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以信息化建設爲支撐 全面提升放管服改革水平

時刻新聞記者 黃舒婷 通訊員 羅會學 懷化報道

近年來,懷化市工商局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重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撐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廣大群眾真切地感受到放管服改革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2017年全省工商和市場監管工作公眾綜合滿意度調查中,懷化位居各市州第一,懷化市工商局也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彰為商事制度改革信息化建設表現突出單位。

堅持簡政放權,深化改革激活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信息化支撐是關鍵。懷化市工商局大力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了“先照後證”“多證合一”“兩證整合”等改革舉措,222項前置審批事項改後置,20個部門的30個涉企證照項目整合到工商營業執照,發放“一照一碼”營業執照12萬多份。

在行政審批上,大力推行“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工商註冊登記業務進駐到政務服務大廳,下沉到基層工商所、銀行服務窗口和社區便民中心,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500米”,實現了“一站式”快速免費辦理,縱向到底的信息化服務網絡基本構建。

同時,推進企業名稱網上自主申報、無紙全程電子化登記、電子營業執照、“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工商註冊登記業務實現網上申請、網上提交、網上受理、網上審核、網上反饋,真正實現了企業登記足不出戶。

信息化建設成果提升了行政審批效率,大部分註冊登記事項實現當場辦結,少數難以辦理事項縮短到2個工作日以內,全市市場主體總數由2014年的9.78萬戶增長到2017年的20.23萬戶,企業總數由2014年的1.4萬戶增長到2017年的2.9萬戶,均三年實現翻番,夯實了打造新引擎、催生髮展新動能的微觀基礎。

堅持強化監管,建章立制促規範

建立以信息公示為基礎、以信用平臺為支撐、以信用懲戒為重點的事中事後監管新模式,是實現現代化大數據監管的重要基礎。懷化高位推動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省部門協同監管平臺得到推廣應用,21萬多戶市場主體的基本信息錄入到系統,1600多條行政處罰信息進行歸集公示,年報公示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信用檔案”納入幹部任用、代表委員資格審核範圍,麻陽建築公司等市場主體被納入市場監管總局黑名單,“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效應逐步顯現。

此外,建立健全情報信息共享機制,在打擊傳銷、虛假違法廣告等違法行為整治行動中,工商部門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建立了重特大案件會商制度,嚴厲查處了醫院的違法廣告案件和“紅日國際”“山東魯易道”等重特大傳銷案件。所開展的“十大亮劍”“十大五溪紅盾”等重點領域監管專項執法行動,先行先試查辦的國土測繪所濫收費用案、醫院侵害消費者權益案成為典型案例。

堅持以人為本,優化服務保民生

懷化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開展便民、利民、惠民行動,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2016年,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受理窗口落戶懷化,2017年新增商標權質押融資受理業務,商標註冊實現了網上公告、網上查詢、網上申請、網上繳費,有力促進了武陵山片區企業商標註冊向懷化集聚,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總數達15件,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新增懷仁、黔陽2件中國馳名商標,總數達到9件。

消費維權方面,建立健全消費投訴受理、分流轉辦、糾紛調處、12315快速反應等機制,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得到推廣應用,12315業務平臺在線率、系統數據完整率、投訴舉報案件辦結率實現三個100%,12315申訴舉報中心獲評全國“巾幗文明崗”、湖南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同時,指導企業通過動產抵押、股權出質、商標質押等方式實現增資擴股、轉型升級,2017年助企融資37.23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