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共享經濟滲入生活時,共享家居是「風口」還是「陷阱」?

當共享經濟滲入生活時,共享家居是“風口”還是“陷阱”?

當一個行業開始進入瓶頸期時,市場就會表現出疲軟的狀態,這時候總要有新的血液加入進來,使得整個行業得以煥發出新的生機。於是我們看到了共享產品的相繼問世。共享經濟開始正式滲入我們的生活。

最近兩年是我國共享經濟從爆發走向理性的時期。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都以浩浩蕩蕩之勢席捲而來。前有共享充電寶成為市場爆點,後有“美團收購摩拜”的消息傳來,一時間所有人都在說我國的共享時代正式到來了。

我國共享行業相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起步較晚,且目前市場還很不成熟,從共享行業的其他產品來看,市場需求確實很大,一二線城市的居民似乎也已經習慣了共享模式——逛商場時手機沒電了借一個共享充電寶;距離不算遠、走路又來不及時掃一輛共享單車;想要去指定地點但沒有價格預估時拿出手機叫一輛共享汽車......

全民共享的風將共享消息吹到了家居行業。從“24小時家居體驗店”在杭州落地;“鏈家、蛋殼公寓、抖抖家居等相繼佈置共享傢俱環節”;“宜家開設嬰兒傢俱退還服務”等消息中我們可以看出家居行業正式開始向共享行業發力。

現階段的共享市場其實整體來看並不是特別樂觀,共享確實是趨勢,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潛在的行業問題。

共享家居推動了二手傢俱市場的發展

房屋租賃帶動了二手傢俱市場的發展。據統計,2017年我國住房租賃市場交易總量約1.2萬億元,租房人口1.94億人,佔全部人口的13.9%。預計到2025年,租賃市場規模將首次超過3萬億元,租賃人口增至2.52億人。年輕租客的頻繁搬家使得傢俱搬運問題顯得尤其令人頭疼。二手傢俱以“便利”為主要市場,吸引了許多租客的目光。年輕租客的經濟實力往往難以支撐起單獨買房的重任,所以有關傢俱選購問題更多的是選擇租賃。

我國傢俱租賃市場還很不成熟,美國的傢俱租賃已經有440億美元的市場,而中國的家居市場規模近萬億元,但租賃市場卻幾乎剛剛起步。目前我國已經有租立方、Dome、抖抖家居、聚家家、輕鬆住、包租喵等品牌進駐傢俱租賃行業。另外像自如、鏈家、蛋殼公寓等這樣的租賃公司也為二手傢俱市場助了力。

目前我國二手傢俱市場正處於盈利模式,許多企業在面對租賃市場時都會推出“組合套餐”:將床、書桌、衣櫃、餐桌、茶几等大件傢俱打包“共享”。並表示按照這樣的模式運行,不出半年就可以回本。

共享家居劣勢明顯,隱患重重

共享經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種模式下的反面情況:截止2017年12月,我國共享充電寶市場已傳出8家企業負面新聞,其中4家已經倒閉;共享汽車“領頭羊”滴滴打車頻頻出事,安全隱患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我們在分析一個行業時,想看一個行業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往往更應該關注其短板。共享家居在我國剛剛起步,概念比較新穎且消費起來舒適便利,有了市場熱度毋庸置疑。但相對於家居內其他行業來說,短板多且明顯。

一、受眾範圍侷限。

目前共享家居的範圍比較受限,主要侷限於年輕租房一族以及企業,相對於家居行業的其他趨勢如全屋定製、整體家裝等等,共享家居難以成為主流市場。

二、投資成本大、損壞風險大

家居企業在佈局共享模式時,前期需要投入較大的經濟成本,要對整個供應鏈和資源鏈進行整合,且這種分享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會出現磨損、毀壞等情況,產品在不同用戶之間的傳遞,也會增加產品的衛生隱患。這對於企業與消費者來說,都是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

三、共享家居難以真正達到“共享”

我們從市場狀態可以看出,我國目前的共享家居市場還很稚嫩,並沒有達到真正的共享,大多數都是打著“共享”的口號來售賣傢俱以及耕耘二手傢俱租賃市場,且家居行業屬於偏“體驗感”多一些的行業,若想達到真正的共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且這段路能否走得通,仍然是個未知數。

“共享經濟”在最近幾年流量確實一直在躥升,但行業內人士應該意識到,共享家居與共享單車、充電寶、雨傘等產品性質並不完全相同。

雖然共享單車代表“ofo小黃車”最近頻頻出現負面新聞,共享充電寶平臺市場不斷有玩家消失,共享經濟的強大生命力也依然存在,但並不是所有行業都適合“共享”。家居是重體驗型產品,雖然目前便利、便宜的特點為共享家居增加了行業流量,但隨著經濟的增長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二手傢俱市場”的共享家居,若是難以在經濟發展、行業發展、消費需求中找到平衡點,未來的市場前景或許真的堪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