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3天就能誕生一家獨角獸 但創新模式難複製

美國投資人Aileen Lee把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而估值卻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型公司稱為獨角獸。而近期,小米超速上市、藥明康德A股連續17個漲停讓獨角獸成為資本市場最耀眼的新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獨角獸成長的如此迅速,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獨角獸平均市值超過中國。都是一飛沖天,但他們涅槃的模式卻各有不同。

中國每3天就能誕生一家獨角獸 但創新模式難複製

規模 中國每三天就能誕生一家獨角獸

昨天開幕的“2018中國互聯網大會”獨角獸高峰論壇上,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公佈了一組驚人的數據。

據全球知名創投研究機構CBInsight的數據顯示,從2013-2018年5年的時間,全球百億級別的237家獨角獸中,中國企業的數量緊隨美國之後全球佔比26.16%,每家企業的平均市值全球第一。

數量多,質量也上乘。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中,中國企業上榜共120家,總體估值近3萬億人民幣,其中超級獨角獸也就是估值超過700億人民幣的企業佔比6.67%,佔總估值一半以上。他們集中在互聯網企業,成長速度超乎尋常,美國公司從成立到市值超過10億美元平均需要6年,而在中國僅需要4.6年,其中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紀僅僅用了1年零4個月。“進入2018年,中國創業環境更加火熱,每三天就能發現一家獨角獸企業。”胡潤研究院報告中如此表述。

揭秘 創新商業模式

在電視廣告中,二手車平臺絕對可以霸屏。其中的人人車就是一家獨角獸。在其創始人兼CEO李健眼裡,他的事業正在改變和衝擊著傳統行業。基於一次並不愉快的二手車交易體驗,李健萌發了將互聯網技術賦能二手車交易領域。其於2014年創立人人車,成立之初就獲得了紅點投資500萬美元A輪融資,當2018年4月,人人車獲得了來自騰訊、滴滴等投資方的3億美元E輪融資時,以10億美元估值一躍成長為獨角獸。

當然,人人車成長為獨角獸,和國內日益增長的二手車需求關係密切。數據顯示,2018年5月,國內二手車交易已突破120萬輛。根據所有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二手車的交易量會超過新車2倍到3倍,所以按照這個預測,在2025年到2030年中國的二手車交易規模一定會大幅超過新車,達到每年5000萬甚至更高的交易體量。

人人車的成功,正印證了鄔賀銓所說的:中國獨角獸企業大多偏重於商業模式的創新。

改變生活方式

共享出行領域的哈羅單車,也是獨角獸企業的代表。其創始人韓美告訴記者,2013年哈羅單車成立時沒有太多的機構和投資人,於是公司選擇差異化競爭,成為第一個進入二三線城市的共享單車品牌。到2017年開始考慮突圍,與當時的摩拜和小黃車一起成為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其在科技創新及精細化運營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今年3月,哈羅單車完成逆襲,成為全國首家免押金的共享單車。此後用戶量增長了78%以上,訂單量增長了100%以上。截至目前,哈羅單車的估值已達到了23億美元。

據記者瞭解,從2015年底到2016年年初,共享單車服務的人群達到了2.5億,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戰略前瞻技高一籌

既然說到獨角獸,小米不得不提。在資本市場眼中,其不僅是優質和市場潛力無限的績優股,而且商業模式很難被複制。

2010年創立於中關村(5.070,-0.17,-3.24%)的小米,首創互聯網手機模式,在拿到了第一筆500萬美元投資之後,快速成長為一家全球矚目的智能手機廠商。隨著商業邊界不斷擴大,小米現已成為一家兼具智能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的龐大生態型公司。

業內人士把小米模式總結為:“以優質低價的硬件作為全生態基石”。以互聯網思維做手機硬件,積累粉絲,塑造品牌形象,這是小米起家時的策略方向。質高價廉的模式,讓小米迅速積攢口碑,從而使用戶形成巨大需求和信任感,最終實現規模化量產,以量取勝。目前,小米已被視為最有望成功突破BAT三座大山的互聯網科技公司。

據小米招股書顯示,其已經完成9輪融資,7月9日小米港股上市,港交所為了慶祝它上市還專門準備了比平時更大的鑼。昨天小米股價上漲,報收於19港元,最新市值為4251億港元(541.63億美元)。

評價 核心技術尚有差距

鄔賀銓認為,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導的融合創新對各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中重要的力量就是獨角獸企業。爆發式增長不僅推進了原創性產業的發展,催生了很多新業態,也推進了傳統產業顛覆性的變革,引領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獨角獸企業已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儘管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排在全球第二位,但是在科技研發和體量上與美國的公司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科技創新仍是中國獨角獸企業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部分。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