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是當初抱錯了?忽必烈打仗的畫風爲啥跟其他蒙古貴族不同?

作為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在祖父去世前已經12歲,已經從祖父那裡學到了不少軍事知識。託雷稀裡糊塗死去時,忽必烈也已經20歲,家傳兵法可以說已經全部學習到手。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忽必烈的作戰和自己的兄弟、堂兄弟們相比就是另一個畫風,他也是唯一把蒙古草原作戰、西域作戰打成了客場作戰的成吉思汗子孫。

真的不是當初抱錯了?忽必烈打仗的畫風為啥跟其他蒙古貴族不同?

忽必烈的作戰也有和父祖一脈相承的地方,那就是善於大迂迴作戰。忽必烈出兵大理就是最經典的戰例,他用40多萬匹戰馬、十萬騎兵從甘肅(忽必烈親自指揮)、四川(兀良合臺、臺抄合、也只烈分別指揮)分三路進攻大理。忽必烈的大軍途徑上千公里的山地,以損失三分之二馬匹的代價最終消滅了大理。攻滅大理之戰也展示出忽必烈不同於其他蒙古將領的地方,那就是特別善於山地作戰,能攻克眾多敵人山間的壁壘。

真的不是當初抱錯了?忽必烈打仗的畫風為啥跟其他蒙古貴族不同?

但在騎兵追擊作戰上,忽必烈的戰績就遠遠比不上自己的蒙古兄弟們。他多次用侍衛親軍擊敗過阿里不哥,但每次都只是擊潰,無法做到千里追擊。阿里不哥和右翼蒙古部落採取了遊牧民族的老戰術,那就是打不過就跑。忽必烈手下的左翼蒙古人不想對右翼的親戚趕盡殺絕,侍衛親軍卻十分依賴後方的補給,忽必烈也只好聽之任之,採取了武力封鎖和經濟封鎖相結合的戰略,最終讓右翼蒙古因為缺糧投降。忽必烈的成功並不徹底,因為阿里不哥及其後代保留了地盤和軍隊,在右翼蒙古人中依舊有強烈地反忽必烈情緒。

真的不是當初抱錯了?忽必烈打仗的畫風為啥跟其他蒙古貴族不同?

此後的五十多年時間裡,忽必烈始終都面臨右翼蒙古和中亞親戚們的挑戰。這些“窮親戚”們活捉了他的愛子和丞相,殺死了他的領兵大將,還多次攻佔舊都和林,一度逼近到內蒙古。忽必烈就像打地鼠一樣和他們作戰,被弄得十分頭大,終其一生他都沒有讓這些親戚心服口服。忽必烈在蒙古草原上也弄得像客場作戰,只有直接歸屬於他的蒙古左翼“五投下”等部落始終保持了忠誠。

和心煩意亂地草原追擊戰相比,忽必烈指揮的山地戰、壁壘戰倒是打得有聲有色。他經常讓侍衛親軍的軍官秉承自己的旨意在川陝地區和宋軍交手,雙方以壁壘對壁壘,變著花樣槍戰有利地形,絞盡腦汁玩塔防攻堅,最後還千方百計掐斷對方的糧道。在這些領域忽必烈是行家裡手,往往可以和部下們打出較好的戰果。

真的不是當初抱錯了?忽必烈打仗的畫風為啥跟其他蒙古貴族不同?

忽必烈對水上作戰也很有熱情,他在位期間蒙元水軍實力大增。蒙元水軍還密切同陸軍配合,用水陸夾攻的方式贏得了對南宋水軍的勝利。忽必烈還積極對外進行海上擴張,海上攻擊日本,登陸中南半島,不管勝敗如何,他的熱情始終不變,直到生命最後時刻還堅持對爪哇用兵。

忽必烈身邊最精銳的侍衛親軍中有近七成是漢人,元軍的後勤補給方式也和中原王朝一樣。由於後勤、精銳部隊的改變,忽必烈的畫風才變得如此與眾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