詩”

關羽被稱為是“畫竹之祖”,據說他畫的竹令曹操歎為觀止

這首詩為: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幕場景:那天早晨,關羽在院中提刀舞弄了一番,舞完之後,看到一叢青竹挺立在風雪中,關羽一時間感慨萬分。回到屋中後,想到自己的處境和下落不明的兄長劉備,久久不能平靜,於是便畫了一幅竹,掛在屋中。後來關羽走後留下此畫,曹操進屋看到那畫枝幹如鐵,墨葉似劍,迎風勁立,曹操歎為觀止,更加敬佩關羽的忠義,就把這幅畫刻在石碑上,代代流傳。關羽借竹明志,表示不背其主,永保氣節。

關羽被稱為是“畫竹之祖”,據說他畫的竹令曹操歎為觀止

如今,在很多關帝廟,仍可以看到竹詩碑。這首竹詩的前兩句大意是:竹子靠自己一年四季挺拔清秀,並不因時令的變化而盛衰,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而享有盛名; 後兩句意為:竹子雖然葉疏清淡,但卻長久青翠,永不枯敗凋零。詩中的 “東君”一詞雙關,表面上指東風、春風,說竹子茁壯成長不依賴東風吹拂;深層涵義是指“東家”曹操,因為關公當時寄曹公籬下,關公對曹操的封贈並不在意。

此外,還有一首雨竹畫詩:大業修不成,鼎足勢如許。英雄淚難盡,點點枝頭雨。

明朝宣德年間徐州發現的竹畫詩碑刻,是目前最早的的關羽竹畫詩碑刻,距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不過碑上並沒有註明刻石年月,不過這也說明關羽畫竹的說法由來已久。

關羽被稱為是“畫竹之祖”,據說他畫的竹令曹操歎為觀止

1980年出版的由俞劍華先生主編的《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和北京中國書店1982年版《中國畫家大辭典》,都將關羽作為畫家錄入。1991年,臺灣的何恭上先生在他主編的《中國美術史》中,以“畫竹之祖的關羽”為題,寫道:“三國時代雖然又短又亂,可是留名後世的知名畫家卻不少。例如魏的曹髦、 楊修、桓範、徐邈,蜀的關羽、諸葛亮,吳的曹偉興、趙夫人等,都是名列經傳的畫家。其中關羽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關公,他最擅長畫竹,一時被稱為“畫竹之 祖”。關公所畫的竹據說留有石刻。由此可見他的畫藝是如何的高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